蔣遠豪
近年,關于高校輔導員工作方法的研究已成為我國廣大高校教育者關注的熱點。他們的研究工作雖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遠跟不上高校輔導員自身發(fā)展及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快速發(fā)展的實際要求。我們對輔導員工作“沉”與“浮”內涵、意義、目的、方法等方面進行,以期能為改善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實效性提供理論與方法借鑒。
“沉”既是一種工作狀態(tài)或一種工作態(tài)度,亦是一種生活方式或職業(yè)精神。一是表現(xiàn)出對高校輔導員職業(yè)的忠誠。能忠于職守、安心工作,能耐得住寂寞、不為喧囂、浮躁的社會所左右,能在平凡的輔導員工作中發(fā)現(xiàn)其獨有的幸福與樂趣;二是表現(xiàn)在工作中能回到“原點”——回到學生最真實的生活、找到教育中的真命題、堅持教育的本真。扎扎實實地在“原點”找到教育的因子,真真切切地在“原點”保持對教育“養(yǎng)分”的敏感性——善于捕捉學生發(fā)展所需要的那些稍縱即逝的教育機遇。
“浮”有兩重涵義:一是指高校輔導員要有自己的職業(yè)理想和教育理想;二是指高校輔導員要有一定的理論功底或理論思維,能夠從一些極其平凡的輔導員工作中提煉出有教育價值的因子并進行理論的提升和創(chuàng)新?!案 笔且环N工作技巧和研究方法。
一個優(yōu)秀的或合格的高校輔導員就應該有自己的職業(yè)理想,把握“沉”與“浮”的真正內涵,不斷給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標。只有這樣,我們才敢于不斷豐富職業(yè)的內涵、提升自我的教育擔當、自覺創(chuàng)造職業(yè)內在的尊嚴與幸福,讓自己感到有價值、有尊嚴;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把學生看成是我們的資源而非負擔——它會給我們更多歷練的機會和更多的挑戰(zhàn);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浮躁、喧囂的社會中不至于輕易迷失自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發(fā)現(xiàn)樸素而平凡的輔導員工作竟是如此充滿學問、智慧與機智,天天面對的學生在我們眼中每天都是新的。
我們提倡高校輔導員在工作上要能“自主沉浮”,就是要凸顯他們在自身工作或發(fā)展中的主體性,為此須做好四個方面工作:
首先是要培養(yǎng)自身的涵養(yǎng)和素質。輔導員要喚醒自我意識,樹立并堅持教育理想與專業(yè)理想,自主學習,拓展意境,主動突破、超越政策或制度、工作的慣性或傳統(tǒng)、心態(tài)的妄自菲薄等方面對高校輔導員隊伍職業(yè)化、專業(yè)化、專家化發(fā)展的制約和扭曲,不斷創(chuàng)新輔導員工作的思維、理論、原則、內容、方法和技能等。
二是知道做正確的事,即應該做什么。德魯克(Peter F.Drucker)指出: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首要特征就是只“做正確的事”,知識工作者的生產(chǎn)力就在于“做好該做的事情”。凡事要有思想、有判斷、有選擇、有指向、有重點,擺脫目前“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的工作狀態(tài)。所以,我們不僅要知道正確地做事,更要做正確的事。
1.高校輔導員工作“沉”的方法
高校輔導員工作“沉”的方法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是要“沉”入宿舍。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國際化、信息化的發(fā)展及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的變化,以班級為單位的組織形式正逐步弱化,而宿舍卻成了大學生學習、工作、生活等活動的中心,因此宿舍也就成了輔導員開展工作的重點。這勢必要求輔導員“沉”入到學生宿舍中去開展工作——體驗宿舍“原生態(tài)”文化、掌握宿舍最新輿情、引領宿舍善行;勢必要求輔導員“沉”入到宿舍中尋找教育機會與資源——因勢利導、防微杜漸、促成穩(wěn)定、進取與和諧;勢必要求輔導員“沉”入到宿舍中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新問題、提出新思路、打開新局面、豐富新內涵、營造新境界。
第二是要“沉”入課堂。一是要主動承擔相關課程的教學工作,通過直接上課,實現(xiàn)教學相長。另外,因為高等學校各門課程都具有育人功能,高校輔導員適當從事自己愛好的、擅長的課程的教學工作,不但不會有損其“日常思想政治和管理工作”這個“主業(yè)”,相反還可以實現(xiàn)對“日常思想政治和管理工作”專業(yè)引領或學科引領,開辟高校輔導員工作的新渠道。正如赫爾巴特所言要“通過教學來進行道德教育”。二是要有目的地多去參加聽課、評課,了解師生上課情況。通過“沉”入課堂,既有利于輔導員自身知識結構的改善,也有利于輔導員對專業(yè)前沿知識掌握、了解;既有利于對學生專業(yè)學習的指導,也有利于促進任課教師的課堂教學;既利于及時、直接把握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
第三是要“沉”入學生活動。就是輔導員要以一個普通的參與者、支持者、學習者或以一個組織者、指導者、研究者的身份選擇性地積極參加學生在課堂內外組織的學術、科技、體育、藝術及娛樂等各種活動,寓教育于各種文化活動之中。同時,輔導員要通過參與這系列的活動去發(fā)現(xiàn)學生的興趣、愛好及不足,挖掘學生的特長與優(yōu)勢,也贏得他們的信任。
第四是要“沉”入研究中去,主要包括科學研究、工作研究及研究性學習。在研究中,最重要的是可以提高一個人的洞察力,即看到事物之間相互聯(lián)系的一種能力;同時也經(jīng)常獲得的是一種新的態(tài)度、看待問題的新角度及全新的世界觀。
2.高校輔導員工作 “浮”的方法
“浮”上來的主要方法就是對日常教育生活的理論化——對普通的教育情境、教育現(xiàn)象、教育經(jīng)驗進行理論的再提升、再創(chuàng)新和再創(chuàng)造。恩格斯就曾指出:“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 [3]。做好高校輔導員工作必須要求我們輔導員有敏銳而深厚的理論思維品質,能透過紛繁復雜、變動不居的日常教育情境去條分縷析、去偽存真,通過對掌握的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而發(fā)現(xiàn)隱藏在那些“瑣碎小事”背后的教育本質和規(guī)律,提出自己獨特的教育理念,進而高瞻遠矚、胸有成竹地開展輔導員工作。
我們主張高校輔導員在工作中“浮”上來,就是要求我們在工作中要有自己的職業(yè)理想和教育理念;就是要求我們要有教育家那樣的宏愿、責任、器識與襟懷,就是要求我們在工作中立意高遠、居高臨下;就是要求我們在工作中不斷拓展輔導員工作的內容、形式、方法,主動、自覺、開創(chuàng)性地、前瞻性地進行工作,而不是被動地執(zhí)行上級指示。
“沉”與“浮”是做好輔導員工作的一體兩面,不存在孰輕孰重、厚此薄彼的問題。兩者在理論上或實踐上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相互完善、相互促進、互為因果,最終會完成更高層次的“沉”與“浮”?!昂k酀撓氯ピ缴睿镁驮礁摺?。同樣,我們做高校輔導員工作也是要“沉”得下去才能“浮”得起來、“沉”得越深才能“浮”得越高。
高校輔導員工作既需要我們能“沉”下去,也需要我們能“浮”上來?!俺痢毕氯ナ菫榱肆私鈱W生的具體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而“浮”上來則是為了胸懷全局、高屋建瓴、駕輕就熟地工作。在工作中既要能從小處著手、腳踏實地、兢兢業(yè)業(yè),又要大處著眼、胸懷宏愿、守護精神、充滿理性。
只有深刻地認識并正確處理好“沉”與“浮”關系,才可能得心應手地做好輔導員工作,做出新的理論和實踐貢獻。
[1]彼得?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9.9.
[2]赫爾巴特著,李其龍譯.普通教育學?教育學講授綱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36.
[3]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