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圓圓
最近熱播的《北京愛情故事》在網(wǎng)絡上引發(fā)了爭議,講述的是一群年輕的大學畢業(yè)生,在北京闖蕩時所經(jīng)歷的愛情,友情,親情,這群人中有富二代程峰,有窮二代石小猛,有為愛情跳樓的林夏,有為金錢舍棄愛情的楊紫曦,有為朋友赴湯蹈火的吳狄……這部電視劇里,每一個人的成長背景各不相同,但種種原因的結合,使他們都相聚在北京成為“哥們”,一起經(jīng)歷風雨,為彼此排憂解難。然而現(xiàn)實總是殘忍的,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會出現(xiàn)讓人難以抉擇的選擇,有人面對誘惑選擇了堅守自己的方向,有人則選擇了犧牲為人的準則,被大眾所無法認可的“楊紫曦”尤其成為了網(wǎng)民們熱論的對象,在大眾眼里,楊紫曦是個不折不扣的物質女,因為她為了金錢拋棄了愛她勝過愛自己的吳狄,選擇了她不愛也不愛她的富家公子,為那個男人失去了做母親的機會,最后淪落到去餐廳當服務員。
楊紫曦的成長經(jīng)歷曲折不幸,從小父母離異,與母親相依為伴,不似林夏,集父母萬千寵愛于一身。小時候看中了一雙運動鞋,母親說若是她考進全班前三名,就滿足她的愿望。小孩子的世界是很單純的,她喜歡那雙鞋,所以想得到它,于是她很努力很努力地學習,當她終于考了全班第一,滿心歡喜地拿著成績單給媽媽時,媽媽卻違背了當初的諾言。沒有父親的她只能接受這個事實,媽媽是她唯一的最親的人,連媽媽曾說過的話都不能相信,這個世界還能相信什么?她還只是個孩子,在和她同齡的孩子們被父母似掌上明珠般疼愛的時候,脆弱的她只能掩飾住自己的傷口,那么小的年紀就明白了只有錢才能買到安全感,對她而言何止是殘忍二字,難道她不想跟別的孩子一樣簡單地活著?但是她沒資格,她的命運早已注定她只能比同齡人承受更多卻得到更少的東西,與其說她是一個拜金女,不如說她是拜自己的經(jīng)歷所賜。
當看到楊紫曦為了一個花店,對吳狄說:“我愛你,但是對不起?!焙芏嗳藨崙康厝枇R楊紫曦的所為,認為楊紫曦再三地傷害了吳狄,罪不可恕。楊紫曦不過是想要個花店,她一直的夢想就是花店,花是美的,像春天一樣,而她的童年卻是丟失春天的,所以她希望自己被無數(shù)的美麗的花包圍著,彌補童年的遺憾。如果她真的那么拜金,她的夢想為什么不是別墅,寶馬?每一個人的夢想都是不同的,楊紫曦放棄了愛情,不是為了金錢,是為了夢想。據(jù)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公布的一項大學生愛情與事業(yè)相關問題的抽樣調(diào)查顯示,在選擇放棄事業(yè)與愛情之間,67%的男生選擇了放棄愛情,女生中也達到了55%。因而,楊紫曦的選擇也是大部分人的選擇,我們沒有理由也沒有這個權利去指責她。
楊紫曦曾經(jīng)寫過一句話: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不難看出她的內(nèi)心是一個很在乎情感的人。當那張字條因為“老地方”的拆遷而不知蹤跡,她深夜里孤身一人前去尋找,在坍塌的廢墟里打著手電筒任寒冷的風吹著發(fā)抖的身體,明知找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她卻選擇了堅持,因為那是她和吳狄愛情的見證,是他們遺留下來的為數(shù)不多的回憶。當?shù)弥獏堑野褱蕚湎蛩蠡榈慕渲溉釉诹诵^(qū)前的湖里,盡管流產(chǎn)之后身體極度虛弱,她依然在冰涼的水里找尋那枚戒指,她沒有指望吳狄能回到她身邊,因為她知道自己對吳狄的傷害太大,但是那個戒指至少證明了吳狄曾愛過她,只求曾經(jīng),不奢求明天。在楊紫曦的價值觀里,沒有值得或是不值得,是沒有對與錯,她知道自己在乎那段回憶。感性人格基本內(nèi)涵是“情”,是“自然人”人格的核心內(nèi)容。是“情”的存在,人生才具有自身的意義。是“情”的存在,才使自然人具有更加真實“情感”和具體的人格的含義與特征。楊紫曦的感性是其真實情感的流露,是其本質的人物性格,我們應該給予理解。
當楊紫曦小心翼翼地將和吳狄曾經(jīng)的照片夾在錢包里,當她一直帶著吳狄送給她的鈴鐺,當她為了讓吳狄幸福按照伍媚的意思行事……我們都可以看到她的單純浪漫,以及她一點點的成長,她也曾為了夢想身不由己過,傷害吳狄的同時也在不停地折磨自己,她的心是疼痛難忍的,萬幸的是她走出來了,她最終意識到了自己想得到的不是物質,而是感情,她終于知道了獲得安全感最有效的辦法,是與心愛的人攜手白頭,不是用青春容顏換取花店與鞋,我一直覺得楊紫曦是個孩子,因為她本質不壞,只是從小的無奈使她對物質的認知出了問題。詹德林認為,自我是在一個人與情境相互作用的經(jīng)驗過程內(nèi)部非常復雜地交織在一起的,這種相互作用就是一個人在生活中與世界、與他人、與自我及其在經(jīng)驗內(nèi)部的復雜關系。這種認知會影響一個人的行為選擇、價值取向,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而改變,楊紫曦在經(jīng)歷過一次次疼痛之后,也改變了小時候錯誤的價值觀。
執(zhí)著在大部分時候是個優(yōu)點,楊紫曦的執(zhí)著是很少有人能達到的,但現(xiàn)實帶給楊紫曦的是傷痕累累。如果她不去為了那雙運動鞋執(zhí)著,便不必體會無法改變結局的失落,也不會因此而明白“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與得到成正比”。如果她不去為了夢想中的花店執(zhí)著,便不會一次次地背叛愛情,也不會因此而擔心被朋友丟棄。如果她不去為了那枚戒指執(zhí)著,便不會失去做母親的權利,也不會因此而虧欠吳狄一輩子……楊紫曦只是一個習慣于待在自己的世界里和自己較勁的孩子,她最大的錯誤是忘了“適度”,忘了“順其自然”。度是質和量的有機統(tǒng)一體,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現(xiàn)象都有自己的度,在這個限度內(nèi)才能保持其性質。生存法則也告訴我們,放棄該放棄的,適度才是智慧。
楊紫曦的本質是善良的,她之所以會錯,是在對事物的認知上出了差錯,從小的經(jīng)歷讓她覺得只有錢才能買到安全感。在這里不得不提及她的母親對她那次的諾言。孩提時我們很渴望一件東西是沒有理由的,可能是喜歡,可能是適合,當我們相信了父母的諾言以為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獲得它們,于是我們付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可結局并不是我們所期待的。有些東西,就算你那么辛苦地去追逐,依舊不屬于。
美國著名教育家威廉·詹姆斯博士說過:“孩子生下來時是一張白紙,而最終這張紙是否能被描繪成一幅精美的圖畫,那完全取決于他們的父母。父母是塑造孩子的工程師?!比欢F(xiàn)在很多的家庭教育都存在問題,父母的一句話可能成就一個孩子,也可能毀了一個孩子,為人父母,必須做到對自己對孩子負責,樹立榜樣,營造誠信氛圍。只有這樣,才能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引導孩子們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否則,對孩子們的一生都可能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有人說“上帝是公平的,為你關上一扇門的時候,必然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币灿腥苏f,“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兩件事是公平的,一是每個人的一分鐘都有60秒,另一個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死亡。”在我看來,我支持第二種觀點,不是悲觀的人生態(tài)度,而是人與人本來就是不同的,石小猛之所以會墮落,與他的命運息息相關,如果他是程峰,我相信他會比程峰更善良,更有擔待,更有所成就,可他不是。
結果公平論學者認為,每個人競爭的起點從來都不是平等的,大家從未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事實上,由于家庭背景不同、居住地區(qū)不同、稟賦不同,每個人獲取收入或積累財產(chǎn)的機會并不一樣;“所謂起點平等不過是幻想而已”。人生來是不平等的,有時候并不是一個人的本質不善,只是在他所處的環(huán)境下,他的選擇也實非得已。貧富差距的拉大,社會價值觀的轉換,一步步地挑戰(zhàn)著人們的道德底線。我們該做的,不是去指責一個人的錯誤,而是用我們寬容的心去接納一個反省了的人,因為每一個人都希望做一個心地善良的人。
我們所接受的教育告訴我們,有夢想才有人生??墒菞钭详剡x擇的是夢想?yún)s被眾人指責為拜金,石小猛選擇的是夢想?yún)s被眾人謾罵為自私。對于夢想,我覺得,人活著就是這一輩子,不管你是成功或是失敗,不管你以后的人生有多轟烈或是平淡,死的那一刻什么都帶不走,所以無所謂得到或是失去,只要開心就好,就像沈冰,她可以為了石小猛放棄自己熱愛的職業(yè),因為她覺得和石小猛在一起她才是開心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尊重別人的夢想,有人的夢想是事業(yè)有所成就,有人的夢想是簡單幸福的生活,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所以選擇的道路也不相同。
“夢想”和“誘惑”,兩個看似沒有實質性關聯(lián)的詞語,實則緊密相連。如果一個人沒有夢想,又怎么會被誘惑所誘惑?所以,一定程度上而言,夢想是誘惑的助推器。如果一個人堅守住了夢想,會被眾人贊揚。如果一個人追逐夢想的過程中經(jīng)受不住誘惑,則會被眾人指責。人們往往看到了成功人士站在人前所謂的“夢想”,卻忘了一個失敗者被眾人指責,經(jīng)受不住誘惑,違背道德規(guī)范或是法律制度,也是因為心中的“夢想”。所以,這個社會需要更多的體諒,給那些因為夢想而失足的人留些余地。而對于如今擁有夢想且為之奮斗的人們,更是要切記謹慎面對誘惑,牢牢堅定為人之準則。
本文就楊紫曦的人物性格進行了深入分析,并對其人生經(jīng)歷所帶來的啟發(fā)意義進行了闡述,詣在希望讀者能原諒接納生活中像楊紫曦這樣的女孩,有著內(nèi)心的對愛情的渴望,對夢想的執(zhí)著,只是暫時的在人生旅途中迷失了方向。希望讀者能正確認識社會的不公平,坦然地接受,積極樂觀面對生活。希望讀者在面對“夢想與誘惑”的抉擇時,能堅守為人之準則,為自己內(nèi)心的渴望奮斗。
[1]張嚴.領先一步:大學生求職擇業(yè)全攻略[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
[2]于忠江.星級人格新概念[M].東北林業(yè)大學出版社,2008.
[3]楊韶剛.外國心理學流派大系[M].山東教育出版社,2009.
[4]王如平.辯證法與人生智慧[M].吉林大學出版社,2007.
[5]杜漪.構建和諧城鄉(xiāng)關系的經(jīng)濟學研究[M].光明日報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