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勇
(上饒市體育運動學校 江西上饒 334000)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們對游泳運動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多年的游泳教學工作讓我深刻的認識到,游泳首先是在水中進行的一項周期性體能類項目。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游泳訓練從簡單的技術改進到多樣式的訓練方法和手段的運用。從簡單的大運動量到重視運動量與運動強度的互相結合。訓練周期中更加注重水上和陸地力量訓練相結合。從而盡可能的開發(fā)少兒游泳運動員的潛能,提高訓練水平比賽能力。下面談談筆者對游泳教學訓練的觀點和方法。
高速游進過程中阻力的大小,直接影響著運動員的速度,得出的是運動員的最終成績。所以,如何減少游進中的阻力是教練員日常訓練的關鍵點之一。我們都應該知道在水中的阻力主要由主動阻力于被動阻力組成。運動員自身的感覺則是了解阻力特性的重要感官之一, 通過感官的反射來彌補自身動作技術的缺陷,掌握病充分利用阻力的規(guī)律,才能提高運動水平,在實踐中找到完善技術的途徑。下面就談一談如何感覺與減少水阻力的方法。首先在做劃水動作時會感覺到手臂沉甸甸的,那就證明要你所做的動作要對準水以及找到靜水點 ,也證明你已利用水的支撐和反作用來推動身體向前。反之,如果覺得劃水很輕,就該從高到低擦著身體以及肘部或劃水深度不到位以及劃水路線不佳上找原因。總之手上沒有水,是水感不好,也是牽引力未超過水阻力應有的系數。其次在劃水動作中,雖然手和臂上感到的分量很大,可是沒有理想的速度。主要癥結在于:(1)結束時推水不到位。(2)劃臂拖肘,動作過寬和實效差。(3)劃水時加速度不夠。再次身體良好的位子,是最好最有效的減少阻力的辦法。
水感就是人體對水的感知。換句話說,就是人體對水的感覺,它包括大腦、皮膚、四肢、嘴巴、眼睛等多種感官對水的溫度、壓力、阻力、流動和速度等的感覺。水感的好壞,是衡量一個游泳運動員能否成才的重要因素。 但是不通過系統(tǒng)的訓練,即使水感再好,也是很難成才的。筆者通過多年的訓練和教學實踐,摸索出一些能夠在較短時間內顯著提高少兒游泳運動員水感的練習方法。(1)最簡單而有效的方法是兩腿夾助浮器,垂直立于水中,兩手放在腰際,掌心朝下,對著池底的方向。然后手掌先以小拇指領先向外上方劃動,再以大拇指領先向內上方劃動。兩手始終在相同的深度做“8”字形劃動,感覺不同的劃動方向上手受到的壓力,體會產生的升力。(2)仰臥于水面,兩手放在體側,掌心向后。仍然做“8”字形劃動,體會怎樣改變手的迎角才能獲得最大的推進力。(3)下面這種練習與完整游泳的劃水技術有直接的聯(lián)系。腿夾助浮器,俯臥于水面,兩手放在頭前下方,像爬泳或蝶泳抓水的位置。做至少6~7次“8”字形劃水后,將手臂向后向下移動至拉水的位置,繼續(xù)做“8”字形劃水,體會在爬泳、蝶泳和蛙泳劃水中向內拉水的動作效果。之后手臂再向后移動到爬泳或蝶泳推水的位置練習,體會手向外、后、上方推水的動作效果。然后再回到前面重復練習。這種練習可以體會不同的劃水階段手的動作和對水的感覺。(4)俯臥的腳向滑行也可以發(fā)展手對水的壓力。澳大利亞著名教練凱魯常常使用這種練習方法來訓練帕金斯和他的隊友。練習時俯臥于水面,兩手放在臉前,手腕前伸,使掌心朝前,指尖朝上。手劃動使身體快速后退。這種練習對發(fā)展身體的平衡能力和手、前臂對水的感覺非常有效。
少年兒童游泳運動員在游泳比賽中往往前程發(fā)力過猛,后程難以堅持。造成比賽成績不如平時訓練成績,久而久之,對游泳項目產生厭學情緒。筆者認為要想允分地發(fā)揮少兒游泳運動員潛能,在游泳項目上取得理想成績,除了在訓練中提高體力和技術能力以外,合理地進行體力分配是非常重要的。培養(yǎng)少年兒童游泳運動員在游進過程中控制速度的能力,就能很好的解決比賽中體能分配的問題。在實際教學比賽中經常采用的方法:(1)是劃頻與劃幅練習 根據訓練項目的不同,要求少年兒童游泳運動員在劃頻和劃幅上有變化。(2)重復體會 根據比賽項目,針對性的安排賽前準備活動。例如400m自由泳比賽,在賽前準備活動時,游2~3個100m(要求按照400m比賽前100m的速度游)。
從本質上講,游泳是受技術限制的項目。游泳是周期性、重復性運動項目中最復雜的一種,與其他重復性項目相比,游泳需要動用的肌肉群更多,動作幅度更大,配合要求更加準確協(xié)調,流暢、高效的游泳技術需要有極高的協(xié)調能力。而且,由于游泳的動作和身體姿勢與正常情況不同,因此對身體平衡和肌肉精細感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今許多優(yōu)秀游泳運動員每年用于身體素質訓練的時間長達300個小時以上。根據游泳項目的特點筆者認為游泳運動的力量訓練是與眾不同的。筆者認為少年兒童游泳運動員,要采用陸上和水上相結合的進行力量練習,達到相輔相成的目的。這樣不僅能夠增大游泳時的推進力,還能夠使全身肌肉系統(tǒng)達到平衡。我們一是要針對少兒年齡段的特點,認識到力量訓練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要采用較小的負荷強度和較多的重復次數。另外,在練習形式上要多樣化,每次訓練課的時間不要太長。每周力量訓練課不超過三次。二是合理的將力量練習和柔韌性,協(xié)調性練習相結合。例如墊上,瑜伽球以及關節(jié)的拉伸練習。通過這些練習提高肌肉的控制能力。三是要在水中運用手腿的分解練習,培養(yǎng)運動員在水中學會通過肌肉的協(xié)調用力學會控制身體,從而完成合理的技術動作。
少年兒童正是發(fā)育的初級階段,身心都還為發(fā)育成熟。而競技體育強度單元訓練中,對運動員的機體功能幾乎是在臨界狀態(tài)下進行的。假如長時間的承受大運動量訓練,體能消耗太多,消耗和恢復不平衡時,訓練結束后人體就會感到疲勞。就會出現一些身體和心理上的反應,如肌肉酸痛,運動型貧血,等機能下降的情況。因此,教練員應該把恢復訓練作為一個重要訓練環(huán)節(jié)來執(zhí)行。避免造成機體混亂的嚴重后果,而導致運動員運動壽命的終止。那么教練員在安排少年兒童訓練計劃上,首先是要教練員向運動員灌輸正確的訓練態(tài)度,明確訓練目標和要求。同時按照少年兒童年齡特點,針對個體的不同,科學合理的設計訓練內容,在訓練手段方法上要多樣化,不斷的調動運動員興奮點,讓運動員喜歡上游泳項目。其次,在運動員訓練計劃的每一個高峰值之間,要設計恢復訓練。要采用慢游,技術訓練,水感訓練相結合的方式,讓心肺功能得到一個緩解。在訓練結束后,要幫助運動員做肌肉的拉伸或者采用隊員之間互相按摩的方式等。例如肌肉酸痛可在訓練后冰敷,24小時候熱敷的辦法。有條件的,還可通過各位儀器,從運動員營養(yǎng)方面著手。例如,中長距離運動員可以多補充糖的攝入量,也可在膳食中補充一些碳水化合物,從而達到體內有充足的肝糖原和肌糖元的儲備。由此可見,通過合理的安排各類恢復訓練,才能更好的提高運動員競技水平。
根據當今游泳運動發(fā)展的趨勢和要求,對少年兒童階段的運動員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游泳教練員在教學訓練中要不斷更新觀念。針對年齡段生理特點,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不斷總結經驗,從訓練上下功夫。相信通過科學系統(tǒng)的訓練,必將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游泳后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