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琴
肝硬化是臨床常見的慢性肝病,它是肝損傷的一種,由一種或多種病因在較長時間內持續(xù)反復作用的結果。肝硬化的發(fā)病機制是肝細胞的病變、壞死、再生結節(jié)。較常見的和死亡率較高的并發(fā)癥有:上消化道出血、原發(fā)性腹膜炎、肝性腦病、肝腎綜合征、肝癌、電解質紊亂,不僅造成患者生理和心理的痛苦,而且還嚴重的影響生活質量。醫(yī)護技術的提升,診療技術的改變使得此病在臨床護理上不僅僅保證患者生存,而且還注重患者的生活質量。當前,通過護理干預,從患者的心理健康、必要的醫(yī)學知識、患者配合度等多方面干預患者,進而提升患者的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從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間共收治肝硬化患者100例,其中對50例患者在護理時進行了護理干預。觀察組中按照childA、B、C級分為:A級20例、B級26例、C級4例,患者平均年齡(55.27±8.79)歲;對照組中按照childA、B、C級分為:A級18例、B級15例、C級27例,患者平均年齡(56.16±9.72)歲。100例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相關并發(fā)癥的各方面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統(tǒng)計方法 對兩組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展開調查,在患者入院和出院時發(fā)放,并保證患者自己獨立完成填寫后立即收回。使用SF-36量表對生存質量評分。
1.3 結果 護理干預組和對照組在患者SF-36量表評分如下:
表1
另一項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干預組50例患者中,住院2個月后反復出現(xiàn)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放棄治療后死亡1人(2%)。復住院2年后并發(fā)肝癌死亡1人(2%),現(xiàn)繼發(fā)感染、四肢水腫1人(2),50例患者住院期間均未發(fā)生壓瘡,皮膚破損等。相反對照組并發(fā)上消化道出血有3人(6%)肝性腦病2人(4%),肝腎綜合征1人(2%),肝癌3人(6%),電解質紊亂1(2%)。可見護理干預明顯對患者生存質量有影響。
2.1 選擇責任護士 選擇有一定經(jīng)驗的責任護士,運用護理程序制定教育計劃,確定教育內容。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有關肝硬化的基本知識,飲食原則,休息問題,藥物方面的相關知識及臨床護理問題的措施及重要性的講座。
2.2 心理干預 由于肝硬化屬于慢性疾病,病程較長、久治不愈且容易反復發(fā)作?;颊哌€需經(jīng)常檢查、用藥、住院,治療、住院、護理費用高,以及患者在家庭、社會上角色的變化都會影響其心理?;颊邥霈F(xiàn)悲觀厭世、情緒暴躁、憂郁寡歡、焦慮、不配合治療的情況。護理人員及時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醫(yī)院幫助其排解不良情緒,解決患者困難,是患者擁有良好的心態(tài)提升治療效果。
2.3 強化病情監(jiān)控 首先密切關注患者的精神狀況和生理體征;關注患者的性格或行為的異常;患者是否會出現(xiàn)撲翼樣震顫,呼吸是否有爛蘋果味,注意是否有肝炎腦病的征兆,防止其發(fā)生;24 h記錄患者的出入量,觀察患者嘔吐物、大小便的性質、顏色等;肝腹水在放水時測量患者的腰圍、體重,手術全程記錄生命體征的變化,對腹水抽出時的量、質、顏色進行記錄,觀察是否有液體在穿刺時滲出。
2.4 用藥的護理 為患者詳細介紹所用藥物的名稱、劑量、用藥方法、用藥時間;觀察藥物是否有不良反應和治療效果;對于肝性腦病患者,注意監(jiān)測血氨、腎功能,以實現(xiàn)藥物的最佳療效。
2.5 飲食指導[3]飲食原則為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蛋白質來源以豆制品、牛奶、魚肉、瘦豬肉為主,血氨增高主要選擇植物蛋白、如豆制品,補液量每天在1000 ml左右,患者戒煙、戒酒,進餐時要細嚼慢咽,避免進食刺激性強、粗纖維多和較硬的食物和油炸食物,以防損傷曲張的胃底食管靜脈導致出血。
精湛的醫(yī)療技術加上細致的護理一定能達到最理想效果[4],通過對肝硬化患者的精心護理、健康指導使患者能充分認識到肝硬化的機制,增強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消除、避免誘發(fā)因素,減少并發(fā)癥的可能,提升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生命。
[1] 許玉華,侯佃臻,潘恩木.護理干預對腦出血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影響.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13):5-6.
[2] 劉鳳,付春曉.基層醫(yī)學論壇,2010,27:817-818.
[3] 郭艷.肝硬化患者的飲食調護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07,5:121.
[4] 張利平,馮亞寧,張?zhí)鞁?護理干預對肝硬化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吉林醫(yī)學,2009,30(18):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