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華
(天津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天津市 300051)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fā)展,運輸車輛中大型貨運車輛的比重不斷增加,且車輛超載現(xiàn)象十分普遍,超載已成為造成瀝青路面破損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車輛的超載運輸使得不少道路路面使用初期即發(fā)生嚴重破壞,其中車轍是瀝青混凝土路面的主要損害現(xiàn)象之一。
瀝青混合料自身的塑性變形是路面車轍產生的主要原因,提高瀝青混合料模量,可以有效增強整個路面結構抵抗車轍變形和抗疲勞的能力,進而應對重載交通問題。為了明確面層模量對重載交通瀝青路面受力特性與使用壽命的影響,本文應用SHELL設計方法的BISAR3程序,系統(tǒng)分析面層模量變化對重載交通瀝青路面路表彎沉值、基層及底基層層底拉應力以及路面結構疲勞壽命的影響,對于合理選擇瀝青路面的面層模量,減少超載、重載對瀝青路面造成的早期破壞具有一定價值。
我國《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guī)范》(JTG D50-2006)規(guī)定的荷載作用形式為單軸雙輪、雙圓荷載模式。標準軸載采用BZZ-100,軸重超限時考慮雙圓中心距離3δ保持不變,接觸壓力和接觸面積可變。通過調查得到軸載與輪胎接地面積關系如式(1):
式(1)中:A——輪胎接地面積,cm2;
P——每一輪胎的荷載,N。
假定輪載P均勻分布在接觸面的圓型面積上,當量圓半徑和輪壓的具體數(shù)值見表1。
表1 軸重與輪壓、輪胎接地面積
本文計算采用的路面結構及計算參數(shù)如表2所示。
表2 采用的路面結構形式
路表彎沉值是由路面各結構層各自變形的綜合結果,反映了路基路面結構的整體強弱狀況。計算出不同面層模量情況下,各軸載作用下瀝青路面的路表彎沉值,如圖1所示。
從圖1中可以看出,面層模量對路表彎沉具有顯著的影響,路表彎沉隨面層模量的增大而減小,并且隨著軸重的增加,面層模量對路表彎沉的影響更為明顯。當面層模量從1 000 MPa增加到1 800 MPa,100 kN作用下彎沉值減小了 2.38(0.01 mm),而180 kN作用下彎沉減小了4.08(0.01 mm)。
圖1 不同路面面層模量時的路標彎沉
分別計算100~180 kN荷載作用下,面層模量改變對面層層底拉應力的影響結果如圖2所示。圖中拉應力值均為負值,表明在車輛荷載作用下,面層結構承受壓應力,且隨面層模量增加,面層受壓作用減小。
圖2 不同路面面層模量時的瀝青面層層底拉應力
圖3為不同軸重作用下土基模量與基層層底拉應力關系圖。圖中可以看出相同軸載作用下,基層層底拉應力大小隨土基模量增加而減小,趨勢接近線性,且隨軸重增加。土基模量改變對基層層底拉應力影響相差不大:100 kN時,拉應力減少0.011 95 MPa,170 kN時,減少 0.020 2 MPa,僅增加0.008 25 MPa。整體上看,土基模量改變對基層層底拉應力影響并不大。
不同軸重作用下,土基模量改變對底基層層底拉應力的影響如圖4所示??梢钥闯?,土基模量對底基層層底拉應力的影響趨勢與基層基本相同,而土基模量改變對底基層層底拉應力的影響程度較基層更大。以170 kN為例,土基模量從40 MPa增加到70 MPa,基層層底拉應力減小了0.020 2 MPa,而底基層層底拉應力減少了0.022 51 MPa。
圖3 不同路面面層模量時的基層層底拉應力
圖4 不同路面面層模量時的底基層層底拉應力
應用BISAR程序分析重載交通作用下,土基模量的改變對路面結構受力特性的影響,得出以下結論:
(1)從路表彎沉角度分析,路表彎沉隨土基模量的增加而減小,并且模量越高,減小程度越少;隨著軸重的增加,土基模量對路表彎沉的影響更為明顯。
(2)從面層層底拉應力角度分析,車輛荷載作用下,面層結構承受的壓應力隨土基模量增加而減少;隨軸重的增加,土基模量改變對面層受力的影響并不明顯。
(3)相同軸載作用下,基層層底拉應力大小隨土基模量增加而減小,趨勢接近線性;隨軸重增加,土基模量改變對基層層底拉應力影響相差不大。
(4)從底基層層底拉應力角度分析,土基模量對底基層層底拉應力的影響趨勢與基層基本相同,而且土基模量改變對底基層層底拉應力的影響程度較基層更大。
[1]JTG D50—2006,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guī)范[S].
[2]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天津市干線公路軸載調查報告[R].天津: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