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量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陳 柯姣 郭 志勇
物聯網是繼計算機、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網之后的又一次信息技術浪潮,已廣泛應用于資產管理、交通運輸和供應鏈管理等各個方面。目前國內外都在大力發(fā)展物聯網產業(yè)和技術,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更是將物聯網產業(yè)作為國家六大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之一,物聯網產業(yè)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經濟持續(xù)增長的重要高新技術產業(yè),對實現我國產業(yè)升級和提升高新技術產業(yè)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戰(zhàn)略意義。物聯網上市公司作為物聯網產業(yè)中的代表性企業(yè),其公司治理和經營績效非常值得我們關注,本文通過物聯網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公司績效的相關性研究,希望能夠對我國物聯網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提供一些經驗證據。
對于股權結構與公司績效之間的關系,國外已有研究表明存在四種不同觀點,即正相關、負相關、曲線關系和不相關。Myeong-Hyeon與David(2009)研究了股權結構、投資與公司績效的關系,結果表明股權結構影響投資,通過投資影響公司績效。Randall Morck等(2000)調查研究了日本企業(yè)的股權結構與托賓Q的關系,發(fā)現銀行所有權處于低水平時,企業(yè)的托賓Q隨著銀行股權的上升而下降;當銀行所有權比較高時,企業(yè)的托賓Q隨著銀行股權的上升而下降的變化要緩和一些。Tian、Lihui、Estrin和Saul(2005)通過對826家中國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的研究發(fā)現政府持股比例對于公司價值具有消極作用,但是并不是單一的,而是在到達臨界點之前,公司價值隨政府持股比例增加而減少,超過這一數值,企業(yè)價值反而是遞增的。而Steen Thomsen等(2006)通過對歐盟與美國最大的上市公司的相關數據研究分析后認為英美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與經營績效間沒有關系。
近年來國內學者也進行了非常多的研究。鄭丹鳳和劉朝馬(2010)通過對312家上市家族企業(yè)的研究,認為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對企業(yè)價值有負的影響。許冬(2011)以福建省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認為國有股持股比例與公司績效負相關,法人股持股比例、股權制衡度與公司績效正相關,股權集中度與公司績效呈U型關系,而流通股持股比例與公司績效不相關。杜軒和干勝道(2012)通過對2009~2010年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公司的數據研究表明,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越大,公司的經營績效越高,而公司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越高越不利于公司經營績效。吳頌華(2012)對201家滬深兩市上市的A股公司相關數據分析后得出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國家股持股比例、流通股持股比例皆與公司績效成反比,而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以及這些股東對第一大股東的制衡度與公司績效成反比。
不同性質的股東,參與公司治理的動機與能力會有所差異。一般而言,國有股由于股東人格虛擬化和國有股東的宏觀經濟管理目標,往往會導致公司績效降低;而法人股股東由于直接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有更強的動機參與公司治理,并且法人股股東參與公司治理的能力往往會更強,因此法人股有利于提高公司績效。故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1:物聯網上市公司經營績效與國有股比例負相關。
假設2:物聯網上市公司經營績效與法人股比例正相關。
當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較高時,第一大股東與公司的利益更趨于一致,因此第一大股東有更強的動機對公司管理層進行監(jiān)督和激勵,從而可以克服其他小股東搭便車的現象。同時第一大股東往往通過委派自己的代理人參與公司管理,因而也更有能力對公司管理層進行監(jiān)督和激勵。故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3:物聯網上市公司股權集中度與公司績效呈正相關(股權集中度分別以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表示)。
在股權制衡的公司里,各個股東可以通過股權相互制衡,從而防止像“一股獨大”的公司里大股東以絕對的控制權來謀求個人利益而損害公司利益。故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4:物聯網上市公司股權制衡度越大,公司績效越好。
其中股權制衡度分別以Z2(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除以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Z5(第二大至第五大股東持股比例之和除以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Z10(第二大至第十大股東持股比例之和除以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表示。
為此建立方程一,其變量定義如下:因變量EPS為每股收益,代表公司績效。自變量STRUC代表股權結構,分別用股權性質、股權集中度和股權制衡度表示。其中股權性質變量有GYG和FRG, GYG=國有股股東持股比例/總股本,FRG=法人股股東持股比例/總股本。股權集中度分別用CR1、CR5、CR10表示,其中CR1=第一大股東持股數/總股本,CR5=前五大股東持股數之和/總股本,CR10=前十大股東持股數之和/總股本。股權制衡度分別用Z2、Z5、Z10表示,其計算方法具體見假設4??刂谱兞縄NA=期末總資產的自然對數,代表企業(yè)規(guī)模;LEV為資產負債率,代表企業(yè)負債水平;GROW=營業(yè)收入增長率,代表公司成長性。研究樣本取自2008~2010物聯網概念類上市公司,剔除數據不全樣本后共計163個觀測值。
在表1中,物聯網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為0.3887,但公司之間差異較大。CR1、CR5、CR10均值分別為0.3416、0.5032、0.5554,前五大股東基本上能控制公司,說明我國物聯網上市公司股權集中度比較高。從股權制衡度來看,Z2、Z5、Z10均值分別為29.39%、60.87%、81.56%,意味著其他大股東對第一大股東具有一定的制衡能力。此外國有股東持股比例為5.32%,法人股東持股比例為12.6%,持股比例都比較低。在相關分析中,每股收益與股權集中度、股權制衡度和法人股都顯著正相關,與國有股顯著負相關,初步支持了前面假設一至假設4的猜想(因篇幅限制未列示相關數據)。
表1 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N=163)
在表2中,回歸方程都能通過1%的顯著性檢驗,方程擬合度從23.5%到45.2%不等,說明模型的回歸效果都比較好。其中CR1、CR5、CR10與EPS顯著正相關,說明物聯網上市公司經營績效與股權集中度顯著正相關;Z2、Z5、Z10與EPS也顯著正相關,說明物聯網上市公司經營績效與股權制衡度也顯著正相關;而GYG與EPS不相關,FRG與EPS顯著正相關,意味著國有股對公司績效無影響,而法人股對公司績效有正向影響。假設1被否定,假設2、假設3和假設4得到支持。最后為了檢驗物聯網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公司績效是否存在U型曲線關系,我們加入股權結構的平方項進行了回歸分析,實證結果未發(fā)現存在U型曲線關系(因篇幅限制未列示相關數據)。
表2 回歸分析(N=163)
本文的研究表明:物聯網上市公司的法人股與公司績效顯著正相關;國有股與公司績效負相關但不顯著;公司股權集中度越高,公司績效越好;股權制衡度越高,公司績效也越好。由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首先,作為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行業(yè),引入不同性質的股東對物聯網行業(yè)的長期發(fā)展至關重要,因此我們需要進一步降低國有股,增加法人股和其他性質股東,如機構投資和風險投資等。其次,物聯網行業(yè)作為一個技術密集型產業(yè),具有研發(fā)投入高、風險大、回報周期長的特點,適當提高股權集中度將有利于克服公司的短期行為,使公司能夠加大研發(fā)投入,關注于長期核心競爭力的培養(yǎng),從而取得長期競爭優(yōu)勢。最后,為避免我國公司“一股獨大”的治理缺陷這一普遍現象,我們還要進一步發(fā)揮物聯網上市公司股權制衡度對公司績效的促進作用,以建立適度集中、相對制衡的良性循環(huán)的公司治理模式。
[1]李佳賓,蔣偉.股權結構對企業(yè)績效影響實證分析[J].財會通訊,2011(1).
[2]周炯.軍工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經營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