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波
(上海行健職業(yè)學院體衛(wèi)部,上海 200072)
課程的結構是指一門課程各教學內容之間的分配與合作,包括本門課所開設的教學內容、各內容之間的分配比例、理論課與實踐課的搭配等等,它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本門課的教學水平,同時也影響到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站在這個角度上,如何培養(yǎng)高質量的幼兒園教師就需要從分析幼兒教師的崗位能力入手,調研其日常工作的能力要素,分析教學任務對教師素質能力的要求,并將能力目標轉換成課程內容,綜合相關影響因素,形成培養(yǎng)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課程結構。本著這樣的思路,我們研究了學前教育專業(yè)的體育課程結構。
與中小學生相比,幼兒園小朋友在認知和綜合能力培養(yǎng)方面缺乏明確的科目分類,他們學習和接觸的內容淺顯而又具有一定的寬泛性,幼兒在園內的一日活動通過生活、運動、學習和游戲四種形式來組織,它囊括了幼兒在園內所見、所聞、所為、所觸的方方面面[1],從上海市的情況來看,這方方面面的促進和發(fā)展主要由兩位帶班老師負責,所以幼教工作需要教師應該成為技能上的多面手,在職前學習階段她們需要廣泛地掌握與幼兒園內一日活動相關的知識和技能[2],例如包括幼兒生活習慣、交往行為、生活技能的培養(yǎng);基本活動能力、動作糾正的指導;語言文字、美術、計算、音樂等基本知識的傳授;各類游戲活動的組織與素材的儲備等等[3],具體到運動活動的指導方面,她們就需要廣泛的接觸和學習體育知識,學校應該根據此專業(yè)學生的就業(yè)需求,在體育課的教學中有所側重和加強,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分配適量的課時數(shù),甚至能夠構建出提高學前專業(yè)學生幼兒運動指導能力的體育課程結構體系。
選取了上海市閘北區(qū)(市區(qū))、徐匯區(qū)(市區(qū))、浦東新區(qū)(市區(qū)部分)、閔行區(qū)(郊縣)、崇明縣(郊縣)、嘉定區(qū)(郊縣)等五個區(qū)縣的26所幼兒園(其中包括部分二級、一級以及市級示范性幼兒園)的體育活動開展情況為研究對象,受調查教師150人。
表1 受調查幼兒園名單
針對幼兒園教師的體育活動指導能力,制定調查問卷進行調研并走訪資深的幼兒園教師。研究總計發(fā)放問卷150份,收回有效問卷134份,有效回收率為89.3%。問卷發(fā)放、回收率和問卷有效率均滿足統(tǒng)計學的要求。經專家鑒定法,問卷具有較高的效度,信度檢驗r=0.86,問卷有較高的可信度。
通過中國知網、維普科技期刊資源平臺等電子數(shù)據庫,設定檢索條件為:1)“題名-學前”并且“關鍵詞-課程結構”;2)“題名-學前”并且“關鍵詞-課程設置”;3)“題名 -幼兒園教師”并且“摘要 -課程結構”;4)“摘要-課程結構”并且“摘要-學前”等等,搜索相關問題的研究文獻,了解目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yè)的課程設置情況,分析學前教育專業(yè)體育課程結構研究的必要性。
運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對調查問卷得到的數(shù)據進行處理。
3.1.1 戶外活動有效地開展
從調查的情況來看,以發(fā)展體質為目的的運動活動、體育游戲等在幼兒一日活動(8小時左右)中能占到總計2小時左右的時間;在總計134份有效問卷中所有受訪者均認可“發(fā)展走、跑、跳、鉆、滾動、攀爬、平衡等基本活動能力對孩子發(fā)展的重要性”;有114人即85%的受訪者表示“經常要帶領孩子進行以發(fā)展體質為目標的游戲”;118人即88%的受訪者“覺得幼兒園教師需要掌握一定的廣播操知識”;123人即92%的受訪者“需要經常指導幼兒進行球類活動”,可以說在目前上海市幼兒園戶外運動已經成為幼兒一日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運動的開展有教師負責帶隊、看護、指導,甚至有的幼兒園還聘請個別項目體育活動指導教師開展特色教學[4]。
3.1.2 教師對幼兒運動的指導處在靠經驗和感覺指揮階段
受調查的幼兒園教師學歷層次有??啤⒈究?,甚至還有部分碩士研究生,大學中她們都上過體育課,但對于自己如何組織實施戶外運動活動以及掌握與幼兒、兒童運動相關的生理衛(wèi)生常識,她們表示在入職前都沒有專門關注,更沒有接受專業(yè)培訓,例如問卷調查顯示在134人中有75人即56%的受訪者表示“不能用比較準確的語言來描述走與跑的區(qū)別”,有64人即48%的教師對問題“4歲男孩安靜狀態(tài)下的心率是多少”回答錯誤,有102人即76%的受訪者表示能“偶爾用到”讀書期間體育課上學到的內容來指導幼兒運動等等。所以盡管有119名受訪者覺得自己對幼兒戶外活動的指導是“科學合理”的,但是分析調查問卷的統(tǒng)計結果卻說明她們目前對幼兒運動活動的指導基本處在靠經驗指揮的狀態(tài),缺乏科學的依據。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幼兒教師對幼兒戶外運動的指導完全處在其個人自身認知的經驗階段,教師個人有必要加強在相關內容上的學習,所以部分受訪教師在問卷中表示幼兒園教師在指導幼兒運動時需要加強的地方是“內容的豐富、動作發(fā)展的正確”、認為幼兒園教師最欠缺的體育教學技能是“對動作發(fā)展順序的概念不足”等等。
3.1.3 教師戶外運動的組織缺乏相應的教材內容支持
問卷調查顯示在職前技能儲備階段大部分幼兒園教師在幼兒運動活動指導、幼兒運動內容材料的儲備方面基本處于無意識狀態(tài),目前上海市培養(yǎng)學前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生的幾所高等院校在幼兒體育活動指導能力教學內容的設定上也基本處于空白狀態(tài),學生在校期間的體育課基本與別的專業(yè)沒有區(qū)別,畢業(yè)生對幼兒運動活動的指導僅憑自己上學期間體育課上的粗淺經驗,缺乏有效的年齡和人群針對性。由于幼兒園教師在大學期間的體育活動載體與幼兒的運動活動載體有很大區(qū)別,這就造成了教師在指導幼兒運動時缺乏相應的運動素材,這一點在對調查問卷的統(tǒng)計中也有所體現(xiàn),例如相當部分教師回答“在指導孩子進行發(fā)展體質為目標的游戲時,相對欠缺的是游戲的素材;在帶領孩子進行戶外運動時沒有指導教材可以參考;在戶外運動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是運動的內容方式”等等。
2009年頒布的《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試行)》在幼兒運動能力的培養(yǎng)方面規(guī)定了相應的內容,本研究在調查問卷中針對性地對與幼兒教師相關的體育活動教學內容進行了體現(xiàn),以此來分析幼兒教師在運動指導方面所需的崗位目標能力,調查結果顯示如下(表2):
表2 幼兒教師體育技能需求調查結果表
表2中,“講授必要性”低于70%的內容有“踢球”、“輪滑、溜冰”等,說明這些內容在幼兒教師的日常教學中并不是經常碰到,教師掌握不了,并不會對其工作產生較大影響,所以在學前教育專業(yè)體育課上可以相應的降低要求或者可以作為選修內容來開課;“講授必要性”高于70%的內容,大體可歸為三類:一是體育基本常識,如幼兒運動衛(wèi)生常識、基本活動能力指導(隊列隊形、走、跑、跳、平衡、鉆、爬、攀登等);二是簡單的操類,如廣播操、徒手操等;三是戶外群體活動指導,側重表演性質,如體育游戲、小型團體操、輕器械操等。分析原因主要在于:“踢”這個動作具備一定危險性,所以大部分幼兒園較少開展,教師出于安全因素考慮也較少組織“踢球”,輪滑、溜冰等一般的幼兒園沒有條件組織,所以教師從自身的需求出發(fā)也認為掌握的必要性不大;體育基本常識類別大部分內容都是《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試行)》上明確列出的內容,所以教師們都積極肯定這些內容的教學;簡單的操類以及體育游戲在幼兒園一直較為普及,是組織幼兒集體運動的主要載體,所以受到教師的認可;戶外群體活動指導,主要是重要場合的表演需求,如兒童節(jié)、國慶節(jié)排節(jié)目等,小型團體操、輕器械操等是較為常用的形式,所以受到教師們的重視。
針對幼兒園教師在體育活動指導技能方面的這種需求結構,建議相關高校重視學前教育專業(yè)的體育課程設置,學前教育專業(yè)的體育課不應該和別的專業(yè)沒有區(qū)別,應該針對學生未來的需求有側重的開展體育教學,例如可以增加教學項目,減少單個項目的教學時數(shù),一個學期內可以學習了解幾個體育項目,這樣就能讓學生在有限的課時數(shù)內接觸了解更多的運動實踐,以適應幼兒園接觸寬泛但不用精細的教學特點。這樣的設置能夠更好地兼顧學生自身的健康發(fā)展和專業(yè)修養(yǎng),為學生的就業(yè)服務。
學前教育專業(yè)體育課的結構設置,既要考慮到大學生自身身體素質發(fā)展的要求,也要考慮學生將來的崗位需求,同時還要兼顧高等院校的學時安排,本著這樣的教育思路,在表1調查統(tǒng)計結果的支持下,我校從2001學年第一學期開始實施如下學前教育專業(yè)體育課程結構體系,效果良好。
3.3.1 教學目標
1)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學生身心健康、完成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要求。學生體質健康達標率要達到97%以上,體育課因病免修率控制在5%以內。
2)提高學前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生幼兒運動活動指導水平。學前專業(yè)學生幼兒生理衛(wèi)生理論考試通過率要達到85%以上,要求二年級期末每人都能喊口令整隊、每人都要創(chuàng)編一套配有音樂的幼兒活動操、每人都能組織20人進行體育游戲活動。
3)提高學前教育畢業(yè)生崗位競爭力。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課堂上給予學生更多的領導、組織的機會,讓學生參與教學,甚至是組織教學,在實踐中鍛煉她們的教學能力,從而提高她們的專業(yè)技能。
3.3.2 學時、學分
144學時,4個學分。
3.3.3 教學內容安排(如表3)
表3 上海行健職業(yè)學院學前教育體育課教學內容安排
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理論課只安排在第二學年,與運動實踐課按1:9的比例分配,即在第二學年每學期4個學時的理論課講授幼兒運動的基本生理衛(wèi)生常識;平時教學中注重運動實踐課的教學,并重點推動學生去接觸更多的在幼兒園較為實用、流行的項目,如隊列隊形、輕器械操、廣播操等;在三年級上學期開設體育選修課,主要開設項目為某些特色幼兒園的亮點項目,如輪滑、游泳等等。
4.1 目前上海市幼兒園教師對幼兒運動生理衛(wèi)生常識的掌握較為欠缺,教師在指導幼兒進行戶外體育活動的教學活動時往往靠經驗指揮,大部分教師的指導活動缺乏一定的科學性,這源自于教師在畢業(yè)前沒有進行過相關知識的專業(yè)學習。
4.2 在高職院校中,積極探索畢業(yè)生工作崗位的實際需求,據此構建出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yǎng)課程體系甚至是課程結構體系,在畢業(yè)生入職前進行有側重的教學和培訓,相當必要,也是職業(yè)院校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有效途徑。
4.3 學前專業(yè)學生因為自身工作需求,其體育課學習的范圍和深度區(qū)別于其他專業(yè),上海行健職業(yè)學院構建的學前教育專業(yè)體育課程結構體系做出了很好的榜樣,這個課程結構體系處處體現(xiàn)出高職“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開發(fā)思路”,切合了幼兒教師日常工作中的實際需求,能夠較明顯地提高學前專業(yè)畢業(yè)生在幼兒運動活動指導方面的教學水平,對兄弟院校的體育課程設置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4.4 在體育課程設置方面,建議各高職院校要注重不同專業(yè)的自身需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根據專業(yè)需求來構建課程結構,以使課程設置更好地服務于人才的培養(yǎng)。
[1]華愛華.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解讀[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3]林淑冰.培養(yǎng)體育教學能力有效策略的探討[J].福建體育科技,2006,25(2):57 -58.
[4]韋凌云.幼兒園專職體育教師群體管理策略初探[J].當代學前教育,2009,(6):19 -21.
[5]楊峰,李華偉.湖南省普通商校體育教育專業(yè)課程設置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11,33(3):64 -67.
[6]鄭國榮.從“終身體育”視角分析我國普遍高校體育課程設置的現(xiàn)狀及應對策略[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1,27(12):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