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觀泉
“全世界無產者,聯(lián)合起來!”這口號是當今流行的《共產黨宣言》的經典中譯。在九十一年前陳望道中譯本上這句口號是“萬國勞動者團結起來呵!”也許有人會問,這句國際口號有沒有別的中譯?這一問,我估計十有八九是答不出或答不全的。筆者長期生活在哈爾濱,在幾十年的尋尋覓覓中,卻找到了這句口號的兩個中譯,尤為令人驚喜的是其中有一個竟然被印在新俄政府發(fā)行的一款紙幣上。由于新發(fā)現(xiàn)的兩個中譯口號,一個產生在哈爾濱1919年的工人大罷工運動中,一個是筆者經三四十年在哈爾濱陸續(xù)收集的,因此不能不先說說哈爾濱了。
在中國近代史上哈爾濱有過“東方巴黎”的雅號,十月革命后又有了“東方莫斯科”尊稱。前者是璦琿條約沙俄入侵至十九世紀末筑造中東鐵路的復雜歷史形成了哈爾濱被建設成歐洲城市模式的大趨勢;后者則起自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向十月革命的質變飛躍。因此打自十月革命勝利,隨著共產(第三)國際成立,設遠東局于伊爾庫茨克,被列寧稱之為新俄“緩沖國”的遠東共和國設“國都”于赤塔,遠東共和國的優(yōu)林外交使團駐節(jié)北京,開始辦理新俄外交,其時包括購買中東鐵路去莫斯科車票并辦理簽證等事宜都在哈爾濱。這在瞿秋白的《俄鄉(xiāng)紀程》中寫得很全面。在哈爾濱,他參加過慶祝十月革命三周年紀念會,聽到了激蕩人心的《國際歌》,見識過布爾塞維克和孟什維克的熱烘烘的辯論,接觸過隱在中東路機關的布黨……“東方稚兒”的結論是,在哈爾濱“得共產主義的空氣”。
哈爾濱早在1907年5月14日(俄歷5月1日、光緒三十三年四月三日)中東鐵路俄中兩國工人就攜手舉行了有三千多人參加的歡慶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并形成聲勢浩大的罷工運動。這在全國老百姓拖著辮子的年頭,簡直不可思議。到了1919年中東鐵路工會組織之一“俄國罷工干事處”發(fā)動俄中兩國工人為提高工資和改善工作條件舉行大罷工,就具有明顯的“赤色”傾向,在一份為動員中國工人而發(fā)的《華工朋友們聽者》(“聽者”意即“聽眾”) 的傳單上,就編入了“萬國勞動者團結起來呵!”口號的最早的中譯:“愿各國工界互相聯(lián)合,從此化除國籍意見,視全球如一家!”也是1919這年,十月革命后成立的“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聯(lián)邦共和國”(PCфCP,止于1922年12月)的財政部門,發(fā)行了一款紙幣。紙幣正面印了7種語言文字的“全世界無產者,聯(lián)合起來!”這國際口號。順序是,上:德文、法文;下:意大利文、英文;左:中文;右:阿拉伯文。俄譯文置于俄羅斯聯(lián)邦國徽下,是國徽的組成部分。中譯文是:“全方貧工之聯(lián)合”,這句僅七個字組成的口號與印在哈爾濱發(fā)的傳單上長達23個字斷成三段的口號,顯出了因環(huán)境、場合和物象之間的差異,卻異曲同工。這款紙幣說它是“鈔票”并不確切,實際上它是一種“代幣券”。相當于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我國物資供應困難時期為限制人民幣對糧油等緊缺物資的購買,發(fā)行的各種票證。這個比照,也許滿足不了錢幣研究。但是我們研究在共產主義運動史紙幣上鑄印著絕無僅有的漢字;這漢字是《共產黨宣言》上非比尋常的口號,是重視其與《國際歌》相互輝耀的政治作用,為中共成立九十周年慶典注入馬克思主義經典一頁。
作者收藏的面值為30盧布(上)、1000盧布(中)、5000盧布的紙幣
這組紙幣早在五十年代就在某集郵刊物上出現(xiàn)過一篇由俄國人寫的介紹短文,卻并沒有因為上有“全方貧工之聯(lián)合”這國際口號而引起重視,因為它沒有“珍罕”性,不值錢。忽忽四十年揮塵而過,某文物收藏雜志刊登一位從荷蘭買回這款紙幣的收藏家的一篇短文附了一枚250盧布的插圖,較詳細地做出研究報告,提出了“全方貧工之聯(lián)合”口號。但恰恰從收藏的角度存在不小的誤考。比如文中說:“這套結算票共有四種面額”100、250、500和1000四款盧布。 實際上“四種面額”僅只是他收集到的,遠不是“全套”。 我在哈爾濱收集的有8種盧布面額,即:15、30、100、250、500、1000、5000、10000,尚難言其為“全套”。這是哈爾濱錢幣藏界的結論,因為目前尚沒有可靠的資料能證實其全套的張數(shù)。在8種面額中,15和30盧布上只國徽下方有俄文口號,從100到10000盧布票上都有7種口號。這8種我的收入時間是20世紀60年代至2007年。
1986年江蘇常州市的瞿秋白紀念館建館不久,我贈送了100和1000盧布兩種。因為瞿秋白1921年1月到莫斯科正是物質供應最困難的 “軍事共產主義”時期。略早于瞿秋白去莫斯科的是由維經斯基和楊明齋辦的上海外國語學社的學生劉少奇、任弼時、肖勁光、彭述之、曹靖華、蔣光慈、韋素園等二十多位,都曾經有過使用這款紙幣經歷的可能性。在瞿秋白紀念館展出印有“全方貧工之聯(lián)合”紙幣為全國首次亮相。據瞿秋白在哈爾濱住過50天的生活所寫的《俄鄉(xiāng)紀程》中,對哈爾濱當時紙幣流通有過生動有趣的描述,從俄國盧布的使用方面曾流通老沙俄盧布,遠東地區(qū)的鄂木斯克幣,二月革命政府的克倫斯基幣等等,其中大都是俄幣“直通”的,也有少數(shù)經哈市或龍江財經部門加蓋使用的(筆者也曾經收集若干贈予瞿秋白紀念館),但這款有“全方貧工之聯(lián)合”的代幣券是否在哈市實用過尚難確認。我所收藏的五千和一萬最高面額的二枚,據業(yè)內人士鑒定是曾經市場流通過的舊幣。又據我收藏的貼三枚合共7500盧布高額的實寄于1921年的明信片,可證明此套代幣券不可能有“戈比”幣額,而超過一萬盧布幣額的各類紙幣也未見過。因此若從收藏角度,很可能我這8枚(如言缺,可能只缺50盧布)就是“全套”了。有言道“獨樂不如眾樂”,那么把印有“全方貧工之聯(lián)合”的紙幣供《世紀》讀者欣賞,并因此而了解《共產黨宣言》上這句口號在中國至少有四種中譯,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2011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