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淑珍
選取參加2011年西安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yè)招考的高考學生87人,其中男生50人,女生47人,為實驗組。隨機抽取參加2011年高考的文理科學生共65人,其中男33人,女生32人,為對照組。所有受試者身體均健康,知情下自愿測試,測試對象一般情況見表1。將受試對象分成四個小組:
體育高考考生為實驗組:男子實驗組:A1組 女子實驗組:B1組
非體育高考生為對照組:男子對照組:A2組 女子對照組:B2組
表1 測試對象的一般情況
1.2.1 了解受試者的訓練情況
非體育考生:除每周安排的體育課程外,幾乎不參加體育鍛煉。
體育考生:(1)四項素質項目:100m跑、原地推鉛球、立定跳遠、800m跑。
(2)訓練時間:從高三的9月份至次年的體育高考(四月下旬)。每周系統(tǒng)訓練6天,晨起和午后大約各2h。
(3)訓練內容:為一般身體訓練、專項身體訓練、技術訓練。
1.2.2 實驗儀器
人體成分分析儀:采用韓國杰文VENUS5.5體成分分析儀。儀器原理利用生物電阻抗技術測定身體成分[1、2]。
標準身高儀:測量身高。
1.2.3 數(shù)據(jù)處理
應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對測試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各數(shù)據(jù)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結果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對照采用方差分析與t檢驗。p<0.05為顯著性差異,p<0.01為非常顯著性差異。(圖表中“*”代表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代表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 <0.01)。
表2 實驗組訓練前后身體成分主要指標比較(均以kg為單位)
兩實驗組訓練前后身體水分、蛋白質、礦物質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而脂肪重量兩實驗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訓練后較訓練前降低。
表3 實驗組訓練前后肌肉及脂肪成分主要指標比較
男子實驗組A1和女子實驗組B1訓練前后對比,其肌肉重量、體脂百分比、腰臀比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尤其是男子實驗組A1中肌肉重量和體脂百分比顯示,p<0.01。而兩組的體重指數(shù)無顯著性差異,p>0.05。總體趨勢是,訓練后肌肉含量升高,而體脂百分比、腰臀比降低。
表4 實驗組和對照組身體成分各指標的比較
男子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身體水分、脂肪重量、礦物質有顯著性差異,p<0.05,實驗組三項指標顯示均降低,蛋白質含量無顯著性差異。而女子實驗組與對照組四項指標中脂肪重量有顯著性差異,p<0.05,脂肪重量減少,余3項指標無差異性。
表5 實驗組與對照組肌肉含量及脂肪分布主要指標的比較
男子實驗組A1與對照組A2比較顯示肌肉重量、體脂%、腰臀比(WHR)有顯著性差異,p<0.05,實驗組中體脂百分比、腰臀比兩項指標較對照組降低,肌肉重量增加,而體重指數(shù)(BMI)無差異性。女子實驗組B1與對照組B2比較顯示肌肉重量、體脂%、BMI無顯著性差異,p>0.05,而WHR減少,p<0.05有顯著性差異。
體育類考生和非體育類考生因參加高考的要求不同,體育鍛煉方式就會出現(xiàn)截然不同的效果。參加體育類考生四項基本素質加試項目為100m跑、立定跳遠、800m跑和原地推鉛球。因其高考要求的特殊性,全年訓練計劃的制定一般從高考前一年的9月份開始到第二年的4月份至規(guī)定的參試時間結束。而非體育類考生因應試要求,幾乎忽略體育鍛煉。所以兩個運動方式鮮明不同的群體,其身體成分會有怎樣的變化,將如下討論。
科學研究表明,人體主要由水分、蛋白質、脂肪和無機鹽四種成分組成,其均衡是維持健康狀態(tài)的最基本條件[3]。本研究縱向比較,實驗組經(jīng)過四項素質訓練8個月后,表2結果顯示,男女兩實驗組訓練前后身體水分、蛋白質、礦物質均無顯著性差異,但脂肪含量訓練后較訓練前降低。表3結果顯示,無論男子組還是女子組訓練后肌肉含量明顯升高,而體脂百分比、腰臀比明顯降低,尤其在男子組更加突出,而兩組的體重指數(shù)無顯著性差異。
綜合表2和表3的結果,可看出高三學生處于青春發(fā)育后期,生長發(fā)育不如青春前、中期那樣起伏明顯,而是逐漸趨于穩(wěn)定,各指標說明受試者生長發(fā)育水平及營養(yǎng)狀況符合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其身體成分的變化主要與運動訓練有很大的相關性。實驗組訓練前、后身體水分、蛋白質、礦物質均無顯著性差異,反映出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性,并且運動訓練有助于調節(jié)及構建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性。
本實驗中肌肉、體脂含量及配布指標是身體成分中較為變化明顯的指標。健康的肌肉是由約73%的水和27%的蛋白質組成。肌肉是體格健壯與否的評價標準之一。所以人體肌肉的含量比脂肪的含量更加重要。測試結果實驗組在營養(yǎng)正常情況下,四項素質訓練在進行綜合性漸進性的力量訓練前提下,才能使肌肉增長。相反,脂肪含量在訓練后會較大幅度下降。正常人脂肪含量是體重的10% ~20%,如果體內脂肪積累過多可造成肥胖,因此脂肪成為劃分身體成分的核心指標[4]。許多人認為對于運動員來講脂肪含量越少越好。其實不然,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對于優(yōu)秀的長跑運動員來講其體內脂肪含量男性依然不低于5%,女性不低于8%。
目前評價肥胖的常用指標有:體重、體重指數(shù)、體脂百分比、腰圍、腰臀比和皮褶厚度等。本實驗中有3個指數(shù)反應肥胖程度,從實驗結果可看出,運動訓練對3個指數(shù)中的體脂百分比、腰臀比比較敏感,而體重指數(shù)影響不大。此現(xiàn)象說明,雖然體重指數(shù)對于判斷外表肥胖有價值,但不能客觀反應人體脂肪含量,因為體重指數(shù),等于體重除以身高平方的值,其結果是一個計算值,并不是通過體內成分分析得出的值,所以在青春后期隨身高與體重的增加,并進行運動訓練的干預,體重指數(shù)變化并不明顯。而體脂百分比、腰臀比的變化充分說明了四項素質訓練的效果,無論從訓練時間、訓練強度、訓練頻率來講,對青春發(fā)育后期的高三學生身體成分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體現(xiàn)在體脂百分比及腰臀比的重新分布,對成年以后的體型及有關脂肪增高引起的疾病起到預防作用。
通過橫向組間比較,從實驗結果不難看出,表4顯示,男子實驗組身體水分、脂肪重量、礦物質較對照組明顯降低。說明四項素質訓練對男子實驗組中的這三種成分影響較大,原因可能是運動訓練造成三種成分的代謝性消耗,但其均值均在正常范圍內,說明盡管運動訓練對身體成分造成一定的波動,但結果兩組中蛋白質的無差異性,反映出在營養(yǎng)充分的條件下,運動干預下的身體成分趨向于良性生長發(fā)育。相反,女子實驗組與對照組身體水分、蛋白質、礦物質無顯著性差異,只有脂肪含量顯示下降,此現(xiàn)象可能原因與女子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有關,還可能與訓練量有關,因女子實驗組訓練量相對于男子組較低,故出現(xiàn)男子組間與女子組間不一致的結果。
表5實驗結果顯示,無論男子實驗組還是女子實驗組腰臀比均較對照組下降。因腰臀比可以反映內臟脂肪是否過多,還可以幫助確定總體健康危險因素的重要工具,還可以預測患肥胖類疾病的風險性。由表5可看出,男子實驗組中體脂百分比、腰臀比兩項指標較對照組降低,肌肉重量增加,充分說明青春發(fā)育后期,合適的運動量及身體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可形成低脂肪肌肉型體型,表現(xiàn)明顯的是內臟脂肪的消耗。過多體脂在力學上和代謝上對多種體育活動產(chǎn)生負面影響。力學上,體脂過多對那些需要克服體重做垂直或水平加速運動的工作是不利的。代謝上,脂肪過多增大了工作時移動總體重所需要的代謝值[5]。而女子實驗組中肌肉重量、體脂百分比與對照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可能與運動量有關。
通過以上的實驗分析,青春后期有目的、有計劃、大強度系統(tǒng)訓練8個月后,對肥胖的預防將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其中無論男子還是女子組縱向比較,影響指標較大的是脂肪重量、體脂百分比、腰臀比和肌肉重量。從中可得出運動對脂肪的影響不僅表現(xiàn)在體表脂肪的分布,還表現(xiàn)在內臟脂肪的分布,且脂肪的分布、轉換與運動強度有關。運動對肌肉的增長在此年齡段也是關鍵的一步。在反映肥胖的三項指標中體重指數(shù)敏感性不大。橫向比較兩種鍛煉程度不同的群體,盡管發(fā)育及營養(yǎng)正常,但運動方式的不同,將會對身體成分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四項素質訓練對青春后期的學生產(chǎn)生的影響將是對肥胖起到預防作用,對體型有朝向低脂肪肌肉型轉換的趨勢。
1)四項素質鍛煉對青春后期體育考生身體成分構成中的脂肪含量、體脂百分比、腰臀比和肌肉重量影響較大,而對體重指數(shù)影響不大。
2)無論男子還是女子實驗組,有目的、有計劃、大強度系統(tǒng)訓練8個月后,對肥胖起到預防作用,對體型有朝向低脂肪肌肉型轉換的趨勢。
3)體育考生和非體育考生盡管發(fā)育及營養(yǎng)正常,但運動方式的不同,將會對身體成分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
[1]姚 泰,等.生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
[2]侯 曼,劉靜民.用生物電阻抗法測量人體體成分及分析[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05,24(1):89-92.
[3]黃淑萍,潘日明,丁軼建,等.優(yōu)秀賽艇運動員身體成分變化特點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32(6):57-59.
[4]王維群,徐梅芬,周永平.營養(yǎng)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趙 燕,大學生身體成分特征與運動能力及體質健康關系的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4,23(3):437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