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開梅
摘要:王熙鳳是個模樣標(biāo)致,言談爽利,心機深細(xì)和男人不及的人物,她的語言機智、詼諧,干脆利落的技藝多是通過善于夸贊,言談得體,巧于順應(yīng),幽默諧趣和善用諺語等體現(xiàn)出來的。
關(guān)鍵詞:紅樓夢;王熙鳳;語言技藝
中圖分類號:I2文獻標(biāo)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0-0259-02
語言,作為人們交際的載體,歷來就受到人們的重視。美國口才教育專家戴爾·卡耐基說過:“一個人的成功,15%取決于知識和技術(shù),85%取決于溝通——發(fā)表自己意見的能力和激發(fā)他人熱忱的能力。”在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從面試求職到升遷,從戀愛到婚姻,從推銷到談判,從交際到辦事……無不需要語言的能力。話說得好,小則可以討喜,大則可以保身乃至事業(yè)有成。而品讀《紅樓夢》,王熙鳳則是其中刻畫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她雖沒什么文化,但伶牙俐齒,能說會道,聰明能干,精悍潑辣,尤其能迎合上層人物賈母的心意辦事,是賈府中公認(rèn)地最得力的掌門人與實權(quán)派人物。她的語言功夫,不僅哄得“老祖宗”笑口常開,令賈母發(fā)出了“明兒叫你日夜跟著我,我倒常笑笑覺得開心,不許回家去”的感嘆而離不開她,而且仆人也常因她的笑話而“笑彎了腰”、“笑軟了”……以致古董商冷子興“演說榮國府”,對王熙鳳評價道:“模樣又極標(biāo)致,言談又爽利”。而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對劉老老稱贊鳳姐道:“要賭口齒,十個會說的男人也說不過他呢”。可見,小說中這樣一個栩栩如生的重量級人物的描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過她所說的話語體現(xiàn)的。我們只要琢磨琢磨鳳姐的話語,就能悟出鳳姐語言的智慧。
一、善于夸贊
人人都喜歡得到正面的表揚,而不喜歡得到負(fù)面的懲罰。在人際交往中,贊美他人會使別人愉快,更會形成人際關(guān)系的良性循環(huán)。而王熙鳳為了在社會交往中獲得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和實現(xiàn)自己特定的意圖,就很善于使用夸贊語言。如在第三回王熙鳳初見林黛玉時,她說:
“天下真有這樣標(biāo)致人兒,我今日才算看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嫡親的孫女兒似的,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里心里放不下。”
王熙鳳這么簡單單單的兩句話,可謂產(chǎn)生了極大的語用效應(yīng)——既是對林黛玉的贊美,也是對賈母和賈母的三位親孫女的贊美?!疤煜抡嬗羞@樣標(biāo)致人兒,我今日才算看見了!”它一方面贊美了黛玉的美貌,另一方面則謙虛說自己的見識少。再看“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嫡親的孫女兒似的,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里心里放不下。”王熙鳳在此聲東擊西地贊美了賈母和在場的迎春、探春、惜春。這句話的妙處在于,雖然吹捧了黛玉,卻沒有貶低迎、惜、探三姐妹:因為黛玉的出色是由于像“嫡親”的孫女!同時,王熙鳳還時時刻刻不忘討好賈母,即使是在贊揚黛玉的時候,她的每句話都是同時說給“老祖宗”聽的。王熙鳳明白,向黛玉表白賈母如何掛念她,在賈母內(nèi)心是很需要的,她要迎合這種需要。但是,如果王熙鳳直白的告訴黛玉賈母是“如何如何地掛念你”之類的話,會使賈母本人、黛玉和賈家三姐妹都很尷尬。王熙鳳才不會這么做呢!她只用了一句“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就在絲毫沒有離開贊揚黛玉主題的前提下,不知不覺地替賈母完成了心愿。
可見,短短的三句話,既夸獎了黛玉的標(biāo)致,又抬舉了賈家三姐妹作為老祖宗嫡親后代“氣派”的不凡,還替賈母表白了對黛玉的掛念和關(guān)心。王熙鳳真正是把語言的交際效果發(fā)揮到了極致!
二、言談得體
說話是一門藝術(shù),尤其是在人際交往中,說話的得體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交往的功效。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一聲六月寒。而揣測對方的心理,把話說得得體、動聽,說到對方的心坎里,是取得交往成功的關(guān)鍵因素。在這一方面,王熙鳳堪稱“典范”。她非常善于根據(jù)不同語境來選擇不同的話語。如小說第六回,面對來投奔的劉姥姥,王熙鳳一面顯示居高臨下的威懾力,一面又顯示自己的通情達理,極為得體:
……平兒站在炕沿邊,捧著小小的一個填漆茶盤,盤內(nèi)一個小蓋鐘兒。鳳姐也不接茶,也不抬頭只管撥那灰,慢慢的問道:“怎么還不請進來?”一面說,一面抬身要茶時,只見周瑞家的已帶了兩個人立在面前了,這才忙欲起身、猶未起身,滿面春風(fēng)的問好,又嗔著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說!”劉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幾拜,問姑奶奶安。鳳姐忙說:“周姐姐,快攙起來別拜吧。我年輕,不大認(rèn)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輩數(shù)兒,不敢稱呼?!薄?/p>
說話間,劉姥姥已吃完了飯,拉了板兒過來,舚唇咂嘴的道謝。鳳姐笑道:“且請坐下,聽我告訴你:方才你的意思,我已經(jīng)知道了。論起親戚來,原不該等上門就有照應(yīng)才是;但只如今家里事情太多,太太上了年紀(jì),一時想不到是有的。我如今接著管事,這些親戚們又都不大知道,況且外面看著,雖是轟轟烈烈,不知大有大的難處,說給人也未必信。你既大遠(yuǎn)來了,又是頭一遭兒和我張個口,怎么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兒太太給我的丫頭們作衣裳的二十兩銀子還沒動呢,你不嫌少,先拿了去用罷?!?/p>
……
鳳姐笑而不睬,叫平兒把昨兒那包銀子拿來,再拿一串錢,都送到劉姥姥跟前。鳳姐笑道:“這是二十兩銀子,暫且給這孩子們做件冬衣罷。改日沒事,只管來逛逛,才是親戚們的意思。天也晚了,不虛留你們了。到家該問好的都問個好兒罷?!币幻嬲f,一面就站起來了。
劉姥姥只是千恩萬謝的拿了銀錢,跟著周瑞家的走到外邊(第六回)。
這是劉姥姥進入榮國府時的一個精彩片段。劉姥姥是一個年高積古的很有生活經(jīng)驗的農(nóng)村老太太,她跟賈府并不沾親帶故,只不過偶爾來走動,但也不能夠怠慢。鳳姐善于揣度著對方的身份和彼此的關(guān)系,在神態(tài)之間,當(dāng)然她有一種鳳姐的那種高貴,那種矜持,自然可以看得出來,但是她說話還是很得體的。怎么得體呢?說出來的話,既有謙辭:“我年輕,不大認(rèn)得,也不知道什么輩數(shù),不敢稱呼”。同時她又告艱難說:“外頭看著轟轟烈烈,殊不知大有大的艱難去處。”“不過是個空架子罷了”。而且她還不乏人情味:“親戚之間原該不等上門才有照應(yīng)才是,那么你又是第一次來,第一次開口,不好叫你空手回去,如果你不嫌少,這二十兩銀子暫且拿了去?!边@樣的話語,既不過分地?zé)岷?,又不過分地怠慢;既不丟份,也不炫耀,話說得比較得體,使得劉老老對她只有“千恩萬謝”的感激之情。
三、巧于順應(yīng)
順應(yīng)論是語用學(xué)家Jef Verscheren于1978年提出的。該理論認(rèn)為,語言的使用過程是一個語言使用者給予語言內(nèi)部和外部的原因在不同的意識水平上不斷進行語言選擇的過程。順應(yīng)性是指語言使用者能從可供選擇的不同語言項目中作出靈活的選擇,盡量滿足交際的需要,尤其是交際者應(yīng)順應(yīng)語言現(xiàn)實、社會規(guī)約和心理動機。在這一方面,王熙鳳表現(xiàn)得很出色。
如《紅樓夢》第三十八回,寫賈母帶著一大家子人在蓋于池上的藕香榭欣賞風(fēng)景,心里高興,就說起小時候在枕霞閣玩兒,不小心失足掉進了水里沒有淹死,救起來頭上卻碰破了一塊,現(xiàn)今鬢角上還有指頭頂兒大的一個坑兒。在這種情況下,一般人是無法下手說好的,可聰明的鳳姐卻說出了一番不同凡響的話來:
風(fēng)姐不等人說,先笑道:“那時要活不得,如今這大??烧l享呢!知老祖宗從小兒的福壽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個窩兒來,好盛福的.壽星老兒頭上原是一個窩兒,因為萬福萬壽盛滿了,所以倒凸高些來了?!蔽醇罢f完,賈母與眾人都笑軟了。
這就是鳳姐聰明、乖巧。賈母老了,心理渴望長壽,她就專在福、壽兩個字上發(fā)揮。她拿壽星老兒做個隱喻,又巧為解釋,跟老祖宗掛上鉤,并落實到老祖宗最喜歡聽的“萬福萬壽”上來:老祖宗,您大福大壽還在后頭,你的窩兒還等著福壽慢慢填滿呢!這怎不叫賈母開心啊,像如此有血有肉、有滋有味的話,也只有鳳姐才說得出的。
王熙鳳就是這樣選擇合適的語詞應(yīng)付各種場合,利用語言順利達到自己的交際目的。為了滿足特定的交際需要,鳳姐不斷改變話語來順應(yīng)交際發(fā)展的趨勢并使之朝著自己的交際目的順利進行。
四、善用諺語等
鳳姐的語言能使人產(chǎn)生很大的興味,是與她運用了豐富多彩的詞語分不開的。在她的語言里,除基本詞運用得非常好之外,她對諺語和成語,也都用得很自然貼切而生動?!都t樓夢》全書約有諺語一百三十余條,而鳳姐個人就用了十五六條,是引用諺語最多的一個。她引用諺語,或者用來證明所說的道理,或者為了強調(diào)一種看法,都是很有說服力的。例如:
俗語兒說的好,“朝廷還有三門子窮親”呢,何況你我?(第六回)
“天有不測風(fēng)云,人有旦夕禍福?!边@點年紀(jì),倘或因這病上有個長短,人生在世,還有什么趣兒呢!(第十一回)
“蒼蠅不抱沒縫兒的雞蛋”,雖然這柳家的沒偷,到底有些影兒,人才說他(第六十一回)。
由于諺語較多地使用了比喻、借代、對偶、排比、夸張等各種修辭手法,這使得諺語在形式上更為生動形象而活潑。而引用了諺語,就使鳳姐的語言更為清新有力,生動活潑。
此外,鳳姐的語言里還有豐富的成語,其中大部分用于口語,即所謂“口頭成語”,如“調(diào)三窩四”、 “千湊萬挪”,眼饞肚飽”等。她對成語運用嫻熟,或單用,或連用,都能得心應(yīng)手,曲盡其妙。例如第十六回中:
你是知道的,咱們家所有的這些管家奶奶,那一個是好纏的?錯一點兒他們就笑話打趣,偏一點兒他們就“指桑罵槐”的抱怨;“坐山看虎斗”,“借刀殺人”,“引風(fēng)吹火”,“站干岸兒”,“推倒了油瓶兒不扶”,都是全掛子的本事。
以上尤其是成語的連用,更能給人以語勢貫通,音調(diào)鏗鏘,意思顯豁,生動形象的感覺。
這就是王熙鳳的語言魅力,她能文俗兼?zhèn)洌〉胶锰?,不論是鄉(xiāng)村俚語、謎語、典故還是偕語,只要一經(jīng)她的口中說出,無不左右逢源,精妙絕倫,從而達到擲地有聲,回味無窮,拍案叫絕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孫愛玲.《紅樓夢》對話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7.
[2]王建華.禮貌的語用學(xué)研究[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184.
[3]王昆侖.王熙鳳論[G]//紅學(xué)三十年論文選編:中.天津:百花文藝社,1984.
[責(zé)任編輯 魏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