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開標
教師角色是教師與其社會地位,身份相互聯(lián)系的被期望的行為。在新形勢下,新的課程理念,新的課程評價觀強烈地沖擊著現(xiàn)在的教育體系,站在教學第一線的英語教師,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課堂角色,并且對廣大教育體系,對廣大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改變多年來的教學方式,確立一種嶄新的教學方式和教育觀念,重新認識和確立自己的角色,真正轉(zhuǎn)變傳統(tǒng)觀念,做學生英語學習的促進者。因此,新形勢下,英語教師要與時俱進,轉(zhuǎn)變角色,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轉(zhuǎn)變教育觀念,樹立新的教學理念
面對新世紀科學技術發(fā)展,社會經(jīng)濟變革和教育教學改革的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教學觀念已不適應新世紀的形勢,英語教師必須轉(zhuǎn)變教育觀念,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新課程中一些無法預見的、實踐性的、從未見過的教學情趣,對教師是一種強大的激勵力量,在新的教學情境中,教師要不斷提升和完善自己,學習觀要變化,要站在朝代的高度,把握時代的脈搏,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教師只有再度成為學生,才能與時俱進,才能立足于教改的潮頭,才能適應新一輪課程改革。身為教師,必須首先成為學習者,樹立起終身學習的觀念,積極投身教育改革實踐,敢于進行教學科研,轉(zhuǎn)變教育觀念,樹立新的教學理念,走在時代的前列。
二、知識的傳授者轉(zhuǎn)變?yōu)榍榫车脑O計者、策劃者
課堂活動開始之前,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策劃者,教師應當確定好教學內(nèi)容,突出重點和難點,同時教師必須了解教學對象,對所教的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習動機和興趣等了如指掌,然后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對象來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法,精心設計好各種教學活動,一般來說,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比單一不變的輸入更具有吸引力,更易于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教師組織學習活動時,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個性特點和知識水平的不同而給學生設計難度不同的任務,不能使基礎差的學生因為活動難度太大不能完成而產(chǎn)生挫折感,又不能讓基礎好的學生因為任務簡單而失去興趣,從而讓所有學生都能從語言實踐中受益。所以說,整個教學活動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策劃。在組織小組活動,雙人活動,角色扮演,游戲,辯論等活動過程中還要注意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從而達到了從知識傳授者轉(zhuǎn)變?yōu)榍榫车脑O計者、策劃者的目的。
三、要不斷提高專業(yè)化水平,提高自身素質(zhì)
新課程標準給教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它要求英語教師具備廣博的知識,自覺的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補充必要的學科知識,具有較廣博的世界人文地理知識,即擁有跨學科的知識和技能,注重自身的禮儀修養(yǎng)。同時,教師需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能夠自如地駕馭教材和課堂教學過程,了解新教材特點,只有這樣才能恰當?shù)刂贫ń虒W計劃,合理安排教學內(nèi)容,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活動,不少教師還習慣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教師“滿堂灌”,學生“滿堂學”,其結果既不能發(fā)揮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也窒息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因此教師只有養(yǎng)成創(chuàng)新、銳意進取的性格,敢于沖破障礙,改革創(chuàng)新,突破思維定勢的困擾,養(yǎng)成教學求異思維即人無我有,人有我先的意識,積極開展創(chuàng)造性工作,才能適應新課標的要求。
四、教學方式的轉(zhuǎn)變
新課程強調(diào)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把教學本質(zhì)定位為交往,對教學而言,交往意味著對話,意味著參與,意味著相互建構,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活動方式,更是彌漫、充盈于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心態(tài)的開放,主體性的凸現(xiàn),個性的彰顯,創(chuàng)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著上課不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課不是無畏的犧牲和時光的耗費,而是生命活動、專業(yè)成長和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
五、尊重學生、熱愛學生
尊重學生是熱愛學生并與學生建立一種新型、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前提,尊重學生就以尊重學生的個性,承認個體的差異,要對學生一視同仁,以“寬容”之心對待學生,特別是有錯誤的學生。同時,教師要懂得為學生著想,要正確對待和處理與學生的關系,熱愛全體學生,而不是一部分學生;尊重所有學生,而不歧視學習成績后進、有問題的學生,教師對學生必須一視同仁,公正、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能人為地將學生劃分等級,不能親疏有別,要辦事公道,不徇私情,要分清是非,主持正義,賞罰分明。
事實上,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也希望能得到老師的幫助,渴望老師尊重他們,能給他們指點迷津,使他們在同學和老師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以,教師對“差生”不能疏遠,更不能另眼相看,教師要“寬以待人”,對學生持“寬容”的態(tài)度,然而寬容絕不是放縱或者聽之任之,而是在嚴格要求基礎上的一種處理方法,寬容的目的在于給犯錯誤的學生以改正的機會,保護他們的自尊心,促使他們從思想上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努力加以改正,這樣,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才會越來越完美。
六、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其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新教材強調(diào)教育教學活動的民主性,學習策略的探究性,要求學生樹立民主意識。教師要通過“引導、嘗試”讓學生獨立運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及時反饋信息,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矯正、及時調(diào)控。書本讓學生讀,問題讓學生提,意見讓學生講,規(guī)律讓學生找,總結讓學生寫,錯誤讓學生改,凡是學生看得懂,要讓學生去看;凡是學生講得出,要讓學生去講;凡是學生想得出,要讓學去想;凡是學生寫得出,要讓學生去寫;凡是學生做得出,要讓學生去做,教師不能包辦代替。要努力做到教學活動、教學評估的民主性,積極創(chuàng)設多維度、多途徑、開放式的教學氛圍,使我們的課堂“有疑問、有猜想、有驚訝、有笑聲、有爭議、有沉思、有聯(lián)系”,師生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上下求索,切磋進取。
總之,作為一個新時代的英語教師,要轉(zhuǎn)變角色,必須具有淵博的知識,高超的育人技能,正確把握“對話教育”的實質(zhì),不斷給自己充電,使自己在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中與學生共同進步,結伴成長,把課堂構建成一個美好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