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國樑 段曉博
地稅大佬的末路北京市地稅局票證管理中心主任刁維列受賄案紀實
文/張國樑 段曉博
案發(fā)前,他是北京市地稅局炙手可熱的“大佬”,身居要職,掌控著全市稅控機項目的招投標工作,是無數(shù)老板追捧的對象;案發(fā)后,他又變?yōu)橼ゎB不靈的“斗士”,拒不供認自己的罪行,被網(wǎng)友戲稱為“貪堅強”,他就是北京市地稅局原票證管理中心主任刁維列。
2012年5月10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刁維列涉嫌受賄1164萬元一案作出宣判,判處刁維列死刑,緩期兩年執(zhí)行。刁維列不服判決,提出上訴。2012年7月27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認定原審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裁定駁回刁維列上訴,維持原判。
刁維列涉嫌受賄一案是北京市東城區(qū)人民檢察院在2010年查辦的北京市地稅局窩案的一部分。在刁維列被判刑之前,2011 年4月,北京市地稅局原副巡視員任依娜以受賄550余萬元被判處無期徒刑。同年5月,北京市地稅局原計財處副處長彭英斌以受賄186萬元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6個月。2012年5月9日,北京市地稅局原局長王紀平以貪污1047萬元、受賄435萬元被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zhí)行。隨著刁維列被判處死緩,這場給北京市地稅系統(tǒng)帶來巨大震動的“窩案”所涉嫌犯全部被判刑。
王紀平、刁維列等人的犯罪事實雖各不相同,但部分事實都指向一樣共同的東西——稅控機。
2001年9月,王紀平由北京市工商局局長調任北京市地稅局局長。上任后,他重新啟動已停滯三年的稅控機改革,并完成了一系列的信息化建設。稅控機將以往的手開發(fā)票變?yōu)闄C打發(fā)票。手開發(fā)票時期很多營業(yè)數(shù)據(jù)無法監(jiān)控,從而出現(xiàn)偷稅漏稅現(xiàn)象。安裝了稅控機,就像稅務部門給商家安裝了一個“黑匣子”,可以全方位地了解交易信息,達到控稅目的。2002年,北京地稅局出臺文件,要求納稅企業(yè)必須出錢購置稅控機,并自2002年到2007年間先后組織了三次稅控機的招標。推行稅控機機打發(fā)票后,北京市地方稅收從2003年的300多億元猛增到2006年的1003億余元。一時間,王紀平成為一位耀眼的“明星局長”,贊譽不斷。
如果說王紀平是北京市稅控機改革的推動者,刁維列則是這起改革的實際操作者。刁維列2001年4月由北京市朝陽區(qū)地稅局征管法制科科長調任北京市地稅局征收管理處擔任副處長。2002年王紀平準備對稅控機第一次招標的時候,指令由刁維列全權負責招投標的所有組織工作,包括聯(lián)系招標單位、制定技術標準、組織招投標等。2002年和2003年的兩次稅控機招標都是由刁維列具體負責。2007年上半年,北京市地稅局又開始“國標稅控機”的推廣,成立“推廣應用國標稅控收款機工作領導小組”,王紀平任組長,任依娜等局領導任副組長,彭英斌負責招投標的組織工作。此時已經(jīng)擔任北京市地稅局信息系統(tǒng)運營維護中心主任的刁維列負責招投標的具體工作,刁維列和彭英斌還是評標委員會的委員。
因為稅控機由政府采購,然后讓被監(jiān)管的商家買單,而稅控機的價格由稅務局和廠家商定,沒有聽證環(huán)節(jié),所以利潤豐厚。一個稅控器,政府制定最高限價為2000元左右,但其出廠價還不到1000元,并且市場需求巨大。從2002年到2007年,全北京市安裝使用的稅控裝置達18萬臺,稅控機的銷售額超過3億元。于是,稅控機變成一塊誘人的大蛋糕,巨大的利益誘惑和權力尋租空間為王紀平等人的貪腐打開方便之門。隨著北京市地稅局數(shù)個官員的相繼落馬,稅控機的招投標成了推倒地稅局官場“多米諾骨牌”的最大推手。
刁維列作為一個小小的處級干部,在2002年到2009年短短幾年間,利用其手中掌握的權力,瘋狂斂財千萬余元,涉案數(shù)額不輸其頂頭上司——北京市地稅局局長王紀平,真可謂一個“生財有道”的“精明”處長。然而,比起其短短幾年的斂財數(shù)額來,其作案的手段之隱蔽性、智能化更是令人驚嘆。
辦案人員對刁維列案案情進行分析
對犯罪嫌疑人的辦公室進行搜查
2002年,時任北京市地稅局征管處副處長的刁維列,全面負責稅控機的第一次招標工作。在此期間,他向稅控機代理商北京天瑞泰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金奎提出每銷售一臺稅控機向其抽取提成。但刁維列并不直接拿錢,而是授意其“發(fā)小”周毅成立北京金鵬潤達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并與天瑞泰和科技公司簽訂虛假咨詢合作協(xié)議,以“咨詢服務費”的名義收取稅控機提成,總計184萬余元的提成款全部入到金鵬潤達公司的賬上。
2006年,刁維列擔任北京市地稅局信息系統(tǒng)運營維護中心主任時,為北京恒信恒安科技有限公司在發(fā)票系統(tǒng)、IT基礎設施、網(wǎng)絡安全運行維護項目中中標提供幫助。2007年在北京市地稅局進行國標稅控機的招標過程中,刁維列又介紹恒信恒安公司的董事長趙耘代理深圳桑達公司和山東浪潮公司的稅控機,并要求趙耘按照不同的型號向其抽取一定比例的提成。
實施抓捕
2007年年初,趙耘按照與刁維列約定的方式,讓其公司副總鄭濤在銀行開戶并存入80萬元,然后鄭濤將存折和他的身份證交給刁維列的親戚陳樹哲。陳樹哲用該80萬元以鄭濤、刁維列妻子王娟娟等人的名字注冊成立了北京金創(chuàng)翔銳信息咨詢有限責任公司。后來,趙耘按照與刁維列約定的方式,用自己朋友關迎春的身份證在銀行開了一張存折,存入300萬元,然后將存折和關迎春的身份證一起交給刁維列。刁維列讓陳樹哲將此300萬元以關迎春為股東的名義,以增資方式存入到陳樹哲名下的北京瑞馳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就這樣,在2007年到2009年間,刁維列精心謀劃,分別以注冊公司和借款等方式分四次從趙耘處拿走賄賂款980萬元。
刁維列以各種方式先后通過周毅和陳樹哲分五次收受了1100余萬元贓款。如何將這1100余萬元轉由自己控制,刁維列可謂費盡了心機。
2002年,刁維列通過周毅成立的金鵬潤達公司收受的184萬元,刁維列先讓周毅花費其中90萬元,以周毅、陳樹哲的名字在昌平區(qū)北七家王府花園購買小產權房一套,之后又讓王娟娟管理金鵬潤達公司的財務賬目,錢被陸續(xù)轉移以后,將該公司注銷。2005年3月16日,刁維列與王娟娟“假離婚”,次日,其便要求周毅將該小產權房中周毅的份額無償轉讓給王娟娟。
2008年2月,刁維列讓王娟娟購買了朝陽區(qū)“公園1872”房產一套,并通過陳樹哲名下的公司支付了其中80萬元的房款。通過這樣,他自以為可以洗白贓款。2007年末,刁維列又以增資入股方式通過陳樹哲收受300萬元,2008年1月,他讓王娟娟購買了朝陽區(qū)觀湖國際房產一套,并讓陳樹哲支付了其中200萬元房款。
就這樣一筆又一筆,刁維列收受的1164萬余元贓款,除部分被刁維列、陳樹哲、周毅等人日常揮霍之外,絕大多數(shù)都以合法的方式轉換為房產或者現(xiàn)金,并由刁維列的“前妻”王娟娟實際控制。刁維列又通過與王娟娟假離婚的方式,給人以這些錢與自己沒有實際關系的假象,妄圖掩人耳目。
“精明”處長刁維列在收錢和處理錢的環(huán)節(jié)上盡管機關算盡,但其同樣害怕有朝一日會行跡敗露,因此從其將手伸向不義之財?shù)牡谝惶炱?,就已?jīng)煞費苦心的開始算計如何應對日后的調查,真可謂是“未雨綢繆”。
刁維列對王娟娟和陳樹哲、周毅等人,在平時的交往中不允許多說多問,經(jīng)常告誡他們說:“我能害你嗎?你不相信我?”并暗示道:“錢怎么花的不重要,重要的是錢的來源”、“干事情要考慮到以后怎么能夠不出問題”,王娟娟等人完全淪落為刁維列收取賄賂的“棋子”。
2010年年中,有關部門開始對趙耘涉嫌犯罪的問題進行調查,并對趙耘采取了強制措施。刁維列明白自己的犯罪行將敗露,但其依然對自己精心謀劃的布局充滿信心。趙耘被調查后,刁維列多次召集周毅和陳樹哲商討應對之策,為避免被監(jiān)聽或者定位,每次見面刁維列都自作聰明的讓周、陳二人關閉手機、摳掉電池,還對二人說“你們不懂”。為了應對調查,刁維列還對周毅和陳樹哲進行了“普法”教育,為二人購買了刑法和刑事訴訟法方面的書籍,并對其中的有關內容進行了注解,并傳授二人在調查時的回答技巧。
法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趙耘在被調查期間,交代了其與北京市地稅局諸多官員之間的經(jīng)濟問題。2010年2月2日,北京市紀委牽頭成立“2·02專案組”,經(jīng)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反貪局交辦,由北京市崇文區(qū)人民檢察院(2010年5月重組為北京市東城區(qū)人民檢察院)反貪局對王紀平、刁維列涉嫌經(jīng)濟犯罪的案件進行偵查。刁維列到案后,自認為其犯罪手段天衣無縫,且做了較為周密的反偵查部署,對其犯罪行為百般抵賴,拒不交代任何罪行。面對這樣一起典型的“零口供”案件,偵查人員并未氣餒,針對本案的具體特點,采用了靈活多樣的偵查方式,最終成功偵破案件。
因為刁維列拒不交代罪行,偵查人員只能從外圍調查工作入手,從紛繁復雜的財務賬目往來中抽絲剝繭,探尋案情真相。針對趙耘交代的刁維列收受賄賂都是通過周毅、陳樹哲等人進行的情況,偵查人員有針對性的查詢了刁維列、王娟娟、周毅、陳樹哲及有關公司名下的銀行交易記錄,查詢了以上人員名下房產的購買記錄、付款情況,查詢了有關公司的工商登記材料、股東入資情況。刁維列所有收受的賄賂款其均未直接占有,而是由陳樹哲、周毅二人通過公司入股、“借款”等方式取得,之后間隔較長時間,再由陳、周二人為其妻王娟娟購房進行付款,或者與王娟娟簽訂虛假的轉讓協(xié)議,將贓款轉換為多處房產,并由王娟娟實際占有。在此過程中,涉及錢款流轉的單位包括趙耘名下的多家公司、多個開戶銀行、陳樹哲名下的多家公司、陳樹哲換取現(xiàn)金的多家公司及多個房地產開發(fā)商等幾十家,每一筆錢的流轉都至少經(jīng)歷了五六個環(huán)節(jié)。偵查人員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最終查清了趙耘向刁維列行賄數(shù)百萬元的來源、去向,清晰的勾勒出每一筆受賄款從行賄人趙耘到中間人陳樹哲、周毅再到轉換為王娟娟占有的房產或者房款的全部過程,查清了基本犯罪事實,為各項工作展開奠定了基礎。
在刁維列零口供的情況下,偵查人員找準案件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采取各個擊破的方式,拿下有關人員證言,將刁維列陷入完全孤立的境地。刁維列雖實施了較為周密的犯罪部署,所有錢款往來過程中自己均藏于幕后,指使他人按自己設計的計劃逐步完成,這種方式雖然有利于隱蔽其犯罪行為,但相對于傳統(tǒng)的“一對一”受賄方式,又同時不可避免的牽涉了較多的經(jīng)辦人員,為偵查人員的查辦案件提供了突破點。刁維列對于自己的犯罪行為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謀劃,具有極強的心理素質和較強的反偵查能力,但其對受賄的中間人周毅、陳樹哲乃至王娟娟等人始終保持著一種神秘性,完全操縱他們的行動,又不讓這些人了解太多的詳情,這樣在偵查人員對周毅等人調查的過程中,這些人因為心里沒底,因而心理素質相比刁維列而言差得很遠。面對刁維列拒不承認罪行的不利情況,偵查人員將案件的突破點放在拿下周毅、陳樹哲等人的證言上。經(jīng)過針鋒相對的較量,偵查人員成功拿下周毅、陳樹哲、王娟娟的證言,確認了刁維列通過他們收取趙耘好處費的情況,并及時對這些證人的詢問情況進行了錄音錄像,固定了證據(jù),將刁維列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也極大鼓舞了偵查人員的士氣。
趙耘最初交代的案件情況是其分三次向刁維列行賄了580萬元。偵查人員在查辦案件的過程中,沒有局限于原有的案件線索,而是善于從外圍調查中發(fā)現(xiàn)可疑情況,逐步擴大案件成果。陳樹哲、周毅二人支付購房款的每筆錢款與通過各種方式從趙耘處拿到的每筆行賄款并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因而給調查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障礙。偵查人員在調查陳樹哲和周毅為王娟娟支付購房款和合作購房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二人支出的錢款數(shù)遠遠大于趙耘交代的580萬元的數(shù)額,便對陳樹哲名下公司的錢款往來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并最終查實了2008年9月刁維列以讓陳樹哲公司借款為名收受趙耘400萬元賄賂款的事實,將刁維列受賄數(shù)額上升至980萬元。此后,偵查人員在調查陳樹哲購買王娟娟昌平區(qū)王府花園小產權房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該房是2002年由周毅出資購得,而后周毅將房產份額無償轉讓給了王娟娟。周毅緣何如此大方?該筆購房款是否也為受賄所得?偵查人員對周毅此筆購房的款項來源進行了調查,一舉查獲了2002年刁維列伙同周毅,以“咨詢服務費”的名義收取李金奎184萬余元的事實,將刁維列的受賄數(shù)額上升至1164萬余元。
本案在偵查過程中有效發(fā)揮了偵查一體化的優(yōu)勢,集中優(yōu)勢力量,推動案件進展。刁維列案發(fā)前多次找周毅、陳樹哲等人進行了串供,給案件的偵辦增加了難度。在辦案任務重、壓力大及反貪局辦案人手緊張的情形下,院領導高度重視,從全院各部門抽調具有豐富辦案經(jīng)驗的老偵查人共同辦理該案。在調取相關人員證言時,同時控制了陳樹哲、周毅、王娟娟等人,有效防止了這些人在被檢察機關約談后再互相串供的情況發(fā)生。同時利用信息不對稱的偵查謀略,采取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手段,迅速獲取了檢察機關需要的證言,為案件打開突破口。在對主要行賄人李金奎的訊問過程中,李金奎為逃避行賄罪責,堅稱給周毅的錢是咨詢服務費,反貪部門幾個辦案組同時出動,對李金奎公司的其他幾個股東突擊詢問,同樣采用信息不對稱的優(yōu)勢,給幾位股東他人均已交代問題的假象,迅速拿下幾位證人的關鍵證言,并進而拿下李金奎口供,鞏固了證據(jù)基礎??梢哉f,沒有多個辦案小組的團結協(xié)作,不可能有案件的順利展開。
按照證據(jù)學理論,直接證據(jù)的證明效力遠遠大于間接證據(jù)。在賄賂類案件中,直接證據(jù)的獲取難度非常大,很多時候只能倚靠間接證據(jù)來定案。本案中,犯罪嫌疑人刁維列自認為其犯罪手段高明,所有的錢款都是以表面正當?shù)姆绞絹硗?,錢也沒有經(jīng)過自己的手,因而拒不承認任何罪行。甚至到了法庭上,面對公訴人出示的多份人證、物證,依然對其罪行拒不承認,因此被網(wǎng)友戲稱為“貪堅強”。在這種主犯“零口供”的情形下,要想對刁維列定罪處刑,對證據(jù)的要求更高。本案偵查人員通過艱苦卓絕的偵查工作,調取證言上百份,證據(jù)材料上萬張。通過大量豐富的間接證據(jù),以從犯證主犯,以主觀證客觀,最終形成完整排他的證據(jù)鏈,使得刁維列的罪行得到應有的處罰。
編輯:程新友 jcfycx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