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河,曾國根,李強盛,袁 林
冠心病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流行病學資料顯示我國冠心病正逐年增加。冠心病是80%以上心臟性猝死的病因。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是冠心病的危重形式,患者會產生不同程度恐懼、焦慮、抑郁、強迫、偏執(zhí)等心理狀況[1]。這些不良心理反應可能導致QT間期延長、心肌缺血和室性心律失常增加[2],影響患者的預后。本研究通過綜合心理行為干預,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及行為,以期減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fā)生。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入選的142例患者,均在本院確診為急性冠脈綜合征。其中男76例,女66例,年齡35歲~85歲。兩組患者文化程度、婚姻狀況、職業(yè)、年齡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排除標準:伴有嚴重臟器功能障礙的患者,如惡性腫瘤、腦中風、慢性阻塞性疾病、慢性腎病、慢性肝病等;嚴重心功能不全者;酗酒或吸毒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
表1 兩組患者基線指標比較(x±s)
1.2 研究方法 入選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70例)及干預組(72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包括擴張血管、抗血小板、調節(jié)血脂、抗凝、抗心律失常、控制心衰、改善心肌重構等。干預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口服阿普唑侖,并輔以心理行為干預等綜合措施。采用訪談法和問卷調查法。問卷根據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問卷。患者在統一的培訓員指導下進行自評,對于無法自評者,可由陪護親屬代填。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AS8.1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經過綜合心理行為干預后,負性情緒得到了明顯改善,兩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不良心理反應發(fā)生率 例(%)
急性冠脈綜合征是冠心病的急癥,患者往往存在緊張焦慮、擔心恐懼、抑郁孤獨、悲觀絕望等不良心理反應,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心理干預,有可能產生嚴重的后果。
過度的焦慮及緊張可導致QT間期延長、心肌缺血、室性心律失常乃至猝死等結果。焦慮癥患者在驚恐發(fā)作時引起交感神經亢進,兒茶酚胺釋放過多,促發(fā)冠脈痙攣,引起ACS癥狀,并報道高度焦慮或驚恐發(fā)作時,心臟性猝死的幾率增加4倍~6倍。在臨床工作中,經常發(fā)現ACS患者由于不良心理反應刺激而導致室顫猝死的教訓,所以采取及時的綜合心理行為干預是十分必要的。由于ACS患者病情危急,單純予以心理行為干預可能力度不足,需要抗焦慮、鎮(zhèn)靜等藥物干預。阿普唑侖是苯二氮卓類藥物,有抗焦慮、抗抑郁、鎮(zhèn)靜、催眠作用,其藥效強,發(fā)揮作用快,口服吸收迅速完全,毒副反應小。在本研究中發(fā)現,ACS患者經過綜合心理行為干預后,焦慮恐懼、抑郁、悲觀絕望、依賴等不良心理反應較對照組顯著下降,提示患者的負性情緒得到明顯改善,有利于病情的恢復。
焦慮與抑郁是臨床工作中常見的精神障礙。據相關研究表明,4.3%~26.4%的普通人群有精神障礙,國內數據為4.3%~9.1%[3]。我國綜合性醫(yī)院門診患者中,10.4%有抑郁癥狀,7.9%有廣泛性焦慮。住院患者中,中度以上抑郁及焦慮的患病率分別為23.7%~44.4%和34.8%~56.0%[4,5]。所以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廣泛存在于各類人群中,尤其是在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中。本研究顯示,對急性冠脈綜合征伴有不良心理反應的患者進行綜合心理行為干預,可以減少患者負性情緒,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和戰(zhàn)勝疾病信心,有利于病情恢復。
[1] Goldberger JJ,Parker MA.Effect of informed consent on anxiet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diagnostic electrophysiology studies[J].Am Heart J,1997,137(1):119-126.
[2] Cupples SA,Paige-Dobson B,Armstrong D.Diagnostic psychophysiological manifestation of anxiet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electrophysiology studies[J].Heart Lung,1998,27(6):374-386.
[3] The WHO World Mental Health Survey Consortium.Prevalence,severity,and unmet need for treatment of mental disorders in the Word Health Organization world mental health surveys[J].JAMA,2004,291(21):2581-2590.
[4] 陸林,黃明生,孫學禮,等.內科住院患者情感性精神障礙的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1998,31(4):234-236.
[5] 朱培俊,王苑華,徐松泉,等.神經內科住院患者心境障礙的研究[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01,11(4):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