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玲茹 馬 偉 魏保建 郭海濱 張曉雨 白玉嬌 孫鳳杰
(延邊大學護理學院 吉林 延吉 133000)
朝鮮族大學生作為大學生群體中的特殊群體,由于其主要集中在延邊地區(qū),心理健康問題和人際交往能力很少被社會廣泛關注,所以提高朝鮮族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人際交往能力及其生活質(zhì)量是很有必要的。主觀幸福感是評價者根據(jù)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zhì)量的整體性評估,是衡量個人生活質(zhì)量的重要綜合性心理指標,反映著特定群體對生活狀況的滿意程度[1]。本文旨在了解朝鮮族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和其交往焦慮之間的關系,為了以后研究朝鮮族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和人際交往能力提供參考。
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從延邊大學隨機抽取202名朝鮮族學生進行問卷調(diào)查,其中男83名、女119名。大一學生30名、大二學生47名、大三學生125名。城市131名、農(nóng)村71名。單親家庭57名、非單親家庭145名。獨生子女135名、非獨生子女67名。
1.2.1 調(diào)查工具
①交往焦慮量表[2]。該量表由15個自陳式條目組成,能較好的反應出交往焦慮的主觀感受。所有條目按5級分制作答,本條與我一點也不相符1分,本條與我有一點相符2分,本條與我中等程度相符3分,本條與我非常相符4分,本條與我及其相符5分,得分范圍為15~75分,即低交往焦慮感到高交往焦慮感。本次測量量表Cronbach′sα為0.942。②幸福感指數(shù)量表[3]。此量表主要用于測量受試者目前主觀感到的幸福程度,包括總體情感指數(shù)量表和生活滿意度問卷兩個部分[4]。計算總分時總體情感指數(shù)量表平均得分與生活滿意度得分相加,得分范圍2.1~14.7,即最不幸福到最幸福,該量表在中國大學生群體中的適用較好[5],本次測量量表Cronbach′sα 為 0.807。
1.2.2 調(diào)查方法
以不同學院內(nèi)班級為單位,由調(diào)查人員現(xiàn)場發(fā)放問卷,統(tǒng)一回收。共發(fā)放問卷240份,回收有效問卷202份,有效回收率為84.17%。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描述、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關性分析,檢驗水準α=0.05.
表1 一般社會特征學生幸福感指數(shù)得分比較
表1 一般社會特征學生幸福感指數(shù)得分比較
注:*P<0.05
性別年級大一大二大三生源地農(nóng)村城市單親家庭項目 人數(shù) 幸福感指數(shù) t p 83 11.46±2.25 -0.462 0.802119 11.30±2.4230 10.75±2.27 0.754 0.42347 11.01±2.43125 11.25±2.5271 10.65±2.54 -2.491 0.033*131 11.42±2.3857 11.27±2.51 2.143 0.039*145 10.39±2.66135 11.45±2.41 -1.020 0.28967 11.28±2.46男 女是 否獨生子女是 否
調(diào)查對象主觀幸福感指數(shù)得分為12.10±2.47,社交焦慮為 43.76±7.88。
不同性別、年級學生主觀幸福感指數(shù)得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不同生源地、是否為單親家庭及是否為獨生子女朝鮮族大學生幸福感指數(shù)得分比較,見表1。
不同交往焦慮水平者主觀幸福感比較,見表2。
表2 不同交往焦慮水平者主觀幸福感比較X±S
朝鮮族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交往焦慮呈負顯著相關(r=-0.236,P=0.031)。 見表 3。
表3 朝鮮族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和交往焦慮的Pearson相關分析
通過對延邊大學202名朝鮮族大學生的調(diào)查結果顯示,朝鮮族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得分為12.10±2.47,為中等偏上的水平??傮w來看,朝鮮族大學生的交往焦慮水平并不顯著,但部分學生存在交往焦慮的現(xiàn)象。在性別、年級和是否為獨生子女差異不顯著,但是在是否單親家庭和生源地上卻存在顯著差異。我們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1)社會因素。朝鮮族大學生因為從小接觸的語言環(huán)境導致他們的普通話表達能力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目前國內(nèi)絕大多數(shù)企業(yè)單位都是用普通話進行工作和溝通,雖然有外企,但是對朝鮮族大學生的需求量有限,所以絕大多數(shù)朝鮮族大學生的就業(yè)形式嚴峻,激烈的競爭導致他們交往過程中產(chǎn)生障礙,使其產(chǎn)生交往焦慮。(2)學校因素。學校組織的群體性活動太少,大部分是以學院為單位的形式,忽略了各個院系之間的聯(lián)系問題,使朝鮮族大學生和其他學生的交流機會減少,在適應和交際方面出現(xiàn)問題。(3)環(huán)境因素。研究表明,城市朝鮮族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高于農(nóng)村朝鮮族大學生(P<0.05)??赡艿脑蚴牵鞘谐r族大學生生活的環(huán)境包括經(jīng)濟環(huán)境、文化環(huán)境與大學的環(huán)境較為接近,而來自農(nóng)村的朝鮮族大學生對高校的環(huán)境不太熟悉,與生源地的環(huán)境差異大,使其在面臨社交時面臨著壓力。同時,農(nóng)村朝鮮族大學生心理存在自卑感,覺得在各個方面都能力不足,導致其在交往過程中沒有自信。而來自城市的朝鮮族大學生則恰恰相反,因而主觀幸福感較高。(4)家庭環(huán)境因素。來自單親家庭的朝鮮族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高于非單親家庭的學生(P<0.05),可能由于單親家庭的父親或母親對孩子心存愧疚,怕孩子出現(xiàn)心理問題,對以后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產(chǎn)生不良影響,所以加倍愛護孩子,這就使單親家庭的孩子主觀幸福感較高。(5)自身因素。導致朝鮮族大學生交往焦慮的原因可能還與其不能正確的定位自己,不能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大學閑暇時間較多,而他們不能合理利用時間,把時間浪費在上網(wǎng)、游戲等都是面對電腦的事情上,而當他們面對社會和人時,就會不知所措,出現(xiàn)語言和行動上的不知所措。時間長了形成惡性循環(huán),最后形成社交障礙。
調(diào)查結果顯示,朝鮮族大學生不同交往焦慮水平的主觀幸福感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朝鮮族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交往焦慮呈負顯著相關 (r=-0.236,P=0.031)。隨著交往焦慮水平的增高,其主觀幸福感則會降低。我們認為應該從學校、社會、家庭、和朝鮮族大學生自身的心理等各方面進行改善。學校應該加強朝鮮族大學生的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教會他們?nèi)绾慰朔煌箲],樹立自信心。父母應該鼓勵孩子正確的面對人生中的種種障礙,學會正確的處理人際關系,增強表達能力、融入社會的交際能力。不要過分的溺愛孩子,這樣只會讓他們更加依賴父母,最后喪失獨立能力。還要教會朝鮮族大學生加強與外界溝通、交流,提高普通話水平,在實際生活中去體會人際交往的技巧和方式,克服心理障礙,才能更好的適應時代的發(fā)展,發(fā)揮自身價值。
[1]嚴標賓,鄭丐,邱林.主觀幸福感研究綜述[J].自然辯證法通訊,2004,26(2):96-100.
[2]吳明霞.30年來西方關于主觀幸福感的理論發(fā)展[J].心理學動態(tài),2000(8):23-28.
[3]李靖,趙郁金.Campbell幸福感量表用于中國大學生的試測報告[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0,8(4):224-226.
[4]彭純子,龔耀先,朱熊兆.交往焦慮量表的信效度及其在中國大學生中的適用性[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4,18(1):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