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強,李 勇,黃瑞文,黃曉平
(廣東省農(nóng)墾中心醫(yī)院,廣東 湛江 524002)
原發(fā)性肝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其發(fā)病率有增高的趨勢。臨床上被確診的肝癌患者中僅20%~30%有手術切除治療的指征,大多數(shù)患者失去了手術的機會,需要借助非外科綜合治療。肝癌非外科綜合治療中,動脈化療栓塞術和瘤內(nèi)藥物注射已廣泛應用于臨床[1]。作者采用吉西他濱+氟尿嘧啶(GF)方案肝動脈化療栓塞治療中晚期肝癌32例患者,并與氟尿嘧啶+多柔比星+絲裂霉素(FAM)方案肝動脈化療栓塞治療31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進行對照觀察,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6年10月至2010年11月我院收治的63例經(jīng)臨床表現(xiàn)、B超、CT、MRI掃描及AFP測定或腫瘤穿刺細胞學確診的原發(fā)性肝癌患者,全部病例符合國際抗癌聯(lián)盟2002年第6版制定的原發(fā)性肝癌TNM分期標準,有可測量的腫瘤病灶,預期生存期≥3個月。所有病例血常規(guī)、心電圖、腎功能均正常,肝功能Child A級,Karnofsky評分≥70分,治療前未行化療。根據(jù)信封抽簽法隨機將患者分為2組。GF組32例,男性24例,女性8例;年齡25~69歲,中位年齡52歲;其中Ⅲa期11例,Ⅲb期6例,Ⅲc期8例,Ⅳ期7例。FAM組 31例,男性25例,女性6例;年齡27~71歲,中位年齡54.5歲;其中Ⅲa期12例,Ⅲb期6例,Ⅲc期6例,Ⅳ期7例。2組患者的年齡、臨床分期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療方法 GF組:按Seldinger法經(jīng)皮下股動脈穿刺插管,將導管置入肝固有動脈內(nèi),應用碘油、明膠海綿+ 吉西他濱1000 mg·m-2、氟尿嘧啶500 mg進行肝動脈化療栓塞術,28 d為1周期。FAM組:用碘油、明膠海綿 +氟尿嘧啶 500 mg、多柔比星 40 mg·m-2、絲裂霉素10 mg進行肝動脈化療栓塞,28 d為1周期。各組患者根據(jù)具體情況治療2~3周期,每2周期結(jié)束后評價療效。
1.3 觀察指標 療效評價及毒副反應評價均按WHO推薦的實體瘤療效及毒性分級評價標準。全部患者化療前后均做詳細體檢及相關物理學檢查,如胸片、B超及CT等,記錄病灶變化情況 。每周期化療前檢查血常規(guī)、AFP及血液生化?;熎陂g,每周檢查血常規(guī)1次。詳細記錄化療后血常規(guī)、AFP、血液生化變化情況及消化道反應等毒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按WHO急性、亞急性毒副反應分級標準記錄毒副反應。緩解期:自開始判定CR或PR起至腫瘤出現(xiàn)復發(fā)進展的時間。生存期:從化療開始至死亡或末次隨診時間。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0.0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中位生存期計算用 Kaplan-Meier法,生存期比較用Log rank檢驗。檢驗水準α=0.05 。
2.1 療效比較 63例患者均可評價療效,平均周期數(shù)為2.2。GF組32例患者中,CR 0例,PR 14例,NC 15例,PD 3例,有效率43.75%(14/32);FAM組31例患者中,CR 0例,PR 8例,NC 16例,PD 7例,有效率為25.81%(8/31)。2組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GF組治療前有27例AFP陽性,治療后轉(zhuǎn)陰率為81.48%;FAM組治療前有28例AFP陽性,治療后轉(zhuǎn)陰率為54.84%,GF組AFP轉(zhuǎn)陰率顯著高于FAM組(P<0.05﹚。GF組中位緩解期為6.5(3.0 ~11.0)個月,中位生存期為14.6(9.5 ~19.0)個月;FAM組中位緩解期為4.0(2.0~9.5)個月,中位生存期為9.2(6.0~15.5)個月,2組中位緩解期及中位生存期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
2.2 毒副反應比較 GF組白細胞減少及血小板減少發(fā)生率分別為 46.88%(15/32)、34.38%(11/32);FAM 組分別為 25.81%(8/31)、16.13%(5/31),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治療后惡心嘔吐、肝功能損害及腎功能損害發(fā)生率2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毒副反應比較例
肝癌非外科綜合治療中,肝動脈化療栓塞治療中晚期肝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許多患者的病情可以在較長時間內(nèi)得到緩解,部分患者獲得了二期手術切除的機會。肝動脈化療栓塞的基礎在于肝腫瘤的血流90% ~95%來自肝動脈,而正常肝組織則75% ~80%來自門靜脈。栓塞后將腫瘤主要的血供阻斷,使腫瘤壞死,而正常肝臟進行代償,不會導致肝功能異常。該技術常用化療藥有氟尿嘧啶、多柔比星、絲裂霉素、順鉑或羥基喜樹堿等,栓塞劑常用超液化碘油,酌情加用明膠海綿顆粒栓塞腫瘤供血動脈[2]。用多柔比星+碘油作肝動脈化療栓塞治療212例肝癌患者,化療栓塞后作肝切除者19例,未切除的193例,治療后6個月生存率為75.6%,1 a生存率為52.6%,2 a生存率為20.3%,最長生存者 42 個月[3];陳曉明等[4]報道,用肝動脈化療栓塞治療中晚期肝癌患者615例,治療后 1、3、5 a 生存率分別達 60.2%、21.1%、6.8%。
吉西他濱是一種新的阿糖胞苷類似物,親脂性是阿糖胞苷的3~4倍,作用機制和阿糖胞苷相同,其主要代謝物在細胞內(nèi)嵌入DNA鏈,主要作用于G1/S期,但不同的是雙氟胞苷除了嵌入DNA鏈外,還能抑制核苷酸還原酶,導致細胞內(nèi)脫氧三磷酯減少;另一不同點是其能抑制脫氧胞嘧啶脫氨酶,減少細胞內(nèi)代謝物的降解,具有自我增效的作用。吉西他濱除用于胰腺癌、非小細胞肺癌、膀胱癌的治療外,在其他腫瘤的治療中亦在試用。由于肝癌和胰腺癌一樣,是一種對化療相對不敏感的腫瘤,因此近年來國內(nèi)外正在進行著吉西他濱治療肝癌的臨床研究。Yang等[5]進行了吉西他濱治療肝癌的Ⅱ期臨床研究,共有28例患者入組,均為不能手術切除的晚期原發(fā)性肝癌患者。治療后有效5例,穩(wěn)定7例,進展16例;中位進展時間為12周。Kubicka等[6]一項Ⅱ期臨床研究,使用吉西他濱治療20例不能手術切除的原發(fā)性肝癌,有效率僅5%。陳樟樹等[7]用吉西他濱加順鉑治療8例晚期肝癌,7例可評價療效者中,PR 3例,占42.9%。盛立軍等[8]用吉西他濱聯(lián)合順鉑治療晚期原發(fā)性肝癌患者16例,有效率為25.0%,臨床獲益率87.5%。
作者采用GF方案肝動脈化療栓塞治療中晚期肝癌,結(jié)果顯示,有效率為43.75%,治療后AFP轉(zhuǎn)陰率為81.48%,中位緩解期為6.5個月,中位生存期為14.6個月。而FAM方案有效率為25.81%,治療后AFP轉(zhuǎn)陰率為54.84%,中位緩解期為4.0個月,中位生存期為9.2個月。GF組有效率及治療后AFP轉(zhuǎn)陰率均高于FAM方案組(P<0.05)。GF組中位緩解期及中位生存期均高于FAM組(P<0.05)。因觀察病例尚少,GF方案肝動脈化療栓塞治療中晚期肝癌對比FAM方案肝動脈化療栓塞治療是否有生存優(yōu)勢,需進一步研究。GF組主要毒副反應為骨髓抑制及肝功能損害,患者在出現(xiàn)白細胞減少時應用GM-CSF治療,肝功能損害時加強護肝治療。所有毒副反應經(jīng)臨床處理后恢復較快,一般不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及下個周期治療。作者認為GF方案肝動脈化療栓塞是治療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方案,且毒副反應可耐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芮靜安,王少斌,陳曙光,等.以手術為主的系列療法治療原發(fā)性大肝癌:附191例報告[J].中華腫瘤雜志,2001,23(5):417-419.
[2]吳孟超.原發(fā)性肝癌的診斷和治療進展[J].中華外科雜志,1998,36(9):515 -518.
[3]周際昌.實用腫瘤內(nèi)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489-491.
[4]陳曉明,羅鵬飛,林華歡,等.肝癌介入治療模式的探討[J].中華腫瘤雜志,2002,24(5):501 -503.
[5]Yang TS,Lin YC,Chen JS,et al.Phase Ⅱ study of gemcitabine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Cancer,2000,89(4):750-756.
[6]Kubicka S,Rudolph KL,Tietze MK,et al.Phase Ⅱ study of systemic gemcitabine chemotherapy for advanced unresectable hepatobiliary carcinomas[J].Hepato-gastroenterology,2001,48(39):783-789.
[7]陳樟樹,陳曦,歐陽學農(nóng),等.吉西他濱治療8例晚期肝癌[J].中國癌癥雜志,2001,11(6):532 -533.
[8]盛立軍,宋恕平,牛作興,等.吉西他濱聯(lián)合順鉑治療16例晚期肝癌[J].中國癌癥雜志,2003,13(1):67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