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澤群
(云南師范大學,云南 昆明 650092)
在外語教學領域,人們普遍認為外語學習最首要的是詞匯學習。大量研究表明,詞匯使用錯誤會導致交際的失敗。由于外語教學最重要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而詞匯又是文化最靈活的承載體,因此,對文化負載詞的學習無疑是外語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也就意味著在詞匯學習過程中,詞匯的外延意義和聯(lián)想意義同樣重要。
基于國外相關理論的影響,中國跨文化交際和英語文化負載詞的研究開始于20世紀70年代。1988年許國璋發(fā)表了《詞匯的文化內(nèi)涵與英語教學》的文章,它標志著中國對文化負載詞研究的開始。從那以后,許多研究者的目光都投向了該領域。但是到目前為止,大部分研究成果都只是強調(diào)了英語詞匯教學中文化內(nèi)涵的重要性,或是給出一些建議。而在這些研究中,大多數(shù)又都是理論性研究,實證研究很是缺乏。更為重要的是,他們研究的重點都集中在教學上,鮮有對學生學習文化負載詞現(xiàn)狀進行實證研究。因此,對學生英語文化負載詞學習現(xiàn)狀的研究,不僅有助于教學,還有助于學生在今后學習中揚長避短。
語言與文化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語言既是文化的載體和主要組成部分,同時又受文化的影響和制約。語言詞匯是最明顯的承載文化信息、反映人類社會文化生活的工具,各種語言中除一部分核心詞外,許多詞匯都常常有特定的文化信息,即所謂的“文化負載詞”。和其他語言學術語一樣,文化負載詞的定義也存在著爭議。胡文仲提出,一個詞是否是文化負載詞主要取決于詞語是否反映了一個國家的文化。[1](P67)Lado把文化負載詞定義為在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中原始意義相同而內(nèi)涵意義不同的詞。[2](P286)同時,文化負載詞也存在不同的分類方法。連淑能 (1997)列出了26種文化負載詞:成語、諺語、俚語、敬語、謙語、俗語、熟語、委婉語、禁忌語、交際語、問候語、禮貌語、稱謂語、歇后語、雙關語、體態(tài)語、擬聲詞、重疊詞、顏色詞、數(shù)量詞、動物詞、植物詞、食物詞、味覺詞、季節(jié)詞、方位詞、服飾詞、人體器官詞、自然氣象詞、政治詞語、宗教詞語、民間信仰詞語、含有典故和神話的詞語、民族或國情慣用詞語、新生事物詞語以及其他詞語所包含的不同文化涵義。[3]汪榕培僅把文化負載詞分為8類:政治詞語、社會詞語、含有神話的詞語、顏色詞、動物詞、人體器官詞、食物詞和其他。此種分類方法是現(xiàn)在被最廣泛接受的。[4](P233)
近年來,文化內(nèi)容融入詞匯教學的重要性越來越受關注。在國外,對于詞匯教學方法的討論,Allen強調(diào)了理解詞語的文化意義和交際功能的必要性。[5](P87)Schmitt和McCarthy通過研究學習者的本族語對詞匯學習的影響來探討文化和詞匯之間的關系。[6](P298)在國內(nèi),關于將文化學習融入英語詞匯學習的理論性研究又主要分為五類:(1)從文化的視角研究中英詞匯的差異;[7](2)英語文化負載詞意義的分類;[8](3)英語文化負載詞教學方法;[8](4)文化背景信息對英語詞匯學習的重要性;[9](5)英語課堂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由上觀之,對學生文化負載詞學習現(xiàn)狀的實證研究是極其缺乏的。
1.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文化負載詞的學習現(xiàn)狀如何?
2.造成這種現(xiàn)狀的原因是什么?
本調(diào)查選取了云南師范大學非英語專業(yè)大一的56名學生作為調(diào)查對象。他們來自不同的兩個班級,學習完了大學第一學期的課程。之所以選擇大一非英語專業(yè)學生作為調(diào)查對象,主要是因為與英語專業(yè)學生相比,非英語專業(yè)學生接觸與跨文化交際方面有關知識的機會較少。另外,選擇大一學生,是因為詞匯在大學第一年被視作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研究采用調(diào)查問卷的形式。問卷調(diào)查表包括19個選擇題,主要涉及以下幾方面內(nèi)容:(1)學生對教材中文化信息的看法;(2)大學英語課堂中詞匯教學的大體情況;(3)教師對文化負載詞教學的態(tài)度;(4)學生對英語文化負載詞學習的態(tài)度;(5)學生學習文化負載詞及英語文化的方法和途徑;(6)學生對文化負載詞學習的意識。其中,4、5、14題為多選題。
問卷由調(diào)查者本人發(fā)給學生,在老師的監(jiān)控下完成,并告知他們本次調(diào)查只為教學研究之用,答案沒有對錯之分,不必有心理壓力,問卷做完后立即回收。本次調(diào)查共回收有效問卷55份,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其中大多數(shù)選項答案為“A=從不”、“B=有時”、“C=經(jīng)?!?、“D=總是”,分值相應為“1”到“4”分,即選擇“從不”記為1分,選擇“總是”記為4分。此種記分方式主要體現(xiàn)在平均值上。
本研究對學生每道題的選擇情況作了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問卷問題可以分類為6個方面:
表1
從表1可以看出,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他們所使用的教材中,與詞匯相關的內(nèi)容有時或經(jīng)常體現(xiàn)了文化因素,說明當前的大學英語教材比起以前更注重文化在英語學習中的體現(xiàn)。
表2
從表2可以看到,問題2的平均值為3.35,是一個相對較高的值,說明教師對于英語文化的熟悉情況較好。問題3的平均值同樣較高,說明詞匯在英語教學中是一個重點。從問題4、5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教師在教學中對詞匯的各個方面都有所講解,具體包括讀音和拼寫 (85.5%)、語法形式 (9.1%)、搭配 (58.2%)、詞義 (30.9%)、意義關系(20%)和語域方言 (10.9%)等。
表3
從表3可以看出,學生們認為英語老師能夠經(jīng)常在講解詞匯時講解詞匯的文化內(nèi)涵,并能有意識的指導學生學習文化負載詞。但是,大多數(shù)教師不太善于發(fā)掘語篇中、聽力資料和口語資料中潛藏的文化背景知識,以促進學生文化負載詞的學習。
表4
從表4可以看出,大多數(shù)學生對文化負載詞的學習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基本不會自覺地積累文化背景知識以及學習文化內(nèi)涵豐富的詞語。
表5
從問題14可以看出在課外,72.7%的學生通過觀看外國電影和錄像來學習文化負載詞,這是學生們最常用的方法。其次就是上網(wǎng)和查閱字典或相關資料,還有一部分學生會閱讀報紙雜志或有關西方風俗習慣等文化方面的書籍來學習。但是令人遺憾的是,幾乎沒有學生通過與外國人交流來學習文化負載詞。從問題15可以看出,學生們文化負載詞的學習主要是在英語課堂上,很少有學生在課外學習。
表6
從表6可以看出,相當一部分學生希望開設更多與英美文化相關的課程,因為他們已經(jīng)意識到文化負載詞的學習是詞匯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意識到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對詞匯及英語學習都有很大幫助。另外,大部分學生都意識到了文化負載詞的學習既要靠自身的積累,也要靠老師的指導。
從以上調(diào)查結果來看,盡管大部分學生意識到文化及文化負載詞學習的重要性,教材中與詞匯相關的內(nèi)容設計也體現(xiàn)了出了文化因素,但他們并沒有對此塊內(nèi)容的學習引起足夠重視,對文化負載詞的積累和掌握都有不足。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教材中雖設計了文化負載詞相關內(nèi)容,但相應的學業(yè)考試和國家考試并未涉及相關內(nèi)容。其次,教師雖具備充分的文化知識,但缺乏挖掘教學材料中文化知識的能力,致使學生在文化負載詞學習方面沒有得到充分的指導。再次,學生獲取英語詞匯文化內(nèi)涵的途徑有限,更不能通過日常真實的交際來內(nèi)化所學知識。最后,學生過分依賴課堂教學,而課堂的時間相對有限,很難充分掌握文化負載詞的相關內(nèi)容。
因此,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筆者對文化負載詞的學習提出相應的建議。首先,英語教師應加強自身素質(zhì),積極引導學生學習文化負載詞。其次,英語考試中應包含文化負載詞相關內(nèi)容的考查。再次,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課后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能夠在課外多積累文化負載詞的文化意義。最后,教材或工具書中應給出詞語的文化內(nèi)涵意義,讓學生養(yǎng)成在記單詞時記住詞語文化意義的習慣。
[1]胡文仲.跨文化交際與英語學習[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
[2]Lado,R.York: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patterns of difficulty in vocabulary.New York:McGraw-Hill Companies Inc.1972.
[3]連淑能.關于建立漢英文化語言學的構想[A].黃國文,張文浩.語言研究論文集[C].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0.
[4]汪榕培.英語詞匯學高級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5]Allen,V F.Techniques in teaching vocabulary.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6]Schimitt,N.&McCarthy,M.Vocabulary:description,acquisition and pedagogy.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7]楊海慶.中西文化差異與英語詞匯教學 [J].山西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4).
[8]張華.文化負載詞及其教學方法 [J].基礎英語教育,2007,(3).
[9]胡瑩.談理解文化內(nèi)涵詞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J].黃山學院學報,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