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澄 郭 慧
(贛南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骨科,江西 贛州 341000)
自上世紀50年代骨科使用金屬人工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以來,人工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已經(jīng)逐漸成為骨科常規(guī)手術之一。對部分股骨頸骨折及髖關節(jié)晚期病變的患者,全髖關節(jié)置換已經(jīng)被廣泛應用,并證明療效可靠。目前臨床上多使用的人工全髖關節(jié)股骨頭球頭直徑一般在22~32 mm,稱為標準頭,大于32 mm稱為大直徑球頭〔1〕。既往臨床上多使用標準頭行人工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而近年來研究表明大直徑球頭髖關節(jié)假體的關節(jié)活動度及穩(wěn)定性方面有顯著的優(yōu)勢〔2〕。本研究對我院收治的行金屬人工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患者進行臨床療效觀察。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7年10月至2009年6月收入的62例行金屬人工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患者共62人(68髖),其中男43例,女19例,年齡23~74〔平均(52.3±9.7)〕歲?;颊唧w重指數(shù)17.2~29.3 kg/m2,平均(23.3±2.5)kg/m2。其中左髖21例,右髖35例,雙髖同時置換6例。所有患者中,股骨頭無菌性壞死25例(FicatⅢ期12例,F(xiàn)icatⅣ期13例),股骨頸骨折11例,髖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22例,髖臼發(fā)育不良3例,良性骨腫瘤1例。根據(jù)使用的金屬頭直徑不同分為大頭金屬-金屬髖關節(jié)組(觀察組,30例33髖)及普通假體組(對照組,32例35髖),兩組患者年齡、性別、體重指數(shù)、疾病分型等各項基本資料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手術方法 患者全麻、側臥位,于術前患髖正位X片上采用Depuy公司的模版進行初步測量并估計假體大小尺寸,其中觀察組采用Depuy公司第4代ASRTMXILead系列的生物型大頭徑人工全髖關節(jié),對照組采用非骨水泥鈦合金-聚乙烯內(nèi)襯假體。采用后外側切口,術中充分暴露髖臼并切除其周圍殘余的圓韌帶以及盂唇,清除髖臼周圍骨贅,銼磨髖臼使之與髖臼假體相對應,患者行前傾15°~20°、外展45°壓配固定、安裝髖臼杯。試模測試髖臼的大小后選擇較試模大1~2 mm的真臼假體植入髖臼中,并選擇等徑假體,其中觀察組的股骨頭型號須注意與髖臼假體相匹配,植入后需檢查雙下肢長度,行屈曲、后伸及內(nèi)旋髖關節(jié)以檢查髖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術后常規(guī)放置引流,縫合傷口,兩組患者假體處置基本相同。
1.2.2 術后處理 患者術后24 h內(nèi)拔除引流管,術后當天行直腿抬高和屈髖訓練,術后3 d行助行器下部分負重行走,術后3 w拄單拐,6 w左右完全負重行走。
1.2.3 療效觀察 術后進行長程隨訪,隨訪時間為2年。對比內(nèi)容包括患者基本情況,術前、術后Harris評分〔3〕,術前、術后髖關節(jié)活動度對比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分別收集患者術后1個月、3個月、1年及2年的隨訪資料進行分析。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數(shù)據(jù)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
2.1 兩組患者手術基本情況對比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失血量、住院時間對比顯著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基本情況對比(x±s)
2.2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Harris評分對比 兩組患者術后1個月、3個月、1年及2年的Harris評分均顯著高于術前(P<0.05),而觀察組術后1個月、3個月、1年及2年的Harris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治療有效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優(yōu)23例,良6例,可1例。對照組優(yōu)20例,良9例,可3例。兩組優(yōu)良率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2.4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髖關節(jié)活動度對比 兩組患者術后1個月、術后2年的屈曲、外展、內(nèi)收、外旋、內(nèi)旋程度均高于術前(P<0.05)。術后1個月觀察組內(nèi)收、外旋程度高于對照組(P<0.05),術后2年觀察組屈曲、內(nèi)收、外旋程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表5。
表2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Harris評分對比(x±s)
表3 兩組患者術前髖關節(jié)平均ROM比較(x±s)
表4 兩組患者術后1個月髖關節(jié)平均ROM比較(x±s)
表5 兩組患者術后2年髖關節(jié)平均ROM比較(x±s)
2.5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對比 觀察組術后大腿疼痛3例,深靜脈血栓3例。對照組術后大腿疼痛2例,脫位2例,假體松動2例,深靜脈血栓4例。觀察組總并發(fā)癥發(fā)生率20%,對照組為31.25%,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大直徑股骨頭的直徑相對于普通的金屬對聚乙烯假體顯著增加,金屬對金屬(MOM)的大直徑股骨頭作為一種新的技術,相對于傳統(tǒng)的髖關節(jié)假體而已,其髖臼杯為薄型的半球體、金屬材料的髖臼杯,與股骨頭接觸的關節(jié)面也為金屬面,相對于傳統(tǒng)的全髖而言,金屬臼杯的厚度降低,關節(jié)面球面面積顯著提高,其相對應的股骨頭直徑也有所增加,從而顯著地提高了關節(jié)活動的范圍及減少假體直接的撞擊,而最終增加了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4,5〕。此外,由于頭直徑與頸直徑的增大,假體最大活動范圍的增加,假體之間的脫位發(fā)生率也能夠一定程度的降低。MOM全髖中髖臼杯的內(nèi)徑增大使股骨間直徑的增加,從而顯著增大了脫位的“跳躍距離”及“脫位距離”,提高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并使脫位發(fā)生率明顯降低〔6〕。本研究結果表明髖關節(jié)置換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Harris評分,且大直徑股骨頭組的Harris評分高于常規(guī)對照組。肖寶鈞等〔7〕對16例MOM髖關節(jié)置換隨訪發(fā)現(xiàn),術后Harris評分顯著高于術前,兩組實驗均表明髖關節(jié)置換對提高患者Harris評分有效。本研究同時發(fā)現(xiàn),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患者髖關節(jié)活動度得到顯著提高,而且大直徑股骨頭的全髖關節(jié)置換組髖關節(jié)活動恢復情況好于對照組,尤其在關節(jié)的內(nèi)收、外旋方面。
大直徑股骨頭在防止髖關節(jié)術后關節(jié)脫位、假體松動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方面具有顯著的優(yōu)勢。兩組患者疼痛主要在大腿腹股溝處,大直徑股骨頭組的腹股溝疼痛略高于對照組。Gird等〔8〕對105例MOM髖關節(jié)置換患者行10年以上的長程隨訪,對患者血液金屬離子濃度進行檢測,發(fā)現(xiàn)顯著短期及長期檢測時血液中金屬離子的濃度并無變化,而本研究由于條件限制并未對大直徑股骨頭及對照組術后短期血液中金屬離子水平進行對比,有待于進一步觀察。
1 Lavigne M,Laffosse JM,Ganapathi M,et al.Residual groin pain at a minimum of two years after metal-on-metal THA with a twenty-eight-millimeter femoral head,THA with a large-diameter femoral head,and hip resurfacing〔J〕.J Bone Joint Surg Am,2011;93(2):93-8.
2 Lavigne M,Belzile EL,Roy A,et al.Comparison of whole-blood metal ion levels in four types of metal-on-metal large-diameter femoral head total hip arthroplasty:the potential influence of the adapter sleeve〔J〕.J Bone Joint Surg Am,2011;93(2):128-36.
3 Harris WH.Traumatic arthritis of the hip after dislocation and acetabular fractures:treatment by mold arthroplasty.An end-result study using a new method of result evaluation〔J〕.J Bone Joint Surg Am,1969;51(4):737-55.
4 Barnett AJ,Burston BJ,Atwal N,et al.Large diameter femoral head uncemented total hip replacement to treat fractured neck of femur〔J〕.Injury,2009;40(7):752-5.
5 Vendittoli PA,Roy A,Mottard S,et al.Metal ion release from bearing wear and corrosion with 28 mm and large-diameter metal-on-metal bearing articulations:a follow-up study〔J〕.J Bone Joint Surg Br,2010;92(1):12-9.
6 Antoniou J,Zukor DJ,Mwale F.Metal ion levels in the blood of patients after hip resurfacing:a comparison between twenty-eight and thirty-sixmillimeter-head metal-on-metal prostheses〔J〕.J Bone Joint Surg Am,2008;90(3):142-8.
7 肖寶鈞,楊述華,傅德皓,等.金屬對金屬大直徑股骨頭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近期療效觀察〔J〕.中國骨與關節(jié)外科,2009;2(2):100-4.
8 Gird A,Marker M,Brodner W,et al.Long-term follow-up of metal-onmetal total hip replacement〔J〕.JOrthop Res,2007;25(7):8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