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羅清
辛蒼鼻舒膠囊的處方是我院五官科醫(yī)生結(jié)合多年臨床實踐研制而成的,由細辛、烏梅、川芎、蒼耳子、辛夷等中藥組方,具有疏風散寒、芳香通鼻、補肺益氣、活血消腫的功效,用于治療急慢性鼻炎、副鼻竇炎、過敏性鼻炎、鼻息肉,療效確切。為了保證該制劑療效穩(wěn)定,現(xiàn)對其進行質(zhì)量標準研究,采用薄層色譜法對方中川芎、蒼耳子、辛夷進行定性鑒別,用毛細管氣相色譜法測定揮發(fā)油中α-蒎烯、β-蒎烯、桉油精的含量[1],現(xiàn)報道如下。
Agilent7820型氣相色譜儀(安捷倫科技有限公司);HPCORE色譜工作站;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FC204型電子天平(上海天平儀器廠);HS6510D型超聲波清洗器(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RE-2000型旋轉(zhuǎn)蒸發(fā)儀(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蒼耳子對照藥材(批號為121030-200905)、辛夷對照藥材(批號為120940-201009)、川芎對照藥材(批號為120918-201009)、桉油精對照品(批號為110788-201003,純度不小于98%)均購自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α-蒎烯對照品(批號為100807,純度不小于98%)、β-蒎烯對照品(批號為100809,純度不小于98%)均由上海友思生物技術(shù)公司提供;辛蒼鼻舒膠囊(惠州市中醫(yī)醫(yī)院,批號為 20100908,20100913,20101008);水為超純水,其他試劑分別為分析純、色譜純。
圖1 蒼耳子薄層色譜圖
圖2 川芎薄層色譜圖
圖3 辛夷薄層色譜圖
蒼耳子:取樣品內(nèi)容物6 g,加無水乙醇30 mL,超聲回流處理30 min,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3 mL使溶解,靜置,取上清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蒼耳子對照藥材1 g,加無水乙醇10 mL,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按處方配比,取除蒼耳子外的其他藥材,按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制得陰性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中國藥典(一部)》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3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8∶4∶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5%磷鉬酸乙醇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結(jié)果供試品溶液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溶液色譜相應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陰性對照顯示無干擾。結(jié)果見圖1。
川芎:取樣品內(nèi)容物6g,加乙醚30 mL,超聲處理20 min,濾過,揮干乙醚,殘渣加乙酸乙酯1 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川芎對照藥材1 g,加乙醚10 mL,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按處方比例從中除去川芎,同法制成川芎的陰性樣品,照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制成陰性對照品溶液。吸取上述3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8∶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 nm)下檢視。供試品溶液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溶液色譜相應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陰性對照品溶液在相應位置上無干擾。結(jié)果見圖2。
辛夷:取樣品內(nèi)容物6 g,加甲醇30mL,超聲回流提取30 min,濾過,取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辛夷對照藥材1 g,加甲醇10 mL,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按處方比例從中除去辛夷,同法制成川芎的陰性樣品,同供試品制備方法制成陰性對照品溶液。吸取上述3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塊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3∶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液,于100℃烘箱內(nèi)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溶液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溶液色譜相應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陰性對照顯示,無干擾。結(jié)果見圖3。
2.2.1 色譜條件
色譜柱:DB-1毛細管柱(30 m ×0.25 mm,0.25μm);進樣器溫度:230℃;FID檢測器溫度:250℃;柱溫:采用程序升溫,起始溫度為50℃,保持2 min,以8℃ /min升溫至130℃,保持3 min;載氣:氮氣;流速:1.2 mL/min;進樣方式:分流進樣,分流比1 ∶10,進樣量:1μL。色譜圖見圖 4。
2.2.2 溶液制備
圖4 氣相色譜圖
精密量取環(huán)己酮1 mL(相當于含環(huán)乙酮959.850mg),置10mL量瓶中,用色譜丙酮定容至10 mL,再取0.24 mL置100 mL容量瓶中,用色譜丙酮定容至刻度,得質(zhì)量濃度為0.230 g/L環(huán)己酮內(nèi)標溶液[2]。分別稱取 α - 蒎烯 20.40 mg、β - 蒎烯 20.70 mg、桉油精75.44 mg,精密稱定,置10 mL容量瓶中,用內(nèi)標溶液定容至刻度,得 α-蒎烯、β-蒎烯、桉油精質(zhì)量濃度分別為 2.040,2.070,7.544 g/L 的對照品溶液。取本品 20 g,按 2010 年版《中國藥典(一部)》附錄ⅩD方法提取揮發(fā)油[3],加無水硫酸鈉脫水、振搖,于冰箱中靜置過夜,脫水后,將揮發(fā)油置25 mL容量瓶中,加內(nèi)標溶液2.5 mL,加正己烷定容至刻度,搖勻即得供試品溶液。取缺細辛、川芎、蒼耳子、辛夷的方中其他藥材,按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同法制成陰性對照品溶液。
2.2.3 方法學考察
陰性干擾試驗:取2.2.2項下各溶液,照擬訂色譜條件進樣,記錄色譜圖,見圖4。結(jié)果表明,陰性對照品溶液色譜中,在對照品溶液色譜中的吸收峰相應時間處無吸收峰,說明樣品中其他藥材對測定無干擾。
線性關(guān)系考察:分別精密量取α-蒎烯、β-蒎烯、桉油精對照品溶液 1.1,1.1,2.6 mL,置同一 10 mL 量瓶中,得混合對照品溶液。分別精密吸取混合對照品溶液 0.2,0.4,0.6,0.8,1.2,1.6,2.0 mL 分別置 5 mL 量瓶中,分別加內(nèi)標溶液 0.5 mL,加正己烷定容至刻度,搖勻,進樣1μL,測定。以各對照品溶液質(zhì)量濃度(X,g/L)為橫坐標、以對照品與內(nèi)標峰面積比值(Y)為縱坐標進行線性回歸,分別得回歸方程 Y=12.22 X -0.006(r=0.999 8),Y=11.96X -0.006(r=0.9998),Y=13.18X -0.004(r=0.9997)。結(jié)果表明,α-蒎烯、β-蒎烯、桉油精質(zhì)量濃度分別在0.008~0.091g/L(r=0.9998),0.009 ~0.093 g/L(r=0.9998),0.0604 ~0.604 g/L(r=0.999 7)范圍內(nèi)與峰面積呈良好線性關(guān)系。
精密度試驗:精密吸取同一對照品溶液,在擬訂的色譜條件下連續(xù)進樣6次,以α-蒎烯、β-蒎烯、桉油精與內(nèi)標峰面積比值計算,其 RSD 分別為 1.17%(n=6),1.13%(n=6),1.22%(n=6),表明儀器精密度良好。
穩(wěn)定性試驗:精密吸取同一份供試品溶液,于 0,2,4,6,8,12 h時進樣,以α-蒎烯、β-蒎烯、桉油精與內(nèi)標峰面積比值計算,其RSD 分別為 1.1%(n=6),1.3%(n=6),1.2%(n=6),表明供試品溶液在12h內(nèi)穩(wěn)定。
重復性試驗:取同一批樣品(批號為20100913),依法制備6份供試品溶液,在擬訂的色譜條件下測定峰面積并計算α-蒎烯、β-蒎烯、桉油精平均含量,結(jié)果分別為 0.206 0,0.256 2,1.812 6 mg,RSD 分別為 1.2%,1.1% ,1.6%(n=6),表明方法重復性較好。
加樣回收試驗[4]:精密稱取已知含量的同一批樣品(批號為 20100913,α -蒎烯含量為 0.062 6 mg/g,β -蒎烯含量為0.059 6 mg/g,桉油精含量為 0.211 5 mg/g)5 份,每份約 2.0 g,依法制備5份供試品溶液,再分別加入 α-蒎烯0.13 mg、β-蒎烯0.12 mg、桉油精0.3 mg,依法制備供試品溶液并測定,計算平均回收率。結(jié)果見表1。
表1 加樣回收試驗結(jié)果(n=5)
2.2.4 樣品含量測定
分別精密稱取3批次樣品(批號為 20100910,20100913,20100916)各5 g,依法制備供試品溶液并測定。結(jié)果3批樣品中α - 蒎烯含量分別為 0.314 0,0.313 2,0.312 5 mg;β - 蒎烯含量分別為 0.2956,0.2982,0.2997mg,桉油精的含量分別為 1.0122,1.057 6,1.102 8 mg,考慮到生產(chǎn)過程中的損耗和保存期等不穩(wěn)定因素,故規(guī)定本品每粒含α-蒎烯、β-蒎烯、桉油精分別不得少于 0.313 2,0.297 8,1.057 5 mg。
揮發(fā)油是本品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過敏活性[5],多項研究證明揮發(fā)油可用于多種鼻炎的治療。α-蒎烯、β-蒎烯、桉油精是揮發(fā)油的主要成分,測定方法比較成熟,故本次試驗以α-蒎烯、β-蒎烯、桉油精為指標。筆者選用DB-1毛細管柱對這3種成分進行了分離,所得色譜圖分離效果好,峰形好,無拖尾現(xiàn)象。在預實驗中曾選擇了多個化合物作為內(nèi)標物,包括甲苯、水楊酸甲酯、苯甲酸乙酯、異辛烷、環(huán)乙酮、苯乙酮、萘,結(jié)果采用環(huán)乙酮分離度最好,因此確定環(huán)乙酮為內(nèi)標物。本試驗采用薄層色譜定性與氣相色譜檢測相結(jié)合,操作方便、實用,有利于綜合控制辛蒼鼻舒膠囊質(zhì)量。
[1]楊 健,徐植靈,潘炯光,等.辛夷揮發(fā)油的成分分析[J].中國中藥雜志,1998,23(5):295 -298.
[2]曾會敏,王四旺,李曉曄,等.氣相色譜法測定青翹揮發(fā)油中β-蒎烯含量[J].藥物分析雜志,2007,27(4):572 -574.
[3]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0:附錄ⅩD.
[4]馬 玲,陳師農(nóng),張 毅,等.清熱利濕顆粒質(zhì)量標準研究[J].中國藥業(yè),2012,21(8):51-53.
[5]靖 會,佐建鋒.揮發(fā)油的藥理研究進展[J].西北藥學雜志,2005,20(2):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