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杜甫詩歌英譯研究在中國 (1978-2010)

        2012-06-26 06:26:00李培甲
        杜甫研究學刊 2012年3期
        關(guān)鍵詞:原詩英譯杜甫

        文 軍 李培甲

        一、杜甫詩歌及其英譯

        杜甫 (712-770)字子美,世稱杜工部、杜拾遺,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同李白并稱為“李杜”。杜甫的詩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反映了唐代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杜甫被尊為“詩圣”,他憂國憂民,其詩歌也流露了詩人對國家、對人民的深深熱愛之情?!艾F(xiàn)在能看到的杜甫的詩有一千四百多首,數(shù)量可謂不少;這一千四百多首詩分別作于杜甫一生的各個時期,歷時三十余年,時間可謂不短。數(shù)量多、歷時長,其中思想內(nèi)容的多樣、復(fù)雜、矛盾也是可以想見的?!?丁啟陣,1999:1)其中著名的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guān)吏》)、“三別” (《新婚別》 《垂老別》 《無家別》)、《兵車行》、《春望》、《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麗人行》、《登高》等。

        千百年來,杜甫的詩不僅在國內(nèi)廣泛傳頌,也漂洋過海傳到了英語世界。1898年,翟理斯 (Herbert A.Giles)的譯作Chinese Poetry in English Verse出版,包含杜甫詩十首。1919年,商務(wù)印書館出版了弗萊徹 (W.J.B.FLETCHER)的《英譯唐詩選》(GEMS OF CHINESE VERSE),該著作的介紹 (INTRDUCTION)之后有一首作者自己1917年作于福州的詩TO LI PO AND TU FU,表達了他對兩位詩人的崇敬之情。該書杜甫詩選部分包含杜甫的詩《后出塞》、《石壕吏》、《兵車行》、《絕句》、《春夜喜雨》等45首 (見該書P48-119),該書以漢英對照形式出版,并且包含簡單的注釋,這便于西方讀者閱讀、理解,這是第一次大量地以英語譯介杜甫的作品。1925年弗萊徹出版了MORE GEMS FROM CHINESE POETRY再次選譯杜甫的詩30首。之后,更多的國內(nèi)外學者和漢學家開始從事杜甫作品英譯的工作,例如艾思柯(1921)、石民 (1933)、王紅公 (1956,1970)、路易·艾黎 (1962,2001,2006)、霍克思 (1967)、呂叔湘 (1980)、許淵沖 (1984,1988,1994,2000,2008)、王佐良 (1989)、徐忠杰 (1990)、魏博思(1991)、郭著章等 (1994,2008,2010)、孫大雨 (1997,2007)、王大濂 (1997)、吳鈞陶 (1997)、楊憲益和戴乃迭(2001)、高民 (2003)、唐一鶴 (2005)、曹順發(fā) (2007)、龔景浩 (2006)、趙彥春(2007)、張廷琛和魏博思 (2007)、華茲生 (2009)等等。這也反映了國內(nèi)外越來越多的譯者對杜甫作品英譯產(chǎn)生了興趣。

        二、杜甫詩歌英譯研究現(xiàn)狀

        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內(nèi)學者對杜甫詩歌的英譯研究一直保持著濃厚的興趣,發(fā)表和出版了有關(guān)杜甫詩歌英譯研究的相關(guān)論文。

        為了盡可能全面地了解杜甫作品英譯研究現(xiàn)狀,我們以“杜甫”為題名、關(guān)鍵詞和主題 (并含“翻譯”和“英譯”)在中國知網(wǎng) (CNKI)上對1978-2010年的學術(shù)論文進行了檢索,剔除與杜甫英譯研究無關(guān)的論文,共得到論文82篇;同時我們也在萬方數(shù)據(jù)知識服務(wù)平臺以“杜甫翻譯”和“杜甫英譯”進行了檢索,剔除無關(guān)論文后,共得到論文57篇,排除重復(fù)論文,兩者總計103篇。此外,我們還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外國語學院資料中心查到碩士論文1篇,論文集論文8篇??傆?12篇①。具體統(tǒng)計信息見表一。

        表一 杜甫詩歌英譯研究論文歷年發(fā)表數(shù)量統(tǒng)計

        通過表一可以看出,從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幾乎每年都有相關(guān)的論文問世。21世紀以來,關(guān)注杜詩英譯的學者更多。2008年達到16篇,2009年20篇,2010年22篇,僅2010年一年的論文量就超過20世紀之和 (18篇)??梢灶A(yù)見,今后會有更多的譯者和學者從事杜甫英譯的研究工作,將杜甫英譯研究推向深入。

        三、分類研究

        筆者仔細地研讀了相關(guān)論文,將這112篇論文分為六大類:中國詩歌翻譯研究中涉及的杜詩英譯研究、針對具體詩歌的研究、綜合研究、譯者研究、影響研究、跨學科研究。具體的分類的統(tǒng)計信息詳見表二。

        表二 杜甫詩歌英譯研究按角度分類表

        1.中國詩歌翻譯研究中涉及的杜詩英譯研究

        在研究中國古詩中的論文中,特別是唐代詩歌的英譯研究的論文中有不少涉及杜甫英譯研究的內(nèi)容,故而將其單分一類。這些研究一共有22篇論文,比如魏瑾(2009)指出李白和杜甫的詩歌風格不同,各有特色,“兩人的詩篇都表現(xiàn)一種傲骨、壯志、憂思、報國的情懷”。兩人詩歌根據(jù)創(chuàng)作需要,句式章法靈活多樣,相應(yīng)的舉例提出局部順譯和句式替代的翻譯方法,已達到與原詩相同的效果;兩人詩作講究練字,譯者譯詩也應(yīng)該抓住詩眼,準確無誤地再現(xiàn)詩意,以達到傳神達意和生動可讀;“李白、杜甫在作詩中尤其注重意象的經(jīng)營,翻譯其詩也必須深入研究詩人的意象構(gòu)建策略,才能探索詩人的精神世界,窺測詩歌只字片語中流露出的感情,從而再現(xiàn)其詩歌的文化精神?!痹撐倪€在“象”示“意”法 (意象保留法)、去“象”存“意”法 (意象解釋法)、意象轉(zhuǎn)換法、直譯——增補法、省略法、拆字法等方法基礎(chǔ)之上,提出了意象修飾和化隱為顯的翻譯方法。該文較好地概述了李杜詩篇的人文意蘊與英譯策略。

        曹山柯等 (2006)指出中國古詩詞富含隱語,象征性和朦朧模糊的語言,詞義變化多樣、比較靈活,是翻譯的障礙。文章以杜甫《麗人行》里的“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為例進而加以說明。兩句含有隱語以折射楊國忠兄妹,但是這很難以相應(yīng)的隱語形式譯成英語;作者還以杜甫《春望》中的兩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為例證,分析了杜甫的感情的模糊性,并寄托于花和鳥,這種情感較為模糊,也成為譯者翻譯的障礙。中國詩詞受到佛家和道家思想影響,飽含禪意,這造成了其模糊性和翻譯的障礙,該文最后分析了存在可譯性障礙的三個原因:形式方面存在著可譯性障礙、風格方面存在著可譯性障礙和文化方面存在的可譯性障礙。該文對中國古詩詞的模糊性和可譯性障礙進行了較為全面地舉例研究分析。

        2.針對具體詩歌的研究

        在這112篇論文中針對具體詩歌的研究論文為47篇,占據(jù)了相當大的比例。它們研究的主要是杜甫詩歌名篇的英譯,例如《登高》、《月夜》、《春望》等等,包含詩歌單個譯本的分析評價和多個譯本的對比分析。具體詩歌數(shù)量統(tǒng)計見表三。

        表三 具體詩歌英譯研究數(shù)量統(tǒng)計表

        《江南逢李龜年》1《絕句》1《旅夜書懷》1《漫興》1《夢李白》1《蜀相》1《聞官軍收河南河北》1《贈衛(wèi)八處士》1

        通過表三,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登高》的英譯研究論文數(shù)量最多,達到18篇,《月夜》為7篇;《春望》為6篇,下面我們選取部分英譯研究的相關(guān)論文加以概述和分析。

        (1)《登高》的英譯研究

        關(guān)于《登高》的英譯研究的18篇論文的研究角度包括:從結(jié)構(gòu)主義翻譯觀、從形式結(jié)構(gòu)與認知意義、譯文對比、譯文評價和“三美論”等,不僅包含分析一種譯文的論文,還有對比分析兩個或者多個譯文的論文。

        鄭延國 (1995)對比分析了許淵沖、章學清、弗萊徹、Witter Bynner、楊憲益等五個不同譯文,他認為五種譯文譯法不同,既達意,又存形。他以“萬里”為例,認為許譯譯作far away from言簡意賅;章譯apart from home加上so far and long“遠離故里,久居旅途的意味便躍然紙上”;Bynner不拘泥于原詩, “帶有幾分質(zhì)樸”;弗萊徹的譯文謹慎、流暢練達,具有一定的深度;楊譯的all around與“萬里”異曲同工。他還分析了異彩紛呈的“悲秋”和“百年”句的譯法。最后還舉出具體例子指出了五個譯文未盡人意之處:一是有誤,一是過實。

        姚俏梅 (2010)分析了《登高》原文,該詩的創(chuàng)作時代背景和結(jié)構(gòu),而后對比分析了弗萊徹、Witter Bynner和許淵沖三種譯文。她認為“三種譯文都沒有保留原詩的格律形式,反而是每一種譯文都力求各樹一格,也因此產(chǎn)生了不同的效果”。她指出在翻譯首聯(lián)之時,弗萊徹的譯文保留了原詩的意象;許淵沖的譯文類似弗萊徹的譯文, “表現(xiàn)為單句內(nèi)的照應(yīng),頭句側(cè)重中間押‘s’韻,旨在達到音律美、形式美”;Witter Bynner的譯文以散文的形式去翻譯節(jié)奏和韻律,將兩個意象雜糅再一句話之中。在分析頷聯(lián)時,她認為三位譯者可能只是注意形式,不注重意義,弗萊徹的譯文不簡潔、臃腫,可能是模仿19世紀的擬古風格,使用過時的短語,不符合現(xiàn)代作者口味。本文的可貴之處是給出了自己的譯文,這種務(wù)實的研究態(tài)度值得提倡。

        (2)《月夜》的英譯研究

        吳欣 (2005)對比分析了《月夜》路易·艾黎和許淵沖的兩種譯文,他認為路易·艾黎的譯文有其可取之處,基本做到忠實于原詩內(nèi)容,做到了意美,但卻未能達到形美和音美,且有憑空添加兩句詩,全詩增加的行數(shù)過多等不足,“而且原詩固有的由平仄和尾韻構(gòu)成的很強的音樂感蕩然無存”。許淵沖先生的譯文相比更加貼近于原詩,“更好地傳達了原詩的‘意美’、‘音美’、‘形美’”。在意美方面,許譯三處優(yōu)于路易·艾黎的譯文,即:稱謂 (合理選擇譯作第二人稱)、情景 (用would表明是詩人的幻想)、遣詞(推敲選擇增加full);在音美方面,許譯“第一、二句的tonight,bright,第三、四句的 dear,here,第五、六句的 seems,moonbeams,第七、八句的 side,dried符合英語詩句的韻腳,且大部分節(jié)奏為抑揚格,讀起來錚錚有韻、朗朗上口,因而產(chǎn)生了譯詩講求的‘音美’”;形美上,許譯更加接近于英詩的格律。同時,也指出了許譯的一些問題:譯文不夠精煉、不全是抑揚格和部分詩句不易為外國人所理解??傊撜撐母爬ㄝ^為全面,不僅指出了許譯的優(yōu)點,還指出了一些翻譯的問題,路易·艾黎譯文也有一些它獨特的特點,值得吸收借鑒,遺憾的是對路易·艾黎譯文優(yōu)點提及太少。

        (3)《春望》的英譯研究

        有關(guān)《春望》的六篇論文分別從及物性角度、 “三美觀”角度、目的論角度、復(fù)義研究比較、移情手法英譯處理和錯誤分析等視角進行了研究。

        鄒湘西 (2010)利用韓禮德的及物性理論,將原詩劃分為12個小句,加以標號,并標注關(guān)系過程、存在過程、心理過程、行為過程、物質(zhì)過程和關(guān)系過程。為了比較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譯者如何理解和翻譯詩歌,對比分析了路易·艾黎、許淵沖以及楊憲益等的譯文的及物性過程。 “感時花濺淚”原句包含心理過程(感時)和行為過程 (花濺淚),路易·艾黎譯文漏譯了“感時”這一過程;采取了意譯的方式翻譯‘花濺淚’,用物質(zhì)過程將“tears”改譯為“a flood of sadness”,“較多地更改了詩人的本意,使讀者無法體會詩人悲痛的程度”;許淵沖的譯文“使用了行為過程,還原了詩人悲痛難抑,老淚縱橫的愁苦”,且與原句相對應(yīng),隱去了心理過程“grieved”,較好地譯出了原句的意境;楊憲益的譯文使用了行為過程,類型與原句保持一致,但是沒有很好地理解原句,把“感時”譯為“flowers”的環(huán)境成分,屬于誤譯。通過對這首詩的及物性分析,她“發(fā)現(xiàn)不同譯者在翻譯同一個小句時,會選擇不同的及物性過程來闡釋自己對原句的理解,而不同的過程類型又會產(chǎn)生不同的翻譯效果”,同時建議“在古詩英譯的過程中,如果能考慮到原詩的過程類型并思考采取何種過程類型才能與原詩達到最大程度的契合,將會更好地譯出原詩的意境”。本文的研究角度較為新穎,值得嘗試使用,并進一步檢驗其可行性。

        胡梅紅 (2007)以新批評派代表人物IA理查茲 (I A Richards)的“細讀法”和威廉·燕卜蓀 (W Empson)的復(fù)義理論為理論基礎(chǔ),以《春望》為例分析了題目“春望”的三個含義(“望春天”、“春天從遠處眺望”和“春天的景色”)以及三個相應(yīng)的英譯文(“Looking Out on Spring”,“Spring Looking Into The Distance”和 “A Spring View”);并且對全詩的復(fù)義和五個英譯文②進行了對比分析。她指出“對首聯(lián)中‘草木深’的復(fù)義處理,譯文3和4較貼近原文。對頷聯(lián)句法復(fù)義的處理,譯文5較符合蕭滌非等的第一種解釋,但忽略了原文中的‘感時’之意;譯文1和3較貼近蕭滌非等的第二種解釋。對頸聯(lián)中‘連三月’的處理,只有譯文2較符合蕭滌非對時間的解釋,但缺少原詩作中的空間感。尾聯(lián)的譯文2和4因用了虛擬句,比較能再現(xiàn)原詩中‘抵萬金’的朦朧之美及其復(fù)義?!?從形式和內(nèi)容而言,五個譯文均“部分地再現(xiàn)了原詩的風格、意境和神韻,各有得失”。這種研究方法應(yīng)該說是一種很好的嘗試,值得我們繼續(xù)深入研究。

        另外,對其它具體詩歌英譯研究包括:從語篇特征評《春夜喜雨》的四個不同譯文;分析《江南逢李龜年》的背景以及其翻譯; 《漫興》英譯修改過程;分別對《蜀相》和《望岳》英譯文的人際功能分析;許淵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英譯本的“三美”解析等。

        3.綜合研究

        本類包括譯本評價、杜甫詩英譯比讀、譯本考辨、格律研究等等。

        胡梅紅 (2004)闡述了詩歌翻譯中形式對等的重要性,以杜甫詩歌為例,運用索緒爾的組合關(guān)系和聯(lián)想關(guān)系 (associative relations)理論以及利奇的組合關(guān)系前景化理論為理論基礎(chǔ), “討論了五種‘情’、‘景’交融不同的呈現(xiàn)模式;同一聯(lián)中上句抒發(fā)‘情’、下句描寫“景”;同一句中‘情’、 ‘景’相融不可分也;同一首詩中上聯(lián)著重抒‘情’、下聯(lián)著重寫‘景’;一首詩中間插入一聯(lián)全部描寫景色;一首詩中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全部寫‘景’,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全部抒‘情’?!北疚倪€詳細分析了杜甫兩首名詩《登高》和《登岳陽樓》的三種英譯文,從組合關(guān)系的角度剖析了原詩的句法特征:同時從聯(lián)想關(guān)系的角度揭示在句法上獨立的“情”、“景”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比較和分析了不同譯者如何做到內(nèi)容和形式的統(tǒng)一,進而“對能在譯詩中不同程度地保留原詩中的語言結(jié)構(gòu)、詞序、分行、意象以及有造型功能的修辭手法的譯文作出了肯定的評價”,最后指出異化翻譯法是中國古詩翻譯的最佳策略。本文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jié)合,值得肯定。

        郝稷 (2009)對翟理斯 (Herbert A.Giles)翻譯的杜甫詩歌作了較為全面的評價:翟理斯的譯作將杜詩放在較為重要的地位,他在選詩及詩歌排列上大體上以體裁為序排列;其所選譯詩歌題材上除了《石壕吏》 (涉及社會歷史題材)之外,都是選取描寫個人生活的詩歌;其翻譯的杜甫詩歌題目全部偏離原詩題目,以大意為主給出概括性的題目,便于譯文讀者把握詩歌大意;翟理斯淡化歷史背景和地理文化等相關(guān)知識,不以時間為序選擇詩歌,回避史詩,其譯文沒有包含地理和社會歷史背景知識,對文化知識也是不予以說明;追求詩歌的形式,將杜甫詩歌譯作英語詩歌。這些有譯者自己的考慮,不講述其國內(nèi)廣大人民不了解的中國唐朝的歷史和文化,以在很大程度上將杜甫詩歌予以歸化翻譯,其翻譯在杜詩海外的傳播中發(fā)揮了很大作用。

        賈卉 (2009)的博士論文將符號學意義觀與漢語古詩英譯研究相結(jié)合,以符號學模式探討了漢語古詩的符號特征,從指稱意義、言內(nèi)意義和語用意義三個層面分析和比讀杜甫詩英譯的多譯本,包括《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賓納 (Bynner)、艾黎(Alley)、戴維斯 (Davis)、洪業(yè) (Hung)、華岑 (Waston)、李維建和許淵沖的七個譯文, 《春望》華岑、賓納、李維建、Hinton、艾黎、Cooper、戴維斯、吳鈞陶、許淵沖和弗萊徹的十個譯本,《登高》許淵沖、吳鈞陶、弗萊徹、賓納、艾黎和霍克斯的六種譯文,《兵車行》弗萊徹、賓納、華岑、許淵沖和Ayscough的五個譯文, 《江畔獨步尋花》唐一鶴、艾黎和Histon的三個譯文, 《江村》Ayscough&Lowell、艾黎、許淵沖和唐一鶴的四個譯文,《自京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李維建等三種譯文,《茅屋被秋風所破》華岑等四個譯文,《春夜喜雨》洪業(yè)等十一個譯文,《贈花卿》許淵沖等三個譯文等。其研究角度包括指稱意義 (指稱意義與字面意義、詞匯空缺、指稱意義的模糊性)、言內(nèi)意義 (語音意義:格律、擬聲以及雙聲和疊韻)、字形意義 (疊字、重字)、詞匯意義 (比喻、借代、擬人、雙關(guān)、夸張)、句法意義 (對仗、句式變異和互辭)、語用意義 (表征意義、表達意義 (反諷和諱飾))、聯(lián)想意義 (意象、互文性)、祈使意義和社交意義。同時“從理論層面上結(jié)合具體實例就三大意義如何再現(xiàn)、應(yīng)對策略、以及常見誤譯等方面加以展開、點評、分析”,并結(jié)合實例對意義再現(xiàn)過程中的可譯性、制約因素、翻譯過程、翻譯原則和翻譯策略等諸多因素進行了探討研究。她的論文提出五個問題,并且在結(jié)語部分作了回答。本文是國內(nèi)第一篇研究杜甫詩歌英譯的博士論文,它從符號學意義較為全面地研究了杜甫詩歌英譯,為詩歌英譯研究開創(chuàng)了新的思路。

        4.譯者研究

        翻譯杜甫詩歌的譯者有幾十位之多,但是對譯者研究的論文還不算多?,F(xiàn)在的研究包括弗勞倫斯·艾斯庫、宇文所安、肯尼斯·雷克斯羅斯、路易·艾黎、霍克思、王紅公等等,但是國內(nèi)針對杜甫詩歌譯者的研究論文極少。

        劉曉鳳等 (2009)介紹了路易·艾黎 (Rewi Alley),1962年他的《杜甫詩選》(DU FU SELECTED POEMS)出版,此后,他創(chuàng)作了For Du Fu歌頌“詩圣”杜甫。其翻譯作品《杜甫詩選》與以前的翻譯相比有四個鮮明的特點:一本專門的杜甫詩歌英譯,具有歷史意義;選譯的詩歌題材豐富,具有系統(tǒng)性,富有代表性,按時間順序,共選譯一百二十四首;其翻譯突破杜甫原詩的格律限制,采用自由體,包含了自己對詩歌的理解,符合當代讀者閱讀口味;譯文語言簡潔流暢、易于理解。本文還指出路易·艾黎以仁愛精神踐行著杜甫精神,為人民而歌,熱愛和平,反對戰(zhàn)爭,這在其譯作選譯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三吏”、“三別”和《北征》等中也有所體現(xiàn)。

        郝稷 (2009)指出艾思柯酷愛中國文化,并十分欽佩杜甫,在《松花箋》中選譯的杜甫詩歌就有14首。1929年出版了《杜甫:一個中國人的自傳》(Tu Fu:The Autobiography of a Chinese Poet),該書包含了大量英譯的杜甫詩歌。1934年她出版了《一個中國詩人之旅:杜甫,江湖客》(Travels of a Chinese Poet)“重點介紹杜甫晚年的生活和詩歌,從而完成了英語世界中第一部較為詳細、系統(tǒng)的關(guān)于杜甫生命歷程和詩歌介紹的專著”。在杜甫詩歌翻譯的過程中,她采用了“拆字法”,固然富有想象,但是不能較為準確的理解詩歌的原義,這一做法受到洪葉先生批評。“此外,在單個漢字的翻譯上,她還傾向于通過對一個漢字的分析而使其固有之義更為鮮明的做法?!睂τ谝恍T用的復(fù)合詞的翻譯,艾思柯會采取“陌生化”的原則以獲得更佳的表達效果,即逐字地翻譯,而非按照意義去翻譯?!氨热纭ⅰ辉~中的‘消’字是‘to eliminate,transpire’,而 ‘息’字 是 ‘a(chǎn) full breath,gasp,to breathe’,艾思柯覺得這個詞傳達了一種‘與外部世界的聯(lián)系仿佛通過呼吸一樣’的概念,因此將其翻譯為‘the breath of news’”。艾思柯對典故淡化處理,有時對典故太多的句子省去不譯,她還對詩歌譯文補充了一定的歷史背景知識,以便于讀者理解和接受。

        5.影響研究

        影響研究是翻譯批評中研究較多的課題,但是由于杜甫英譯研究難度較大(需要去調(diào)查一定時期內(nèi)對海外學者、詩人和創(chuàng)作的影響,以及海外的接受程度),所以相關(guān)論文還不多。主要包含對美國詩歌的影響、在美國的翻譯和接受、對王紅公的影響和對美國“垮掉一代”詩人的影響。

        朱徽 (2004)認為,在廣度和深度上,唐詩在美國的翻譯與研究都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就研究的詩人而言,從王維、李白擴展到杜甫、白居易、寒山和杜牧等多位詩人?!耙郧岸鸥κ荜P(guān)注較少,是因為其被稱作“詩史”的作品富含對人民疾苦和國家命運的深刻關(guān)注,語言精巧深邃,典故較多,譯者難以駕馭,讀者不易理解。但是,在第二次高潮中,杜甫詩歌明顯受到了重視。如阿瑟·庫柏 (Arthur Cooper)著有《李白與杜甫》(Li Po and Tu Fu,1979),書中收有多首李白與杜甫的詩作譯文;洪業(yè) (William Hung)著譯的《中國最偉大詩人杜甫詩歌注釋》(Tu Fu,China’s Greatest Poet,1952)由美國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是這方面最為突出的成就。此外,雷克思洛斯 (Kenneth Rexroth)經(jīng)過艱苦努力,翻譯發(fā)表了36首杜甫詩,等。”美國學者和漢學家出版論文和專著研究唐詩在美國的翻譯和研究情況,“在美國成立了中國唐代學會,出版年鑒性質(zhì)的唐詩研究專輯。美國已經(jīng)成為當今西方世界翻譯和研究中國唐詩的中心”還舉宇文所安翻譯的杜甫《旅夜書懷》為例,認為譯文較好地傳達了杜甫原詩的意境和情懷,也正是他們這些漢學家的努力翻譯和研究,才使得包括杜詩在內(nèi)的中國唐代詩歌得到很好地傳播,并被越來越多的美國讀者所接受,被詩人和作家在創(chuàng)作中借鑒和吸收利用。

        郁敏 (2005)系統(tǒng)探討了杜甫對肯尼斯·雷克斯洛斯 (Kenneth Rexroth)的影響。他熱愛中國古詩和東方文化,并給自己取了一個“王紅公”的中文名字,他十九歲時在賓納 (WittyBynner)的推薦下開始翻譯杜甫的詩歌。從此,杜甫就成為王紅公終生崇拜和敬重的偶像。“杜甫詩作中的寫景手法,給了雷克斯洛斯無盡靈感,受杜甫作品的影響,雷克斯洛斯的詩作從此便多了一種平和悠遠的意境;杜甫對下層人民的同情和人性的關(guān)懷,也使得雷克斯洛斯的詩歌擺脫了西方浪漫主義詩歌中無病呻吟的常見習氣,而表現(xiàn)出一種社會責任感?!倍鸥ψ髌吩趦?nèi)的中國文化對美國“垮掉一代”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也正影響著現(xiàn)今的美國詩壇。這種研究值得鼓勵和提倡,但是如果能夠更加系統(tǒng)地研究對更多的“垮掉一代”作家產(chǎn)生的影響,意義會更大。

        金啟華等 (2008)指出王紅公接觸到中國詩歌后,時其產(chǎn)生了濃烈的興趣,對杜甫詩歌特別有興趣,并提出了他對杜甫的評價,在他的英譯著作《漢詩一百首》(One Hundred Poems from the Chinese)中有三十五首杜甫詩歌。他經(jīng)常以中國詩歌為題來作報告,發(fā)表宣揚中國文藝的文章,使中國古代李白、蘇軾、李清照等詩人為美國人所熟悉,尤其推崇杜甫。本文將王紅公的著作分為三個方面來論述:探源之論,將杜甫定位為世界大詩人;直接陳述感受,追求杜詩的意境;取精用宏,創(chuàng)作和譯作較多,得到較高評價。其詩作無疑是受到杜甫詩歌的真情實景所影響?!八貏e重視杜甫的友情詩,把它們翻譯為英語詩,朗誦起來以娛聽者,并伴以樂器,益顯出詩歌的音樂之美,以加深聽者的印象。他又學習到杜甫詩歌中的自然與現(xiàn)實巧妙的結(jié)合,以加深描繪真實的情感,在平淡中含蓄著激情。他是一個對杜甫詩歌取精用宏的美國近代詩人,又是一位對美國詩壇有深遠影響的杰出詩人?!?/p>

        6.跨學科研究

        利用其它學科或者其他領(lǐng)域的知識去解決本學科的問題是研究的趨勢,有三篇論文,分別是利用心理學和哲學的理論來研究杜甫詩歌英譯。

        杜甫詩歌意象較為豐富,一句詩包含多個意象。何再三等 (2010)運用格式塔心理學分析了杜甫詩歌,“登高”首聯(lián)“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包含六個意象: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利用意境去整體上感知,漸漸會形成內(nèi)涵豐富的格式塔意象,“對詩歌理解的過程就是格式塔意象的心理實現(xiàn)的過程。有了這個整體意象,譯者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詩歌意境在其譯文中的再造?!彼麄円远鸥Φ脑姼琛堵靡箷鴳选窞槔?,從格式塔意象再造的角度,分析了孫大雨,張延琛和魏博思譯文意象再現(xiàn)翻譯得失:孫大雨的譯文翻譯前兩句詩時,使用增詞策略,增加了 “are fluttered”、“ariseth”,既符合英語表達習慣,又便于讀者理解,但是限制了讀者想象的發(fā)揮;張延琛和魏博思的譯文從整體意象出發(fā),保留了原詩的意象并置,可以讓讀者發(fā)揮想象去理解杜甫的心情;第三、四句孫大雨的譯文“hang”等詞語“用語直自,削弱了原詩作為一個整體的含蓄美與動態(tài)美。而張延琛和魏博思用詞富有動態(tài)性,易于讓讀者體會杜甫的心境;總體而言,孫大雨的譯文過分追求對等,忽視了整體意境美,而張延琛和魏博思的譯文“從整體出發(fā),以詩歌整體意象 (格式塔意象)的再造來衡量字、詞、句的選擇,相比之下具有更強的表現(xiàn)力,更忠實于原詩”(何再三等,2010:96)。格式塔心理學無疑為翻譯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論視角,其可行性和普遍適用性還需要在翻譯研究中進一步驗證。

        葉露(2007)從伽達默爾的哲學闡釋學原則出發(fā),研究了肯尼斯·雷克斯羅思翻譯的杜甫的詩歌,包括《夜宴左氏莊》、《奉濟驛重送嚴公》、《旅夜書懷》、《題張氏隱居二首之一》、《贈衛(wèi)八處士》、《宿府》、《曲江二首之二》、《曲江二首之一》等,著重分析其譯本中杜甫形象的轉(zhuǎn)變??夏崴埂だ卓怂沽_思譯文中大幅度削弱了原來詩歌中的儒家色彩,“著重渲染了杜甫對于隱逸生活的向往,其譯本中所展現(xiàn)的杜甫更多的是一個選擇在自然山水中消融忘卻自己的隱士,而非憂國憂民心系天下的儒家”,進一步從哲學闡釋學的角度來看待譯文中的這一轉(zhuǎn)變。這樣的研究為包括杜甫詩歌在內(nèi)的詩歌英譯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本文選取的譯文都是同一類題材的,如果選取杜甫具有代表性的不同題材的詩歌,那樣的研究將會更具有普遍意義。

        四、杜甫詩歌英譯研究中的問題及建議

        通過以上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杜甫詩歌英譯研究已經(jīng)取得了諸多成績,但還存在一些不足,比如:

        (1)對杜詩詩歌英譯研究的面過于狹窄。目前,針對杜甫具體作品英譯研究的論文共47篇,而僅僅《登高》一首詩歌的英譯研究論文就18篇,杜甫的詩歌有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已經(jīng)英譯的約三百余首,絕大部分英譯詩歌未受到研究者的重視,這一點值得引起注意。

        (2)迄今還沒有包含杜甫所有詩歌的英譯本,譯者翻譯中重復(fù)太多,研究者也應(yīng)積極關(guān)注這一問題。

        (3)缺乏完善的交流機制,《杜甫研究學刊》上發(fā)表的英譯研究文章還太少,網(wǎng)站建設(shè)存在問題,相關(guān)杜甫研究的網(wǎng)站忽視杜甫英譯研究,其實英譯研究本應(yīng)該是杜甫研究的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

        (4)后備人才不足,國內(nèi)研究杜甫英譯研究者主要是大學老師、教授和極少部分研究生,培養(yǎng)后備人才也是十分緊迫的問題。

        (5)國內(nèi)翻譯杜甫詩歌的譯者較多,但對譯者的翻譯過程以及譯者本身的研究還相對薄弱。

        (6)研究海外傳播和接受情況的論文數(shù)量還十分有限。

        針對存在的問題,茲提出幾點建議,希望能推動杜甫詩歌英譯研究工作的進一步發(fā)展。

        (1)研究范圍擴大到杜甫所有的詩歌,可以將杜甫英譯研究放在唐代詩歌或者我國古代詩歌英譯的背景中進行,并且可以嘗試與國外詩歌進行對比研究。

        (2)組織系統(tǒng)的翻譯,將杜甫的全部詩歌翻譯成書,同時在國內(nèi)外出版,以便讀者和研究者對杜甫詩歌有全面的了解。

        (3)充分發(fā)揮中國杜甫研究會、四川省杜甫學會和河南省杜甫研究會等機構(gòu)在學術(shù)交流中的作用,吸引英譯學者積極參與交流,并吸收有助的非英譯研究學者的研究成果,將杜甫詩歌英譯研究成果及時在《杜甫研究學刊》及外語類學術(shù)期刊上發(fā)表,并出版相關(guān)專著。同時,進一步加強杜甫研究網(wǎng)站建設(shè)工作,及時更新其英譯研究動態(tài)。

        (4)翻譯學和文學的碩士生導師和博士生導師培養(yǎng)自己學生研究詩歌的興趣,以培養(yǎng)后備英譯研究人才,讓他們?yōu)榘ǘ旁娫趦?nèi)的詩歌英譯研究作出積極貢獻。

        (5)研究者可以聯(lián)系國內(nèi)相關(guān)譯者,采訪相關(guān)譯者,征集他們的手稿等,進行譯者研究和翻譯過程研究。

        (6)有機會出國訪學的研究者,可以利用在海外的時間,制作問卷和采訪海外讀者,以了解杜甫詩歌英譯的傳播和接受情況,強化影響研究。

        (7)積極構(gòu)建詩歌英譯研究的理論和方法體系,積極吸收其他學科有益的理論,例如哲學、美學、心理學、政治學等,嘗試將其應(yīng)用到杜甫詩歌英譯研究中去。

        總之,杜甫詩歌英譯研究是一項浩大的工程,需要廣大研究者長期不懈的努力。

        (本文是“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wù)費——人文社科科研基金”(項目號:YWF-11-06-41)的研究成果;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編號:12WYB024)資助。)

        注釋:

        ① 論文檢索時間為2011年4月23日;資料收集截止時間2010年12月31日。2011年發(fā)表的相關(guān)論文未統(tǒng)計在內(nèi)。

        ② 譯文1為楊憲益夫婦的譯文;譯文2為Fbreence Ayscouth的譯文;譯文3為許淵沖的譯文;譯文4為路易·艾黎的譯文;譯文5為吳鈞陶的譯文。

        〔1〕丁啟陣.百年歌苦知音代殊──論重新評價杜甫詩〔J〕.杜甫研究學刊,1999(3):1.

        〔2〕David Hawkes.A Little Primer of Tu Fu〔M〕Hong Kong:Renditions Paperbacks,1987.

        〔3〕Herbert A.Giles.Chinese Poetry In English Verse〔M〕. Shanghai:Kelly & Walsh,Limited,1898.

        〔4〕W.J.B.FLETCHER.GEMS OF CHINESE VERSE〔M〕.Shanghai:The Commercial press,1919.

        〔5〕W.J.B.FLETCHER.More GEMS OF CHINESE VERSE〔M〕Shanghai:The Commercial press,1925.

        〔6〕魏瑾.李杜詩篇的人文意蘊與英譯策略〔J〕.外語學刊,2009(3):105,107.

        〔7〕曹山柯,黃霏嫣.試論中國古詩詞的模糊性和可譯性障礙〔J〕.外語教學,2006(1).

        〔8〕鄭延國.杜詩《登高》五種英譯比較—兼談翻譯方法多樣性〔J〕福建外語,1995,Z1:97.

        〔9〕姚俏梅.從形式結(jié)構(gòu)與認知意義評析《登高 》的英譯〔J〕.賀州學院學報,2010(3):76.

        〔10〕吳欣.從《月夜》兩種譯文看譯詩“三美”之可行性.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J〕.2005(2):82-83.

        〔11〕鄒湘西.從及物性角度分析《春望》及其三篇英譯文〔J〕.海外英語,2010(8):284,286.

        〔12〕胡梅紅.淺析唐詩《春望》中的復(fù)義:五種英譯比較〔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1):88.

        〔13〕胡梅紅.組合關(guān)系和聯(lián)想關(guān)系在中國古典詩歌翻譯中的運用——以杜甫兩首詩為個案研究碩士論文.蘇州大學,2004.

        〔14〕郝稷.翟理斯《古今詩選》中的英譯杜詩〔J〕.杜甫研究學刊,2009(3):83.

        〔15〕賈卉.符號意義再現(xiàn):杜甫詩英譯比讀博士論文.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

        〔16〕劉曉鳳,王祝英.路易·艾黎與杜甫.杜甫研究學刊〔J〕.2009(4):99.

        〔17〕郝稷.艾思柯的中國情緣及杜甫翻譯.書屋〔J〕.2009(12):34-35

        〔18〕朱徽.唐詩在美國的翻譯與接受.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J〕.2004(4):85.

        〔19〕郁敏.中國古詩對美國“垮掉一代”詩人的影響碩士論文.東南大學,2005.

        〔20〕金啟華,金小平.仰止高山 別開生面——略論杜甫詩歌對美國詩人王紅公的影響〔J〕.杜甫研究學刊,2008(1):81,82,84.

        〔21〕何再三,涂凌燕.從格式塔心理學看杜甫詩歌的翻譯〔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0(3):95-96.

        〔22〕葉露.從哲學闡釋學的角度看王紅公的英譯杜甫詩碩士論文.華中師范大學.2007.

        猜你喜歡
        原詩英譯杜甫
        摘要英譯
        摘要英譯
        峨眉山月歌
        要目英譯
        社會科學家(2020年8期)2020-02-21 08:28:30
        要目英譯
        杜甫改詩
        絕句
        兒童繪本(2018年4期)2018-03-12 21:16:44
        改詩為文三步走
        杜甫與五柳魚
        杜甫的維穩(wěn)觀
        學習月刊(2015年3期)2015-07-09 03:51:14
        最新亚洲av日韩av二区一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91久久青青草原线免费|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芒果 | 又大又粗欧美黑人aaaaa片| av无码免费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午夜电影| 白白色发布视频在线播放| 成 人色 网 站 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性一交一乱一伦一色一情孩交| 久久福利青草精品资源| 自拍偷拍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久久网| 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在|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九九九免费观看视频| 老熟女高潮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国产一级片内射老| 亚洲性av少妇中文字幕|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 国产裸体歌舞一区二区| 欧洲一级无码AV毛片免费| 亚洲av香蕉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影院相关影片 |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入口 | 大ji巴好深好爽又大又粗视频| 真人二十三式性视频(动)| 无码91 亚洲| 李白姓白白又白类似的套路|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男同|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麻豆|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版|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欧美| 性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熟妇中文字幕日产无码| 亚洲av三级黄色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片在线观看| 粉嫩极品国产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视频专区九区| 九九久久自然熟的香蕉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