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進步,生物科學技術(shù)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已經(jīng)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無論是醫(yī)療,還是高科技材料生產(chǎn),都需要依賴生物技術(shù)。社會的需要自然也會反映到教育領域中,作為生物基礎教育的初中生物教育,對生物科技的發(fā)展意義重大。而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學習生物的基本目標是了解生物的基本構(gòu)成和生長規(guī)律,了解地區(qū)生物的基本概況,并能夠?qū)ι锟茖W技術(shù)有初步的認識,形成正確的生物科學觀。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能夠?qū)⑸锟茖W的基本概況,能夠?qū)⒄n堂教學的目標直觀地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能夠進行更有效的觀察和學習。
一、導入生活場景,呈現(xiàn)真實的生物知識
在生物教學中,教師為了能夠讓學生更有效地理解相關知識,除了要準備大量的材料,對理論知識進行闡述外,還需要從熟悉的生活場景著手,讓學生在生活中認識生物,學習生物,這是直觀教學的基本要義所在。任何知識都源于生活,因此,科學知識也應該從生活中吸取,何況生物科學本身就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例如,在進行“血液循環(huán)”這一章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與其從教材中按部就班地進行解讀,不如從學生的生活中尋找切入點,讓學生從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中體驗教學知識點,讓學生更直觀地面對生物。例如,教師可以設置這樣一個生活化的問題:“如果同學們不吃早餐或早餐吃得不好,那你們在上午第二節(jié)課后會有什么感覺?(稍作停頓)很多人會出現(xiàn)頭昏、心慌、四肢無力等現(xiàn)象,那產(chǎn)生這些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當學生進行思考,并且開始回答問題之后,教師再對學生的答案進行總結(jié),然后揭示所涉及的生物知識:糖類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zhì)。腦組織功能活動所需能量主要來自葡萄糖,而腦組織中含糖元極少,需隨時從血液中獲得葡萄糖。早餐不吃或吃得不好,在一段時間后,血糖濃度降低而得不到補充,腦組織和身體各部位得不到足夠的能量供應,因而出現(xiàn)上述現(xiàn)象。
二、利用形象比喻,拉進學生與生物的距離
在素質(zhì)教育環(huán)境下,教學應該逐步多元化、多樣化,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學的發(fā)展。教學內(nèi)容也應該豐富起來,這樣才能讓學生享受信息時代所帶來的好處。而教師在教學中就需要用開放的課堂、豐富的教學手段來闡述生物知識,保證學生能夠在課堂中學到更多的知識,獲得更多的啟發(fā)。而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各種形象比喻,能夠更生動、更形象地把相關的知識點闡述出來,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知識,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畢竟,生物科學作為獨立的學科,有著較為嚴謹?shù)睦碚擉w系,屬于較為前沿的、高端的科學技術(shù),這就給初中學生的生物學習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因為對許多學生而言,很多生物知識都是抽象的、甚至是陌生的,教師通過形象的比喻進行教學,可以拉近學生與生物知識的距離,能夠更直觀地將知識展現(xiàn)出來,能夠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綠色植物的一生》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把“人的一生”比作“植物的一生”,讓學生從人的一生來思考植物的一生:種子的萌發(fā)———植株的生長———開花結(jié)果———回歸自然。學生從思考“人的一生”那里會慢慢感悟到“綠色植物的一生”的整個發(fā)展過程,這樣既能夠讓學生從熟悉的知識著手,也能夠讓學生進行身份替換,更直觀地認識到植物一生的發(fā)展過程,從而能夠使學生加深記憶。
三、實物導入,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能力
直觀教學的另一種形式就是實物教學。通過實物的展示,讓學生進行觀察和思考,最終能夠把握相關的知識點。這是一種很有效的教學方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也收效甚佳。對大部分學生而言,生物就在生活中,但是由于缺乏生物知識,以及沒有相應的觀察和探索意識,導致學生們對身邊的生物“熟視無睹”,這也是學生在學習生物的過程中遇到困難的原因之一。生物學習需要觀察,需要思考,如果沒有觀察能力,沒有探索意識,那很難真正學好生物知識。所以,在直觀教育的理念中,實物展現(xiàn)是最核心的教學形式。
(作者單位:江蘇南京市百家湖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