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慶偉
(廣州市番禺區(qū)石碁人民醫(yī)院內(nèi)科,廣東 廣州 511450)
便秘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癥狀,既影響作息,又容易成為腦血管意外、心血管疾病等危急重癥的誘因[1]。筆者用中藥益氣潤腸方治療中老年人氣虛便秘30例,效果滿意,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0日于我院就診的中老年患者,所有病例診斷均符合2006年5月《功能性便秘羅馬Ⅲ》[2]所述中老年性便秘診斷標準和《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中氣虛便秘的臨床診斷標準。實驗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齡平均(56.4±5.4)歲,病程平均(24.3±3.3)個月;對照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齡平均(54.9±6.4)歲,病程平均(22.9±3.6)個月。兩組均予腸鏡、CT等檢查排除腸道腫瘤、炎癥性腸病等器質(zhì)性病變。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構(gòu)成、平均病程上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實驗組采用益氣潤腸方治療:黃芪25 g,黨參20 g,當歸12 g,陳皮15 g,白術(shù)20 g,何首烏18 g,麥冬20 g,杏仁10 g,桃仁15 g,火麻仁15 g,厚樸12 g,枳實12 g,炒枳殼12 g,白芍10 g,甘草8 g。于l 000 ml水中浸泡,煎取200 ml,頓服,每天2次。對照組口服杜密克,1包/次,每天3次。
1.3 評價方法 治療兩周后評估治療效果??傮w效果參照《中醫(yī)藥診斷療效標準》[3]中便秘療效標準:痊愈,大便正常,或恢復至便秘前水平,積分0分,伴隨癥狀消失;顯效,便秘顯著改善,間隔時間及糞質(zhì)接近正常,大便稍干而排便間隔時間<48 h,積分降低2/3,伴隨癥狀大部分消失;有效,排便間隔時間縮短1 d,糞質(zhì)干結(jié)改善,積分減少1/2,伴隨癥狀好轉(zhuǎn);無效,便秘及伴隨癥狀均無改善,積分無變化。具體排便相關(guān)指標包括排便困難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從輕松至無法自行排出劃為0~10分)、大便形狀評分(采用Bristol大便形狀評分)、排便所用時間、每周排便次數(shù)。并行以上指標的組內(nèi)、組間比較。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shù)據(jù)經(jīng)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值資料比較用配對t檢驗或成組t檢驗,等級資料用秩和檢驗,檢驗水準均為α=0.05。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效果比較 經(jīng)秩和檢驗,實驗組治療后效果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效果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排便相關(guān)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排便困難評分、排便時間均較治療前顯著縮短(P<0.05),治療前后差值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各項指標恢復均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患者治療后大便形狀評分、每周排便次數(shù)均較治療前顯著增加(P<0.05),治療前后差值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各項指標恢復均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排便相關(guān)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排便相關(guān)指標比較(±s)
注:*1組內(nèi)配對t檢驗,t=4.12,t=3.76,t=4.52,t=4.38,均有P<0.05,*2組內(nèi)配對t檢驗,t=3.11,t=3.12,t=3.98,t=3.21,均有P<0.05,*△前后差值組間比較成組t檢驗,t=4.21,t=3.98,t=5.24,t=4.12,均有P<0.05。
組別實驗組例數(shù)30對照組30測量時間治療前治療后前后差值治療前治療后前后差值排便困難評分(分)8.3±0.4 1.1±0.3 7.2±0.3*1 8.4±0.5 4.2±0.6 4.2±0.6*2*△大便性狀評分(分)1.4±0.2 4.1±0.3 2.7±0.3*1 1.5±0.3 2.5±0.3 1.0±0.2*2*△排便時間(min)40.2±5.3 5.3±2.0 35.1±4.3*1 41.5±5.4 24.9±5.2 17.6±4.1*2*△每周排便次數(shù)(次)1.9±0.5 6.4±0.9 4.5±0.7*1 1.8±0.6 4.3±0.9 2.5±1.1*2*△
3.1 慢性氣虛型便秘的治療概述 功能性便秘指大腸傳輸失常導致大便不通,周期延長;或雖周期不長,但糞干難排;或雖糞不干,但便而不暢。原因有大腸積熱、氣滯、痰濕阻滯、寒凝、陰陽血氣虧虛等[4-5]。在中老年人,脾肺氣虛所致大腸傳送無力,腸道失潤,糞干難排是最常見原因。陰氣虛者,如《癥因脈治·大便秘結(jié)論》指出:“年高陰耗,血燥津竭,大便秘結(jié)”[4]。陽氣虛者如《診余集·不食不便》所述:“河中冰凍不解,不能行舟,……陰結(jié)之癥,非溫藥安能奏效”[6]。所謂寒生滯腸,寒凝阻陽,津液不行,腸失傳送而形成便秘。便秘的治療,西醫(yī)通常采用各種瀉藥如液體石蠟油、硫酸鹽、乳果糖等,雖能很快奏效,但長期運用對胃腸道正常功能影響甚大,且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停藥迅即復發(fā),久之已形成對瀉藥依賴性,并可能帶來脫肛、肛周疼痛甚至肛裂等問題。中醫(yī)針對老年人陰陽失衡、氣血不調(diào)、臟腑功能低下的病機,應重在養(yǎng)氣血、潤干燥、調(diào)理中氣的同時,潤滑腸道而不是迅猛下泄,恢復腸道正常功能。本研究從上述理論出發(fā),探討氣虛便秘的施治之方。
3.2 益氣潤腸方治療氣虛便秘的特點 本研究顯示,實驗組用益氣潤腸方治療氣虛便秘總體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用西藥杜密克治療(H=6.56,P<0.05),實驗組治療后排便困難評分、排便時間均較對照組縮短幅度更為顯著(P<0.05),實驗組治療后大便形狀評分、每周排便次數(shù)均較治療前顯著增加,提升幅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筆者認為以上優(yōu)勢的取得有賴于本方能針對病情特點對癥下藥。方中黃芪、黨參補益肺氣、脾氣、腎氣,肺氣旺,轉(zhuǎn)化津液功能增強,脾氣盛,運化傳輸功能強健[6],腎氣旺,排泄水功能增強;當歸為血中氣藥,補血活血,氣血順則通便散結(jié);陳皮芳香醒脾,既生津止渴,又理氣健脾;麥冬性苦寒,可滋陰潤燥,利于排便;生何首烏潤腸通便,可以促進腸管蠕動瀉下;厚樸、枳殼調(diào)中理氣,雙向調(diào)節(jié)胃腸道功能;火麻仁、杏仁、桃仁均含油,可潤滑腸道,暢通大便,甘草調(diào)和諸藥。以上諸藥合用,共奏健脾益氣,潤腸通便之功,標本兼治,值得進一步臨床研究推廣。
[1]高激泳,彭建民,鄧金梅.針灸對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肛腸動力學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2010,2(11):20-23.
[2]張 丹,夏志偉.功能性便秘的羅馬Ⅲ標準[J].中國醫(yī)刊,2008,43(12):63.
[3]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6.
[4]羅金燕.慢性便秘診治新概念[J].中華消化雜志,2004,2(1):43-44.
[5]許學軍.益氣潤腸方治療虛證便秘(功能性便秘)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yī)藥資訊,2011,3(3):103-104.
[6]肖 泓,楊將領(lǐng).加味歸芍理中湯治療老年氣虛便秘118例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1,2(3):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