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瑱 陳姼姼 顏瓊枝
(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yī)院,上海 200072)
穩(wěn)定型心絞痛發(fā)病機制復雜,是很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目前公認ApoA1和ApoB的測定做為冠心病危險指標,分別被認為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保護因素和危險因素,而ApoA1/ApoB與冠心病危險因素呈負相關[1],測定其比值對動脈粥樣硬化的判斷和預測具有重要的診斷和預防意義[2]。益心方是國醫(yī)大師顏德馨教授治療心血管疾病有效驗方。筆者采用益心方對穩(wěn)定型心絞痛(氣虛血瘀證)患者進行治療,選擇ApoA1/ApoB為指標進行觀察,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與2011年5月至2011年12月上海市第十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住院患者共60例。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1993年《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3]和《血瘀證診斷標準的研究》[4]。西醫(yī)診斷符合參考文獻[5]診斷標準,且具有至少3個月典型勞累性心絞痛病史,心絞痛發(fā)作每周3次,經(jīng)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緩解。年齡18~80歲,符合冠心病心絞痛診斷者,符合冠心病中醫(yī)診斷及辨證者,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嚴重的冠心病急性梗死、嚴重心力衰竭患者(EF<35%),嚴重的高血壓未控制的患者,重度的心律失常(快速房顫、房撲、陣發(fā)性室速)患者,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患者,嚴重的肝腎功能損害及造血系統(tǒng)嚴重的原發(fā)病、精神病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婦女,過敏體質者,近2周參加其他臨床試驗者,準備施行PTCA或支架術者,3個月內(nèi)已經(jīng)實施心臟手術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及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病程9.20年;平均年齡(67.45±8.43)歲;對照組女性 14 例,男性 16 例;平均病程 8.16年;平均年齡(66.28±8.65)歲。 兩組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使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拜阿司匹林(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0.1 g口服,每晚1次;消心痛(硝酸異山梨脂片,上海復旦復華藥業(yè)有限公司)5 mg口服,每日3次等抗血小板聚集、擴冠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益心方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早晚服,4周為1個療程。益心方組成:黨參 15 g,黃芪 15 g,葛根 9 g,川芎 9 g,丹參 15 g,赤芍 9 g,山楂30 g,決明子30 g,石菖蒲4.5 g,降香3 g。血瘀甚于氣虛者,加三七粉2 g沖服;氣虛甚于血瘀者,改黃芪30 g;兼有氣滯者,加枳殼6 g,桔梗4.5 g;兼有陽虛者,加制附子9 g。
1.3 觀察項目 用循環(huán)酶法觀察治療前后ApoA1/ApoB的變化情況,儀器為全自動生化分析儀(Modular,Respons92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見表1。治療組治療后ApoA1/ApoB明顯升高(P<0.05);對照組治療后ApoA1/ApoB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組治療后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oA1/ApoB明顯上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治療前后ApoA1/ApoB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ApoA1/ApoB比較(±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ApoA1/ApoB治療組 治療前 0.874±0.153(n=30) 治療后 1.089±0.126*△對照組 治療前 0.856±0.207(n=30) 治療后 0.876±0.155
穩(wěn)定型心絞痛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冠心病常見的表現(xiàn)形式。此次筆者將顏老的益心方應用于氣虛血瘀證的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方中重用黨參、黃芪益氣養(yǎng)心為君,以培補中氣,輔以丹參、山楂、赤芍、三七活血通脈為臣,葛根、川芎升發(fā)清陽,降香、決明子降濁止痛,升降相應,其中川芎既可活血化瘀,又可行氣通滯,氣滯明顯者佐以枳殼、桔梗一升一降,疏暢胸中氣機,兼有陽虛者加用附子,振奮陽氣,通行經(jīng)絡,更與蒲黃氣血兼調,氣行血行,血行瘀除,引藥入心經(jīng)。諸藥相配,共奏益氣活血、通滯止痛之功?,F(xiàn)代研究表明,ApoA1及ApoB已經(jīng)成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發(fā)展的獨立危險因素[6]。而ApoA1/ApoB已經(jīng)成為公認的預測冠心病危險的有用指標,比單獨測定LDL-C或HDL-C更有意義[7]。通過研究結果可見,益心方能顯著升高穩(wěn)定型心絞痛(氣虛血瘀證)患者ApoA1/ApoB的比值,從而起到降低冠心病危險因素的目的。
[1]肖玉泉,許麗嬌.60例冠心病患者血清載脂蛋白A1和B的檢測分析[J].現(xiàn)代醫(yī)院,2009,9(3):84.
[2]Marcovina S,Packard CJ.Measurement and meaning of apolipoprotein AI and apolipoprotein B plasma levels[J].Intern Med,2006,259(5):437.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68-73.
[4]王階,陳可冀,翁維良,等.血瘀證診斷標準的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雜志,1988,8(10):585-589.
[5]黃振文,崔天祥.實用臨床心臟病學[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1997:194.
[6]Fujino A,Watanabe T,Kunii H,et al.Lipoprotein (a) is a potential coronary risk factor[J].JPN Circ J,2000,64(1):51-6.
[7]胡良皞,秦永文.載脂蛋白B對冠心病的預測優(yōu)于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J].重慶醫(yī)學,2007,36(17):1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