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勇
國外學者早于五十年代就提出了經(jīng)皮擴張氣管切開術(PDT),經(jīng)過不斷改進,目前技術已比較成熟,具有簡便、切口小、組織損傷小、手術耗時短的特點,對危重患者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但在國內(nèi)外廣泛應用的過程中,無法回避面臨的一個問題,其操作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造成患者缺氧和急性窒息的發(fā)生率較大。保留氣管插管下進行經(jīng)皮擴張氣管切開術,即術前要求在氣管插管的條件下,原氣管插管保持不動,無需預先退管,直接進行手術操作。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08年10月-2012年2月筆者所在醫(yī)院ICU有氣管切開指征無明顯禁忌證的PDT患者,分為兩組。A組為隨機選取2010年6月始開展的保留氣管插管下進行PDT的病例50例,B組為隨機選取未進行此方法的50例常規(guī)PDT病例。
1.2 術前準備 A組:患者在氣管插管、機械通氣的條件下進行;呼吸機氧濃度調(diào)至100%,以提高患者的氧儲備;做好心電、血壓、血氧飽和度監(jiān)測;吸除氣道、鼻咽、口腔分泌物;充分鎮(zhèn)靜。B組:機械通氣者同A組。非機械通氣者給予中高流量吸氧,清理鼻咽、口腔分泌物;同樣做好生命體征監(jiān)測;可適當給予鎮(zhèn)靜,但需注意呼吸抑制。兩組手術器械均為益心達經(jīng)皮擴張氣管切開手術包。
1.3 手術操作 A組:患者取平仰臥位,無頸部疾患禁忌者墊高肩部,仰頸,頭頸部位保持中線位,以便更好暴露頸前區(qū)域和氣管。定位于環(huán)狀軟骨下緣或頸前部第2、3氣管環(huán)正中線體表投影位置,頸前皮膚消毒鋪巾。予以2%利多卡因局麻,在定位處作一約1.5 cm的皮膚橫切口。用包內(nèi)的針筒吸取2 ml利多卡因,接上穿刺套針,在切口正中向胸骨切跡方向平冠狀面約45°進針,進針過程輕柔,持續(xù)保持負壓,見大量氣泡溢出后,固定針套,拔出針芯,沿針套置入導絲(若穿中插管導管的氣囊是無法置入導絲的,術前應估計氣囊的位置,必要時可解放氣囊),拔出針套,依次從小到大用擴張子沿導絲旋入擴張至氣管內(nèi),再用擴張鉗沿導絲進一步橫向擴張切口和氣管前壁創(chuàng)口。擴張充分后,可以看到氣管內(nèi)的插管導管,讓助手把插管導管退到氣管前壁創(chuàng)口以上(退管時牙墊可能也會隨著退出,需注意重新安放牙墊,避免患者咬管)。將專用氣管套管沿導絲置入氣管內(nèi),拔出套管管芯,檢查氣道通暢后,拔出導絲和原插管導管,固定氣切套管和接呼吸機。
B組:手術操作基本同上。不同的是,機械通氣者在穿刺前便把氣管插管退到穿刺點以上,非機械通氣者則無退管這一步。
1.4 研究方法 采取前瞻性隨機性研究方法比較兩組病例的缺氧發(fā)生率、急性窒息發(fā)生率、更改外科切開病例數(shù)等。其中血氧飽和度低于90%視為缺氧;出現(xiàn)缺氧、肺部濕啰音突然增多、氣道吸出超過20 ml的血性物視為急性窒息。
A組除1例傷及甲狀腺大出血而難以壓迫止血需改外科切開止血外,其余均順利完成。B組共有11例缺氧,其中2例為氣管插管退管后,患者煩躁導致意外脫管造成,大部分為未行氣管插管而直接切開的腦科患者;6例由于出血多,血液進入氣道引起急性窒息表現(xiàn),其中2例出現(xiàn)了心跳驟停,需心肺復蘇搶救;5例需更改外科切開,包括3例大出血窒息和2例氣管軟化塌陷、多次無法穿中的患者。見表1。
表1 兩組相關情況比較 例(%)
從表1可以看出,A組手術風險要明顯低于B組。當然,術者的熟練程度對結果會有一定影響。
PDT雖然有著較多的優(yōu)點,但同時也存在著不足。以往在給原有經(jīng)口或經(jīng)鼻氣管插管、需長時間的機械通氣進行呼吸支持的患者做PDT時,需將氣管插管解放氣囊后退到穿刺點以上,退管者若把握不好,很容易造成管道脫出,使術者處于非常被動的境地,尤其是遇到對呼吸機要求較高者和ARDS患者,大大增加了死亡風險。由于PDT并非在明視下進行,其操作有一定的盲目性,容易誤傷甲狀腺和一些大血管,造成大出血。若不能及時成功置管,血液易經(jīng)瘺口進入氣道,形成凝血塊,引起缺氧和窒息,而且對于部分有氣管塌陷的患者,穿刺或擴張若力度把握不好,可能會造成氣管后壁損傷甚至穿孔??梢奝DT在緊急建立人工氣道的應用中有著局限性。經(jīng)口或經(jīng)鼻氣管插管的患者,由于氣囊的支撐作用,氣管內(nèi)壁與插管之間是有足夠的間隙進行穿刺和擴張操作,無需預先退管。這樣避免了操作過程意外脫管的風險和尷尬。但穿刺時不要過于用力,需注意不要穿到插管里。保留氣管插管下進行PDT有較多的優(yōu)勢:(1)手術過程始終保證氣道的通暢,保證患者的供氧,尤其是高水平PEEP或高通氣條件的患者,會大大提高手術的安全性;(2)由于氣管導管和其氣囊的阻隔作用,即使穿刺誤傷甲狀腺和一些大血管,也不必過于擔心凝血塊進入氣道,引起窒息;(3)氣管導管的支撐作用可以使到氣管的解剖更加清晰,定位更加準確,以免穿到環(huán)甲膜或環(huán)狀軟骨,這些位置都是鈣化率較高的地方,會給擴張和置管帶來困難;(4)杜絕氣管后壁損傷或穿孔這一并發(fā)癥的發(fā)生;(5)在保證患者通氣的情況下,手術可以從容操作,即使術中出現(xiàn)意外或并發(fā)癥,也能及時搶救處理,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術者的壓力。
可見,在保留氣管插管下進行手術操作,可將PDT的操作安全性提高一個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