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濤
(河南省長垣縣人民醫(yī)院外一科,河南 長垣 453400)
臨床上對于胃底賁門癌的治療方法基本上分為兩種,一種為經胸腔聯(lián)合手術切除法和經腹腔聯(lián)合手術切除法[1]。由于前一種方法,手術過程中會對患者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及呼吸系統(tǒng)造成一定的影響,因而對患者的身體狀況要求較高。同時由于手術的創(chuàng)口較大,術后患者易出現(xiàn)一系列的并發(fā)癥。而經腹腔聯(lián)合手術治療法可改善以上的情況。筆者就胃底賁門癌的手術治療方法進行了臨床研究分析,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1年2月來我院接受胃底賁門癌治療的89例患者的臨床治療資料。其中男性患者68名,最高年齡76歲,最低年齡31歲,平均年齡(46±3.2)歲;女性患者21例,最高年齡67歲,最低年齡31歲,平均年齡(43±3.5)歲。這89名患者中,其中59名患者經過手術證實癌癥病灶以侵犯胃食管連接線(CEJ)以上1cm,30名患者證實CEJ以下。
1.2.1 手術方法
這89名患者均采用經腹腔聯(lián)合手術治療法進行手術治療。具體為:手術前對患者給予靜脈營養(yǎng)支持,增強患者的體制,并維持患者的水浴電解質平衡。手術前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操作。手術切口取患者上腹部正中,向上切除患者的劍突。打開患者腹腔后,探查患者腫瘤的大小、胃及患者食道下段受侵害的范圍。將患者的胃結腸韌帶剪開,探查患者腹主動脈及脾臟、胰腺有無粘連或浸潤?,F(xiàn)將患者的胃部游離,根部結扎并同時切斷胃左動、靜脈。手術過程中注意保護患者的脾臟。將患者左冠狀韌帶前葉剪開,使賁門及食管下段充分的暴露出來,將賁門食管周圍與橫隔淋巴結予以清除。胃在腫瘤遠端5cm以上位置切除,手術過程中堅持無瘤原則,將連同分離的大網膜和淋巴結等一并除去,使用吻合器將遠端為與食管下段吻合。
1.2.2 術后治療方法
手術過程中與患者空腸上段30cm以上位置放置多空消化道營養(yǎng)管。與患者手術結束后的第2天,經此營養(yǎng)管給予患者高熱量、高維生素、高蛋白質(逐步增加蛋白質含量)的營養(yǎng)液。手術結束后給于患者常規(guī)的供氧,護理工作人員鼓勵患者早日進行下床活動。
89名患者其中29名患者接受了全胃切除,60例患者接受了次全胃切除。手術后,手術結束后其中3名患者出現(xiàn)吻合口瘺,占3.37%,5名患者出現(xiàn)吻合口狹窄,占5.62%,5名患者出現(xiàn)反流性食管炎,占5.62%。詳細結果見表1。89名患者平均住院3周,3周后均正常出院。
表1 89名患者手術治療結果匯總[n(%)]
經腹腔聯(lián)合手術治療法在進行胃底賁門癌切除時,一方面既保證了最大限度的將患者的腫瘤部位完全切除[2],另一方面又減少了患者在手術過程中所受到的創(chuàng)傷及術后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該方法特別適合老年人群及患有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手術結束后使用吻合器進行吻合,操作簡單方便,有利于患者上切斷長度的延長,減少了手術切緣殘留的腫瘤組織,且吻合時間較短[3]??捎行У目朔浶厍宦?lián)合手術治療方法的弊端。
本次通過對近5年來我院接受胃底賁門癌治療的患者的臨床治療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發(fā)現(xiàn),經腹腔聯(lián)合手術治療法的臨床治療效果顯著,患者術后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較少,僅有3名患者(3.37%)出現(xiàn)吻合口瘺、5名患者(5.62%)出現(xiàn)吻合后狹窄、5名患者(5.62%)出現(xiàn)反流性食管炎。
總之,經腹腔聯(lián)合手術治療法對于胃底賁門癌的手術治療有著重要的臨床治療意義,值得進行進一步的臨床推廣研究。
[1]許新峰,李東輝,韓世全,等.單純經腹部切口手術治療胃底賁門癌106例臨床分析[J].醫(yī)學信息,2009,24(9):6074-6075.
[2]王舒寶,陳峻青,劉允怡,等.進展期(Ⅱ、Ⅲa)胃癌的治療[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1,21(7):385.
[3]單吉賢,陳峻青,王舒寶,等.胃癌ABC根治度與預后關系的評價[J].中華腫瘤雜志,1999,21(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