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 秦澎湃 熊芳 黃斌 李志祥
(北京市肛腸醫(yī)院 北京 100032)
肛瘺是肛腸外科的常見病多發(fā)病,也是手術復發(fā)率較高的疾病,超聲檢查因其操作簡單,無痛苦,準確率高等優(yōu)點被應用于肛瘺的診斷中。360°旋轉探頭與端掃式腔內超聲探頭均可以進行肛瘺術前的診斷與評估,但兩者的換能器成像方式,掃查角度,圖像特點多有差異。360°旋轉探頭的圖像為肛管橫斷面圖像,臨床醫(yī)師根據連續(xù)的橫斷面的影像變化可以更好確定肛瘺的形態(tài)、位置,本文將兩種超聲檢查應用于肛瘺患者,進行了對比分析,探討它們在肛瘺診斷的靈敏度以及各自對臨床醫(yī)師手術的指導作用中存在的差異。
1.1 研究對象 2009年2月1日至2009年7月30日收住我院擬行手術治療的肛瘺患者200例,按照日期分兩組,單日以360°旋轉探頭進行檢查(旋轉組),雙日以端掃式腔內超聲探頭進行檢查(端掃組)。旋轉組103例,其中男76例,女27例,年齡37.4±11.1歲。端掃組97例,其中男73例,女24例,年齡36.3±10.0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 檢查前無需腸道準備,患者左側臥位,常規(guī)肛門視診及指診。
旋轉組:使用360°旋轉探頭(ALOKA ssd-4000超聲儀,探頭頻率7.5MHZ)進行超聲檢查,將直腸腔內360°旋轉探頭緩慢插入肛管,距肛緣4cm左右,確定并固定探頭方位后緩慢外撤探頭,沿肛管全長連續(xù)掃查顯示肛管肛周組織結構。圖像選取從顯示瘺道回聲開始,沿肛管從深至淺約每0.5cm間距留取一張肛管直腸橫斷面圖像,直至瘺道從探頭焦距范圍內消失,并在相應位置作出標記。
端掃組:應用端掃式腔內超聲探頭(LOGIC PRO400超聲儀,探頭頻率7MHZ)檢查,于肛管直腸內及肛周組織掃查顯示肛管肛周組織結構,記錄數據、陽性圖像。
1.3 觀察方法 兩種檢查均記錄肛瘺Parks分型、主支、分支和內口的數據,指導臨床醫(yī)師術前制定手術方案,術后與肛瘺手術結果對照。臨床醫(yī)師參考超聲報告設計手術方案進行手術。醫(yī)師記錄:①設計的手術方案及實際手術方法符合程度;②超聲對臨床醫(yī)師在手術中的幫助程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包分析,計量資料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和Fisher確切概率法。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種超聲提示肛瘺主支Parks分型與手術探查分型符合情況比較 采用360°旋轉探頭超聲檢查的103例患者,其中括約肌間瘺87例,經括約肌瘺13例,括約肌上瘺3例。采用端掃式腔內探頭檢查的97例,其中括約肌間瘺81例,經括約肌瘺12例,括約肌上瘺4例。分別與手術探查肛瘺分型情況進行對比,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種超聲肛瘺主支Parks分型與手術探查分型符合情況比較[n(%)]
2.2 兩種超聲提示肛瘺有無分支情況與手術探查符合情況比較 分別采用兩種超聲對肛瘺有無分支情況進行觀察,并與手術探查符合情況進行對比。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種超聲提示肛瘺有無分支與手術探查符合情況比較
2.3 兩種超聲提示肛瘺內口位置與手術探查符合情況比較 分別采用兩種超聲對肛瘺內口位置情況進行觀察,并與手術探查符合情況進行對比。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兩種超聲提示肛瘺內口位置與手術探查符合情況比較
2.4 兩種超聲檢查對手術醫(yī)師幫助程度比較 觀察兩種超聲檢查結果對手術醫(yī)師的幫助程度,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4。
表4 兩種超聲檢查結果對手術醫(yī)師的幫助程度比較[n(%)]
直腸腔內超聲在區(qū)分急性慢性化膿性疾病、評估括約肌結構的完整性等方面發(fā)揮的重要作用,現已成為結直腸外科醫(yī)生首選的診斷檢查手段。它提供的證據可以幫助肛腸外科醫(yī)生正確選擇治療方案、及時評價實施治療的效果,減少術后復發(fā)[1]。
根據瘺管與括約肌的關系將肛瘺主要分為:括約肌間型,經括約肌型,括約肌上型及括約肌外型,即肛瘺Parks分類[2]。正確地評估瘺道與括約肌關系已經成為如何正確選擇手術方式,盡可能保存括約肌,避免術后大便失禁的重要因素[3]。
360°旋轉探頭與端掃式凸陣腔內探頭因成像角度不同顯示的不同類型的肛瘺圖像存在區(qū)別,兩者對臨床的肛瘺的定性診斷都較準確。但是直腸腔內360°旋轉探頭得到連續(xù)的肛管直腸及周圍組織的橫斷超聲影像,臨床醫(yī)師通過橫斷面形態(tài)變化,確定肛瘺的位置走行,同時還能看到超聲醫(yī)師為臨床醫(yī)師提供外口標記(肛管象限,距離)、內口標記(肛管象限,高度)、主支的走行(方向,曲直)、可能存在的次級分支(數量,方位),并判斷瘺道與括約肌關系。使臨床醫(yī)師獲得肛瘺內口、瘺管、次級分支、肛門直腸括約肌及周圍組織解剖形態(tài)學的信息。對于特殊復雜病例還可以存儲動態(tài)圖像,臨床醫(yī)師可以通過網絡調取查看,指導制定手術方案,提高手術成功率,縮短康復時間,降低術后復發(fā)率和肛門括約肌損傷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種探頭在肛瘺的診斷中獲得的內口、主支、分支及慢性膿腔的數據與手術結果對比的準確性無明顯差異,均能夠對臨床的肛瘺定性診斷提供較準確的信息。360°腔內旋轉探頭能夠為臨床醫(yī)生提供準確的肛管斷層解剖學信息,準確顯示肛瘺走行變化及位置關系,連續(xù)的斷層圖像給外科醫(yī)師提供類似 MRI的三維效果[4~6],可以為臨床醫(yī)生提供更多的肛瘺解剖信息,增加手術的精確性提高手術成功率。
[1]Milone M,Pesce G,Leongito M,et al.Role of endoanal ultrasonography in reducing anal fistula recurrence[J].Chir Ital,2009,61(4):461-465.
[2]Parks AG,Gordon PH,Hardcastle JD.A classification of fistula-in-ano[J].Br J Surg,1976,63:1.
[3]Ratto C,Grillo E,Parello A,et al.Endoanal ultrasound-guided surgery for anal fistula[J].Endoscopy,2005,37:722-728.
[4]Gravante G,Giordano P.The role of three-dimensional endoluminal ultrasound imaging in the evaluation of anorectal diseases:a review[J].Surg Endosc,2008,22(7):1570-1578.
[5]Sudo?-Szopińska I,Ko?odziejczak M,Szopiński TR.The accuracy of a postprocessing technique-volume render mode-in three-dimensional endoanal ultrasonography of anal abscesses and fistulas[J].Dis Colon Rectum,2011,54(2):238-244.
[6]Garcés Albir M,García Botello S,Esclápez Valero P.Evalu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endoanal endosonography of perianal fistulas and correlation with surgical findings[J].Cir Esp,2010,87(5):299-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