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家書
——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中的媒體使命研討會”嘉賓發(fā)言摘要
陸小華 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wǎng)總編輯
新媒體時代,報紙不再是最快速、最豐富的信息提供者,人與人之間也不再是簡單的人際溝通,而是通過微博、微信、社區(qū)、博客等媒介達到的平臺式溝通、分享式傳播。在這種情況下,報紙就應該由原來的靜態(tài)運行轉為動態(tài)運行,即通過組織活動、制造話題等使自身成為一個新的傳播中心,以一己之力,推動社會泛起波瀾,這就是新媒體時代,傳統(tǒng)媒體在推動社會溝通中需要被賦予新的使命和新的方法。
報紙是信息的載體,也是思想、觀點的載體。報紙要在當今社會發(fā)揮作用,不僅是報道傳播者,更應該是發(fā)現(xiàn)者,是社會活動的新型組織者和推動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城市家書”使《新商報》凸顯了這樣一種特質,彰顯了一個媒體的見識和眼光,也體現(xiàn)了一個媒體的社會責任。我建議“城市家書”活動繼續(xù)做下去,成為常態(tài)化,使之成為《新商報》的一張深入人心的名片。
一個為城市建言的活動,最主要的是好形式和好平臺,還有政府的支持。大連《新商報》的“城市家書”把這幾點都結合起來了,獲得了很高的參與度和美譽度,使得大家能夠有機會、有平臺發(fā)表自己對一座城市的看法。
難能可貴的是,《新商報》起到了引導的作用。一般情況下,民眾所發(fā)表的意見不見得都是理性和建設性的,《新商報》引導“城市家書”活動向著理性化、建設性、健康的方向發(fā)展,與此同時政府部門也在其中起到了推動、支持的作用,并積極落實民眾所提意見、建議。這兩方面的作用非常大,否則這個活動就不會有如此好的效果。
城市發(fā)展迅速,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卻越來越疏遠。大連通過“城市家書”組織了很多文化活動,使人們在活動中增強了互動與溝通,并進一步促進了城市文化的發(fā)展。
雖然“城市家書”活動在城市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中作用積極,但一個城市或者社會的健康發(fā)展,僅僅依靠媒體的力量還遠遠不夠,應該在媒體之外,提供更多的民眾意見表達渠道。因此,“城市家書”應該有一個長效機制,使這項活動能夠長期持續(xù)開展下去,除此以外還要考慮進一步完善城市管理制度建設。
夏建中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社區(qū)建設和社區(qū)服務工作專家顧問
崔保國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媒體作為社會公器有四種功能,一是社會監(jiān)督功能,二是社會協(xié)調功能,三是文化傳承功能,四是娛樂功能。“城市家書”是用了和風細雨的方式,回歸了報紙媒體的社會公器作用。
一座城市的文明在于風氣的建設,而城市管理者的勇氣是文明的最大推手?!俺鞘屑視笔亲屖忻駞⑴c市政、參與城市建設,“城市家書”實際上就是把市民意識提高、恢復、建設起來了。另外,政務是需要評議的,改變政府管理,實際上就是把輿論的尺度抬高、放寬一點,讓大家可以議論、評論政務,做得好的,大家給予表揚,做得差的,大家提出意見。“城市家書”體現(xiàn)了媒體的社會責任,而大連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推動,又讓這個活動卓有成效。
據(jù)我所知,大連市是全國為數(shù)不多的城市居民自豪感比較強的城市,而這正是發(fā)動群眾參與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的重要基礎,“城市家書”十分恰當?shù)爻晒\用了這個特點。
首先,“城市家書”搭建起了一個政府和群眾之間有效溝通的橋梁,雖然它并不是一個全新的創(chuàng)舉,但是它的獨創(chuàng)之處在于投注了情感,走溫情路線,這一點是獨一無二的。其次,在媒體和讀者之間的互動方面也很有新意。第三,在搭建互動平臺方面借鑒了新媒體的特點,廣泛地征集讀者的意見,即用戶創(chuàng)造內容,將傳統(tǒng)媒體的特點揚長避短。
希望這種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嘗試能夠持續(xù)下去,進一步推動市委市政府的政務公開和透明,給讀者更多的版面、更多的反映渠道,促進市民積極參與。同時,希望能夠加強民間智慧的提煉,促進民間組織成長?!俺鞘屑視被顒拥某晒?,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座城市有開明開放的管理者,這是民主政治的開端。從社會管理的角度來說,民主也就意味著城市管理者不要承擔太多的管理責任,而要讓社會更多地進行自我管理,所以我建議“城市家書”應該有意識地往這方面努力。
姜軍 中國新聞出版報社社長中國新聞出版?zhèn)髅郊瘓F有限公司董事長
吳珺 《人民日報》理論部主編
在社會公共管理體系中,政府往往扮演著主角,而很難看到媒體的身影,大連《新商報》的“城市家書”將媒體與社會管理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這是媒體發(fā)展過程中的創(chuàng)新,也展現(xiàn)出當今媒體對自身使命的進一步認識。
當社會管理的矛盾出現(xiàn)時,最關鍵的是如何解決,“城市家書”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它一方面如同顯微鏡,注重關注個體民生存在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往往又具有普遍性,能夠引起廣泛共鳴;另一方面,又如同望遠鏡,以長遠的目光為讀者分析問題發(fā)展的態(tài)勢。這兩者的相互作用讓“城市家書”傳遞出的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昂揚力量。
很多媒體在選擇報道問題時,往往抱著本末倒置的態(tài)度,為了吸引讀者眼球而爆料或故意炒作某些新聞,這并不是從為市民解決問題角度出發(fā),這樣做只會激化矛盾,帶來負面的影響和效果。從某種意義上說,“城市家書”是真正站在了市民階層的立場,從這樣的角度出發(fā),自然會成為社會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平臺,成為政府解決問題的有效機制。
當今的城市管理已經(jīng)不能與過去同日而語,如何做到城市管理者、市民中的精英階層,以及普通市民都能實現(xiàn)自身訴求的暢通表達和對接,是對現(xiàn)代城市管理提出的“三位一體”的新要求,而“城市家書”活動正恰如其分地做到了這一點。
大連市在“大討論”背景下開啟的“城市家書”活動,一方面體現(xiàn)了大連市委、市政府城市管理水平的高超,這既表現(xiàn)在他們用心聆聽市民的訴求、用行動落實市民的意見,同時也表現(xiàn)在他們有決心將“城市家書”模式整合成系統(tǒng)去完成;另一方面,“城市家書”還體現(xiàn)出大連市民對城市建設的責任心,反映出這座城市的凝聚力。
雖然很多城市都舉辦過類似的活動,但大連的“城市家書”卻是最成功的。首先,“城市家書”是寫給大連這座城市的,對于廣大市民來說,大連就是家,一下就拉近了城市與市民的距離,調動了大家關心城市的積極性;其次,“城市家書”還是寫給大連政府的,這樣又在市民與政府間搭建了相互溝通的橋梁,暢通了民意表達渠道,為政府解決市民訴求找到了更加便利的平臺;最后,體現(xiàn)出媒體人在當下參與城市管理的新渠道,就是通過“城市家書”連接了各方訴求??傊m然“城市家書”從最平常也最樸實的市民來信出發(fā),但卻創(chuàng)造了城市管理領域的新高度。
劉擁軍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副院長
王林 《法制晚報》總編輯
“城市家書”系列報道一方面體現(xiàn)了指令性報道的創(chuàng)新,另一方面體現(xiàn)了媒體的輿論監(jiān)督作用,選題切口小,但特別實。這個活動的成功,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作為讀者,沒有道理花錢買一份僵硬的報紙,我認為“城市家書”的成功主要在于兩方面,首先是能夠把政府想要的內容和老百姓想看的內容找到一個契合點,其次是城市管理者的支持和推動,這給所有都市報樹立了一個典范。
在“城市家書”活動開展過程中,城市管理者給了媒體很大的空間,這種鼓勵對指令性報道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值得其他城市管理者學習和借鑒。今后,可以考慮把“城市家書”活動滲透到每個區(qū)縣的層面,做得越實對都市報來說越有活力。另外,“城市家書”已經(jīng)成為一個很好的品牌,建議導入一些微博互動、微直播等方式,使活動更即時、更有效。
當前中國的社會管理有兩大制約因素,一是城市化,二是城市管理機制本身。目前中國城市化已經(jīng)達到50%以上,此外,社會人的組織方式發(fā)生了變化,傳統(tǒng)的組織形態(tài)可以把所有人都緊密地納入組織機構中,但現(xiàn)在恰恰是“被組織化”的發(fā)展結構,即大多數(shù)人要主動找到他是哪個組織的。
在此背景下,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應該更注重社會的自律,主要的創(chuàng)新方向是如何調動全社會各方面的能力,這就要依靠媒體把社會上的一些組織力量調動出來、聚合起來。同時,也應看到媒體的使命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當今的媒體僅僅是眾多信息傳播渠道和信息源之一,必須和其他各種信息源爭奪社會公眾的關注、爭奪話語權,媒體的功能與過去相比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因此媒體應當不僅作為一個資訊傳播的機構,應該經(jīng)常發(fā)起一些話題,成為提供權威觀點的平臺。
宋建武 中國政法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守常 大連市委督查室主任
我在大連市委督查室工作了十年,《關于“城市家書”意見建議落實整改情況的報告》是我寫過的最長的一份報告,整整70頁。大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城市家書”中民眾所提意見建議,于2012年2月18日以市委辦公廳、政府辦公廳名義下發(fā)了《“城市家書”整改責任分工方案》,同時下發(fā)文件,要求對馬上能解決的問題要及時解決;對比較復雜,需要一定處理過程的問題,要明確解決的步驟、方法和時間;對目前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和需要進行研究和探討的,要實事求是加以說明。
為了把整改工作做好,大連市委市政府要求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對各個單位落實整改方案的情況進行督查,并且要求各整改單位在3月底以前報告整改情況。4月份,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對各個報告逐條進行了核查,又會同宣傳部和《新商報》對171個問題的意見建議人進行了查找,我們共聯(lián)系到77名意見建議人,涉及171個問題當中的96個問題,大家對反饋結果紛紛表示滿意。
繼“城市家書”活動成功后,市委提出要創(chuàng)建大連民意網(wǎng),讓大連市民隨時能夠通過這個平臺提出意見和建議。大連民意網(wǎng)從2011年12月29日正式開通至今,共收到市民留言23260條,經(jīng)過辦理回復了22424條,回復率為96%,市民滿意度為92.5%,在不到8個月的時間,市民瀏覽量達到了249.8萬人次。
根據(jù)“城市家書”的整改和民意網(wǎng)工作體會,我們意識到要不斷在創(chuàng)新工作機制上下工夫,促進百姓意見建議整改到位,問題解決到位。下一步,我們要探索把市民留言辦理回復工作納入考核體系,讓百姓意見和建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結果。
宋金倫 大連市企業(yè)發(fā)展研究會秘書長
經(jīng)營群體并不僅僅關注經(jīng)濟條件,而更看重城市主人翁意識,他們希望參與到城市的管理中來。雖然這是經(jīng)營群體的普遍希望,但是操作起來難度卻很大,而“城市家書”的出現(xiàn)恰恰為經(jīng)營群體的這一需求提供了可操作性。
去年9月份,“城市家書”活動就曾收到多位民營企業(yè)家的來信,他們分別從動漫產(chǎn)業(yè)、影視文化行業(yè)、廢棄物回收等領域注解了大連經(jīng)濟的發(fā)展?!俺鞘屑視币环矫媸鞘忻裉嵋庖娊ㄗh的平臺,另一方面創(chuàng)造了無形經(jīng)濟價值。大連很多企業(yè)家并不僅僅關心自身企業(yè)的經(jīng)濟狀況,更關心這座城市未來的發(fā)展,如果一座城市能為他們提供所希望的社會氛圍,自然就能吸引更多企業(yè)家來到這里經(jīng)營,從而創(chuàng)造更多的經(jīng)濟價值。這正是“家書”創(chuàng)造的無形經(jīng)濟價值的意義所在。
作為一名城市新移民,初來大連遇到困難時自己在家急得團團轉,卻不知道應該找誰去反映、解決,所以看到“城市家書”的第一時間,我便迫不及待地將心里話敲下了幾千字的長信,就這樣我的信成為了“城市家書”活動收到的第一封來信。
我想無論問題能不能解決,至少我找到了可以傾訴的渠道,訴求傳達出去,就有了解決的希望。
我在信中提及了房價、公積金、交通等許多當下敏感的話題,讓我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信不但得到了全文刊登,而且得到了相關部門的具體答復。那段時間,每當遇到困難時,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給《新商報》“城市家書”活動寫信。
有了這樣的表達渠道,生活在大連的我覺得很踏實!
付姍姍 第一封“城市家書”的來信人
相關鏈接:中央媒體關注“城市家書”
2148封“城市家書”成干群溝通平臺
新華社大連10月25日專電(記者 傅興宇)在經(jīng)歷了“7·16”等重大環(huán)境事件后,大連正努力開掘干群溝通渠道,找準發(fā)展方向。
25日出版的大連《新商報》,刊登了遼寧省委常委、大連市委書記唐軍的來信。早上7點多,在大連星海人家小區(qū)附近的一個報攤上,幾個市民正在閱讀這篇不足800字的信件,他們認為唐書記在信中談到的“要暢通民意表達渠道、解決百姓實際問題、凝聚未來發(fā)展共識”這幾句話“講得非常好”。
記者了解到,這是這家都市報9月7日推出“寫給大連的一封信”(又稱“城市家書”)這一民意民智征集活動以來收到的第2149封市民來信。
9月8日,大連《新商報》“城市家書”刊登了首封來信:《一個80后的心里話》。老家在黑龍江的大學畢業(yè)生付姍姍,對大連房價、住房公積金和公共交通等提出批評和建議,從而為“城市家書”的真情流露定下基調。
“城市家書”像雪片一樣飛來,再現(xiàn)了大連人對這座城市的真情和熱愛。
繼付姍姍之后,9月20日,知名作家、大連人鄧剛給“城市家書”寫了一封《別讓經(jīng)濟大潮“攪渾”了大海》的來信。他在信中直言:“大連人過去引以為自豪的美麗景觀:黑石礁、星海公園、老虎灘,石槽、小平島等海濱,自然風光慢慢被吞噬,海水變質,到了炎熱的夏季,有時散發(fā)出令人作嘔的異味……所以我們不能不重新審視,我們大連的自然生態(tài)和人文生態(tài)狀況了?!?/p>
唐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大連正處在城市轉型、發(fā)展方式轉變、群眾各種訴求交織的時期。市委、市政府為暢通民情民意表達,解決實際問題,于9月初在全市開展“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凝心聚力建設富庶美麗文明大連”大討論活動。“城市家書”為黨委、政府與市民溝通搭建了一個富有創(chuàng)意的好平臺,那里提出的許多批評和建議非常真誠,讓領導者傾聽到了市民的聲音和訴求,對科學發(fā)展大有好處。
最早在“城市家書”中批評大連人才問題的人、遼寧師范大學教授謝景芳等表示,大連城市管理者虛心傾聽民情民意的胸懷和善于運用媒體的領導方式,將使大連發(fā)展得越來越好。
重視百姓關切 凝聚發(fā)展共識
大連“城市家書”彰顯城市文化
《人民日報》大連10月29日電(記者 王金海)遼寧省大連市民目前正流行寫“城市家書”。2000多封情真意切、飽含真知灼見的“城市家書”,是廣大市民參與今年9月初開始的“凝心聚力建設富庶美麗文明大連”大討論,為建設文明大連、打造文化大連獻計獻策的成果。
“文化興城市,家書抵萬金。每封來信都有沉甸甸的含金量,表現(xiàn)出600萬大連人對城市的熱愛。我們要認真接納一封封直言不諱、批評建議的家書,暢通民意表達渠道,解決百姓關切問題,凝聚未來發(fā)展共識?!边|寧省委常委、大連市委書記唐軍告訴記者。同時,唐軍也在10月25日寫了封飽含深情的“城市家書”,刊登在媒體上,引起市民共鳴。(摘自2011年10月30日《人民日報》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