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靜
兩名演員關于“到底誰在耍大牌”的話題新鮮嗎?不新鮮。這是太陽底下每天都在發(fā)生的事。
一場單打獨斗變成群架、混戰(zhàn)、殃及池魚,必然要有這個話題的可延展性和普適性。我們都知道微博上的粉絲數量未必是真實的,無論參戰(zhàn)各方是真實的或者都有水分,他們的知名度之比應該接近于微博粉絲的比例。這就出現了一個奇景:趙文卓的20萬粉絲橫掃了400萬粉絲的甄子丹,順道滅了100多萬粉絲的王晶和200多萬的杜汶澤,并且使得有1000多萬粉絲的舒淇關閉了微博。這大概是網戰(zhàn)里的淝水、官渡之戰(zhàn),邏輯上不通,事實卻成立。
我敢說那些留言的看客里真正屬于趙文卓粉絲的人很少,他們過去也未必對甄子丹和舒淇有惡感,而這次樂于圍觀或是發(fā)出攻擊可能有如下原因:一、從圈中地位和人脈方面,趙處于弱勢,大家習慣把娛樂圈看成一個江湖,那么趙就是挑戰(zhàn)權威的楊過,甄則是代表權勢一方的五岳派,鋤強扶弱的心理使不少人自動站在了趙方。語言的刀只能刺向陌生人,這不是江湖規(guī)矩,是最基本的人情世故。只是網友覺得不可理解,為什么明星們“幫親不幫理”?換他們面臨同樣情況也會這樣選擇。何況在一團亂象里,誰又能代表真理呢?
二呢,網民更新?lián)Q代很快,年輕一代已經不清楚舒淇的歷史,看到她早年裸照驚得下巴頦都要掉下來,舊聞炒成新聞。如果舒淇像葉玉卿等同時代艷星一樣歸隱,人們贊賞她明智;像陳寶蓮一樣自殺,人們感嘆她多舛。偏偏她熬到了一線位置,20年來絕無僅有,一個人站在高高的箭垛上,自然成為一個大靶子。沒人知道她在不在意,也許廣告商是在意的,這就足夠構成她的死穴了。
最核心的是第三點,趙文卓的身份是“中國內地演員”,甄子丹是“美國人”,但我們把他看作“香港人”,舒淇是“臺灣人”,我們也算她是香港演員,開始支持他們的是香港藝人,現在有一些大陸藝人。令網民真正痛心的是這些大陸藝人的“叛變”與“不團結”,尤其是對照著香港藝人的“團結”。
以前,由于經濟上的弱勢,香港電影里的大陸客是“表叔”,窮矬傻,港臺文化帶有優(yōu)越感地席卷而來,我們那時的態(tài)度是謙卑的、好客的,從春晚每年開辟港臺藝人專區(qū)就可以發(fā)現這種姿態(tài)?,F在大陸人暴發(fā)了,文化發(fā)展和素質教育又沒有跟上經濟暴發(fā)的速度,你將起未起的文化要去反攻原來的強勢文化,對方總會有一絲不情愿的抵抗,我們的驕傲與自卑混雜著,他們的自卑與驕傲混雜著,我們的經濟沒有闊綽到像美國人那樣令他們臣服,他們的文化沒有強大如好萊塢那般令我們閉嘴,雙方實力相當,方有審視與較量。這種審視演化成狹隘的自尊,這種較量退化為彼此的敵視。
此時香港、臺灣娛樂圈的團結更讓大陸網友氣憤著急。有一個統(tǒng)計,人口少于100萬的城市,你可以通過人情關系辦成各種事,但在一個大都市,人情代替不了規(guī)則,總有你的人情到達不了的人際死角。大陸娛樂圈就像大都市,因為浩瀚,不可能達到所謂的“團結”,而且這個團結多半是講情不講理的;在彈丸之地,總有偶遇的時候,當然要顧及人情臉面。
大有大的好處,那就是包容,可以摒棄孤島心態(tài),摒棄惶惶然與小家子氣。一個充分自由競爭的市場是不會畏懼外來和尚的,何況外來和尚根本也念不好本地的經。你見過好萊塢定下規(guī)矩,不許聘用美國本土以外的演員了嗎?而外籍演員的涌入,又真的使美國人失業(yè)了嗎?
一個擁有強大自信的民族是不會害怕文化入侵的,更不會害怕源頭來自我們的文化。如果非要對決,有尊嚴的劍客一定希望他的對手也是有實力的,而不是用一群粉絲先用唾沫把對手啐惡心了。演藝圈有首大合唱叫《相親相愛一家人》,一家人的事情外人無須置喙。因此,網友們無須用強烈的代入感替電影人痛心疾首,他們的城是他們的,你們只是站在城外觀景,何必強要替他人守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