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默
【摘要】“歷史是什么?”作為歷史研究的核心問題之一,從人類開始探求過去起就已經(jīng)存在了。作為一名負責任的歷史學家,愛德華·霍列特·卡爾在這個問題上不斷探尋、不斷追問。其思想獨樹一幟,發(fā)人深省。
【關鍵詞】歷史;歷史學家;歷史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071(2012)03-0039-02
愛德華·霍列特·卡爾(Edward Hallet Carr,1892-1982)是英國著名的歷史學家,縱觀他的生平,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他的一生都對歷史學保持著敏銳與熱忱,并且成果頗豐:作為俄國史和國際關系史專家,卡爾曾著有《蘇俄史》十四卷等?!稓v史是什么?》是他唯一的一部歷史理論著作,該書是有他于1961年在劍橋大學“喬治·特里維廉”講座上發(fā)表的系列演講的合輯,1963年在英國出版,一經(jīng)面世,立刻引起了反響。
全書共分為“歷史學家和歷史學家的事實”、“社會與個人”、“歷史、科學與道德”、“歷史中的因果關系”、“作為進步的歷史”、“擴展中的視野”六章,通過這樣六個有著內在邏輯關系的課題,卡爾為我們闡述了他眼中的歷史。[1]
歷史學家和歷史學家的事實
對于“歷史是什么?”這樣一個貫穿于歷史研究的核心問題,許多年來,歷史學家們都有著各自不同的解讀。文章起始,卡爾就介紹了19世紀以來,歷史學家們對此的不同看法。接著,卡爾對它們一一地進行了剖析與反駁,進而找到了癥結所在:“歷史事實與過去其他事實的標準究竟是什么?”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卡爾提出“歷史學家與歷史事實之間究竟存在著怎樣的關系?”,即歷史的客觀性問題。基于此前不同時代的歷史學家們對這一問題的不同看法,卡爾的結論則相對中庸和辯證,他認為:“歷史學家與歷史事實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平等的、互動的關系”。(1)
經(jīng)過層層推理,卡爾回答了“歷史是什么?”這一問題:“歷史是歷史學家與歷史事實之間不斷連續(xù)的、相互作用的過程,就是現(xiàn)在與過去之間無休止的對話。”(2)
較比此前歷史學家給出的結論,卡爾的表述更為恰當與全面,正如他自己所說:“我這樣的陳述或許也是片面的,易引起誤解的,不過我敢說,和原來那句相比,這種片面性、誤導性并不大?!?(3)
社會與個人
承接上一章“歷史學家與歷史事實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觀點,在本章中,卡爾將歷史事實與歷史學家上升到了更加廣闊、更加抽象的社會環(huán)境中去,即社會與個人,他明確地指出:“社會與個人是水乳交融的;他們之間互為需要、互為補充,并不對立?!保?)接著,他通過論述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的促進作用、個人主義的盛行、歷史學家身份的平常性和特殊性以及個人是否會對社會進程產(chǎn)生影響等問題,進一步對自己的觀點進行了補充和說明。同時他指出:“在研究歷史之前,要研究歷史學家?,F(xiàn)在我還要補充說:在研究歷史學家之前,要先研究歷史學家的歷史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保?)他認為,歷史學家作為單個的人,是歷史的一個分子,而歷史學家是一種有著特殊身份的“歷史現(xiàn)象”,起到接觸史實的作用。
歷史、科學與道德
直到19世紀上半期,社會科學的概念逐漸發(fā)展起來后,一部分人才開始將歷史看作是一門科學,同時關于這一看法的爭論也隨之而來,并且,在那之后的許多年里,這個問題仍然處在懸而未決的狀態(tài)。對此,卡爾提出三個論據(jù)來證明“當今的歷史學家有了一些借口,和一百多年前的歷史學家相比可以心安理得地置身于科學世界?!保?)首先,歷史學家與科學家相比,在研究問題的目的和方法上是存在著極大地相似性的。第二,歷史學家所研究的并非是事物的獨特性,而是通過研究事物的獨特性來概括、抽象出一般性。第三,歷史學家通過對事件追本溯源、剝繭抽絲般的研究中得出一些規(guī)律,從而運用到其他事物中,這與自然科學的研究有著極大地相似性。所以,在科學的領域中,歷史學有著不可動搖的一席之地。
歷史中的因果關系
對于歷史中的因果關系,卡爾將歷史學家研究原因問題的方法歸納為:在同一個事件中,找到幾個原因,并把這些原因收集起來,歸類梳理為某種順序,確定其中的關系,找到相對主要的。
接著,他闡述了決定論和偶然論的概念,他指出:“如果假定人的行為,不是由可以確定的原因決定的話,日常社會將是不可能的。”(7)他贊同決定論而否定偶然論,他認為,每件事情都有其發(fā)生的原因,除非某事中的一個或幾個原因發(fā)生變化,否則不可以別的形勢發(fā)生。如果有別的事情發(fā)生,那一定是有著不同的原因。同時,他否定了馬克思關于歷史偶然性的解釋。并將“因果關系能否合理解釋和說明歷史事件”這一標準作為“目的”引入到了歷史研究中,以用來區(qū)分合理原因與偶然原因。
進步的歷史與擴展中的視野
在本書的最后兩章中,卡爾主要論述的是:“作為進步的歷史”以及“擴展中的視野”,這是全書中最能體現(xiàn)作者歷史觀的兩章,正如他自己所說:“我們的歷史觀反映著我們的社會觀”,(8)因而我們也能夠從這兩章中感受到卡爾的社會觀和價值觀。
對于二戰(zhàn)后社會普遍存在著的悲觀情緒,卡爾表現(xiàn)出了與眾不同的樂觀,他堅信歷史是走向進步而不是走向衰落的:首先,他澄清了有關歷史進步與生物進化之間的混亂,即社會進步是經(jīng)過人腦加工后的經(jīng)驗的代代相傳所作用的結果,而生物的進化只是源于生物的遺傳性。其次,他認為,進步應是不受拘束的、沒有盡頭的,即歷史的進步是沒有終結的。第三,他指出,進步并不是循規(guī)蹈矩、一成不變的單線條前進,它時而前進,時而倒退。
本章的結尾,他說道:“歷史,究其本質而言是變化、運用……是進步”(9)“現(xiàn)在我返回到我的起點,宣誓我對未來的信心,對歷史未來的信心?!?10)前一句是卡爾的進步史觀,后一句則是他向上的社會觀和價值觀。
“擴展中的視野”主要針對歷史學家而言的。根據(jù)他的邏輯:因為歷史事實不可能是完全客觀的,所以這種客觀真實性是存在太多不確定性因素的?;诖耍梢詳喽?,歷史是沒有終極標準的,只有具備著不斷進步的、與時俱進的歷史觀才能更大限度的貼近真相,更大限度的做到客觀。所以,歷史學家應具備一種高瞻遠矚、超越現(xiàn)實的眼界,才能放寬視野,以便更好的把握客觀,把握歷史。
通讀全書,我看到的是卡爾作為一名歷史學家對于“歷史是什么?”這一問題的深入思考,書中多角度、立體地為我們展現(xiàn)了他所認為的“歷史的本質”。雖然,經(jīng)過時間的推移和理論的不斷發(fā)展,我們能發(fā)現(xiàn)他的理論中的相對主義,甚至在一些問題上表現(xiàn)出了激進的片面性。但他對于前人理論的大膽懷疑、大膽批判,對歷史研究的大膽假設、大膽創(chuàng)新,以及對大量史料的小心取證等,都使他的理論在史論研究的星河中閃爍著耀眼的、不同尋常的光芒,這對于今天的我們,仍然有著極大的啟迪作用。
注釋:
(1) 愛德華·霍列特·卡爾.《歷史是什么?》.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第115頁
(2) 著作同上,第115頁
(3) 著作同上,第108頁
(4) 著作同上,第118頁
(5) 著作同上,第132頁
(6) 著作同上,第152頁
(7) 著作同上,第193頁
(8) 著作同上,第237頁
(9) 著作同上,第236頁
(10) 著作同上,第237頁
參考文獻
[1] 愛德華·霍列特·卡爾.歷史是什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神州·上旬刊2012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