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鳳英,嚴小玲
(浙江省江山市中醫(yī)院婦產科,浙江江山324500)
皮下留置負壓引流管促進婦科手術切口愈合的臨床觀察
俞鳳英,嚴小玲
(浙江省江山市中醫(yī)院婦產科,浙江江山324500)
目的觀察皮下留置負壓引流管對婦科手術切口愈合的促進作用。方法選擇2008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皮下脂肪厚度為3~7cm的婦科手術患者60例,隨機分為2組各30例。對照組手術采用常規(guī)縫合,觀察組縫合切口前在皮下留置負壓引流管,觀察2組切口愈合良好程度,同時比較2組切口感染發(fā)生情況及二次縫合率。結果觀察組切口甲級愈合28例(93.33%),切口乙級愈合2例(6.67%)。對照組甲級愈合20例(66.67%),乙級愈合7例(23.33%),二次縫合3(10.00%)。觀察組甲級愈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發(fā)生感染1例(3.33%),對照組發(fā)生感染6例(20.00%),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皮下留置負壓引流管應用于婦科手術,可提高患者切口甲級愈合率,降低切口感染率,對促進患者術后康復有重要意義。
婦科外科手術;傷口愈合;引流術
由于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各種婦科疾病如子宮肌瘤及子宮內膜癌等患者有明顯增加趨勢。由于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肥胖女性患者也占住院患者較大部分比例。手術作為一種劇烈的應激源,給患者帶來較大的身心創(chuàng)傷。而肥胖患者其腹部過厚的脂肪使得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不易愈合,使切口延期愈合甚至二次縫合[1],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痛苦,而且延長住院時間,增加住院費用,也增加了臨床護理工作量及醫(yī)療資源的使用,甚至使術后化療延誤。我科對腹部脂肪較厚的患者采用皮下留置負壓引流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科2008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婦產科手術患者60例,年齡25~68歲,平均(44.5±5.8)歲;皮下脂肪厚度3~7cm,平均(4.5±1.3)cm;所有患者血糖和血漿蛋白均正常,排除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血液系統疾病及其他部位嚴重感染的患者。主要疾病為子宮內膜癌20例,子宮肌瘤25例,剖宮產產婦15例。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各30例。對照組手術采用常規(guī)縫合,觀察組縫合切口前在皮下留置負壓引流管。2組患者疾病情況、體質量指數及手術情況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60例患者術前采用食指測量皮下脂肪厚度均在3cm以上,2組患者均按常方法縫合腹膜及腹直肌鞘,并采用生理鹽水沖洗切口。觀察組縫合切口前在前鞘上方放置與切口等長的引流管,自縱切口下端或橫切口一端引出(引流管上剪開間距約1cm,直徑2~3mm的引流孔,以便引流)[2],縫合并將引流管妥善固定,接50mL無菌注射器,經注射器回抽保持膠管成負壓,滲液或積液便可通過負壓引流至注射器內。對照組在沖洗切口后常規(guī)縫合切口,不留置引流管。2組患者術后均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療3~7d,對切口部位定期換藥,并積極進行相應的對癥支持治療。每日對觀察組患者切口進行檢查,同時注意觀察引流液的情況,如顏色、性狀及引流量等,保持引流管通暢,若引流液連續(xù)≤10mL時可將引流管撥除(多在術后5~7d);若在術后7d引流液仍然>10mL時,也可將引流管拔,對切口進行換藥,擠壓滲出,3d左右即可愈合[3]。
1.3 觀察指標:觀察2組患者切口愈合良好程度,同時比較2組患者切口感染發(fā)生情況及二次縫合率。
1.4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切口甲級愈合28例,乙級愈合2例,無1例二次縫合;對照組甲級愈合20例,乙級愈合7例,二次縫合3例;觀察組甲級愈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56,P<0.05)。觀察組二次縫合率雖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發(fā)生感染1例,對照組發(fā)生感染6例,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43,P<0.05)。見表1。
表1 2組切口愈合情況、二級縫合率及切口感染率比較(n=30,例數,%)
在切口周圍脂肪堆積,尤其是脂肪組織在高熱損傷下發(fā)生變性壞死,同時由于壓迫等因素引起血液循環(huán)不良,脂肪組織發(fā)生無菌性壞死,稱之為脂肪液化[4]。脂肪液化是引起手術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甚至引起二次縫合。引起脂肪液化的原因主要有:①肥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變,近年來肥胖人群明顯為增加,成人皮下脂肪為黃色脂肪組織,其本身血液循環(huán)差,創(chuàng)傷后不易愈合。而女性腹部更容易堆積大量脂肪,肥胖的女性患者皮下脂肪厚度增加,增加了手術難度,加上手術對脂肪組織的損傷,局部組織發(fā)生缺血壞死,產生滲液,增加了傷口愈合難度[5]。②手術因素,手術時間長,增加切口感染率,脂肪組織不易吸收,切口不易愈合;切口縫合過淺,皮下形成死腔,引流不暢,引起炎癥反應[6],脂肪液化影響切口愈合;而且隨著高頻電刀在臨床上使用越來越普遍,部分術者有時為了加快切開切口,加大電刀功率,皮下脂肪組織受高溫熱損傷引起變性壞死,術后產生過多滲液。③患者因素,術后患者咳嗽、便秘引起腹脹等使腹壓增加也不利于切口的愈合;若患者本身營養(yǎng)不良,貧血或合并肝臟疾病等全身疾病也可影響切口愈合[7]。
本研究采用皮下留置負壓引流管,可以使皮下滲液及時排出,給局部組織的修復愈合創(chuàng)造了相對的有氧環(huán)境。另外,切口負壓可減輕局部水腫炎癥反應,消滅死腔,利于切口愈合[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甲級愈合率為93.33%、切口感染率為3.33%,對照組甲級愈合率為66.67%、切口感染率為20.00%,2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針對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我們認為對于腹壁皮下腹肪厚度超過3cm、手術時間較長者采用皮下留置負壓引流管,可提高患者切口甲級愈合率,降低切口感染率,縮短住院時間,降低醫(yī)療費用,對患者身心康復具有重要意義。采用皮下留置負壓引流管不需每天換藥,只需要保持引流管負壓狀態(tài),引流通暢,注意觀察引流液情況即可,而且切口敷料干燥清潔,增加了患者舒適感,50mL注射器體積小于負壓引流瓶,患者下床活動也方便。
綜上所述,皮下留置負壓引流管應用于婦科手術,操作簡單,可促進患者切口愈合,降低切口感染率,減輕患者身心痛苦,是預防切口愈合不良的重要措施,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朱振寧,馮艷紅.皮下留置負壓引流管促進婦科手術切口愈合的臨床觀察[J].延安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2011,09(3):46-47.
[2]董軍響,韓曉麗,李曉娟,等.皮下放置負壓引流管促進腹部縱切口愈合的臨床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30):7359-7360.
[3]孟露紅.腹壁負壓引流管在婦科手術應用中的體會[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24):116-117.
[4]楊慶菊.皮下放置引流管預防腹壁切口脂肪液化[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2,14(4):171.
[5]羅維,周英,彭彬,等.腹壁引流管在剖宮產手術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9(12):263-264.
[6]丁佩林,倪進斌.負壓引流防治肥胖患者腹壁切口脂肪液化體會[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1,13(7):72-73.
[7]熊世龍.引流管持續(xù)負壓沖洗吸引在腹部Ⅲ類切口中的應用[J].吉林醫(yī)學,2010,31(30):5356-5357.
[8]趙志鴻,白志剛,王玉芳,等.皮下置管負壓引流防治肥胖患者腹部縱切口脂肪液化前瞻性研究[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1,18(10):1080-1083.
(本文編輯:趙麗潔)
R713
B
1007-3205(2012)12-1448-02
2012-06-06;
2012-08-07
俞鳳英(1977-),女,浙江江山人,浙江省江山市中醫(yī)院主治醫(yī)師,醫(yī)學學士,從事婦產科疾病診治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2.1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