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潔
[摘 要] 在我國,由于市場機制尚未完善,資本市場發(fā)育欠佳,股權結構不合理,上市公司制度有待健全,采用有效措施,加強審計管控力可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遏制內部人控制現象,提高財務信息質量與審計工作質量。
[關鍵詞]審計委員會; 內部審計; 審計資源;
企業(yè)集團可以采用審計委員會制度,實施財務審計向管理審計轉型,有效利用審計資源等路徑提高審計管理控制力。
一、 審計委員會制度的應用
審計委員會是董事會下設的行使監(jiān)督職責的職能部門,審計部在行政組織上隸屬于總經理。審計委員會與審計部應確定為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企業(yè)內外部的財務專家、管理專家組成審計委員會,對總經理的工作進行監(jiān)督。審計部主要職責是監(jiān)督總經理下屬各部的工作職責完成情況,并對總經理負責,定期向審計委員會匯報工作,并接受審計委員會的授權從事其他工作。審計委員會在企業(yè)集團的基本工作職能應包括規(guī)劃、監(jiān)督和報告三項功能。
1.規(guī)劃功能。審計委員會的目標是在監(jiān)察財務與審計的過程中,設計一套可向全董事會適度的保證,適合采用的協調計劃來完成目標。提供給審計委員會的內外部資源切實有效。根據董事會核準后的委員會章程所列的審計目標與審計目的,對集團的整個審計計劃就整體目標、資源、方針及適切性進行評估。整合內部稽核與外部審計團體的審計計劃。審計委員會還應設法使審計規(guī)劃能涵蓋審計循環(huán)的每一階段,包括初擬審計計劃、實施審計前、實施過程中和實施審計后階段。另外,在實施審計前階段及審計后的階段,審計委員會應提供一套可供分析的程序,對和財務會計報告關聯的內部稽核、管理當局的經營風險及外部審計的風險和其它相關聯的財務報告風險。
2.監(jiān)督功能。審計委員會在董事會的支持下,需要從會計主管、稽核主管及外部審計處取得充分的信息,來解除董事會的會計責任。審計委員行駛會對內部控制制度與經營風險的進行內部稽核職責,對利益沖衡、道德、舞弊查核的財務報告進行披露等工作職責。除此,委員會經常必須向外界專業(yè)人士尋求適當的咨詢與幫助,如尋求法律事務顧問及數據處理專家等的支持。
3.報告功能 。審計委員會的成員為獨立董事,可管理當局會計、審計的績效提管客觀評價,這些獨立的評估應向集團的董事會、股東會進行報告。報告功能突顯了審計委員會的工作績效,并為審計委員會的責任解除提供依據。審計委員會依據規(guī)劃,執(zhí)行監(jiān)督功能,將建議匯總成報告,提交董事會或股東會。報告應全面具體,基本內容包括:會計實務,財務會計政策適當性,財務報告的完整與可靠,外部審計與內部稽核部門的查核報告及結果。有關集團的重大承諾事項,或有事項,法律咨詢報告及結果。與集團財務事項有關的特別調查報告及結果,董事會特別賦予事項的查核報告。
二、由財務審計向管理審計轉型
集團的內部審計由傳統的查賬式內部審計向管理型內部審計過渡。本集團早期的內部審計方式是以財務審計為主,這種審計方式有很大局限性,很多的集團內部舞弊行為和漏洞很難僅依據財務賬面的數據查清楚?,F在,集團內審已由事后審計轉移到事前,事中審計,既對集團的重大決策,重點投資項目,及使用資金數額巨大的主營業(yè)務實施事前審計,又要督查有關項目預算及事項的真實性,合法性,有效性,及時做好信息反饋。內審工作在事前預防和事中控制中也在發(fā)揮積極作用,對下屬企業(yè)內控進行全程評價和監(jiān)督。
三、充分利用審計資源
在企業(yè)集團,履行審計監(jiān)督的職責機構主要有內審和監(jiān)事會。內審和監(jiān)事會職責目標相同、技術手段一致、利用資源互補,資源整合可得到有效實施。目前本集團的內部審計還僅局限對所屬單位內控方面的監(jiān)督,在風險防范上缺乏經驗,在企業(yè)改革,提升效益方面缺乏建設性意見,這應是內審的發(fā)展方向。實現審計職能的轉型,應著力于資源整合。內審的資源及技術與企業(yè)經營戰(zhàn)略匹配,能為企業(yè)資產帶來增值。內審部門對各項審計資源的整合,應強化與其他監(jiān)督的聯合溝通達到提高審計的地位,加強審計監(jiān)督的作用。企業(yè)集團在開展經濟責任審計中,可與有關部門聯手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查處經濟案件時,聯系有關監(jiān)察部門建立聯合辦案協調機制。對專項資金進行審計,可將財務部門,企管部門聯合。在投資審計方面,將財務部門與相應基建部門聯合,建立投資委員會。這些方式的使用,提高了審計質量、審計監(jiān)督的成效。集團內、外審計資源的有效整合也至關緊要,集團的內審與國家審計、社會審計的資源之間有很多聯系,職責目標的一致、技術手段的同質、資源利用互補決定了資源整合的可行性。
1.審計人力資源整合。審計資源整合的關鍵是人力資源的整合。在企業(yè)集團內審計人力資源的整合上,應重點提升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在企業(yè)集團的內審機構中,人員數量、素質是往往是審計業(yè)務開展的阻礙。改變審計人員的現有知識結構,普及計算機審計知識的學習,培養(yǎng)復合型審計人才,實現審計方法與手段的創(chuàng)新,提升審計人員綜合素質。集團在開展內審過程中,應科學調配集團人力資源,提高審計人員的業(yè)務能力,推動審計工作的縱深發(fā)展。
2.審計信息資源整合。審計信息資源的整合是審計業(yè)務管理科學化的基礎。企業(yè)集團內審部門在審計項目的實施中,往往審計資源的利用率有限。最基礎的信息資源審計報告,利用率還很有限,審計項目結束,審計報告即被封存,這正是審計信息資源被浪費的一種表現。針對現實,企業(yè)集團可從提高審計成果的利用率。打破常規(guī),注重審計工作結束后審計成果的后續(xù)使用。把歷史的、局部的、分散的審計資料進一步整理利用,提高審計成果的轉化效益。將審計結論轉換成集團實施監(jiān)督的依據。針對性、代表性、涵蓋性高、準、強。集團管理層在最短的時間了解被審計對象的現實狀況。使信息資源共享水平提高。信息化和網絡化,對提升審計成果應用帶來挑戰(zhàn)。面對紛繁復雜的信息,企業(yè)集團可統一財務軟件,審計軟件。實現審計信息資源共享,提高審計資源利用水平。
3.審計技術資源整合。實現審計業(yè)務管理深化的前提是審計技術資源的從組。企業(yè)集團可以著手研究內審與現代審計技術互動的審計控制體系,推動審計信息化建設將傳統審計與計算機審計整合,將傳統的審計技術與現代審計技術相契合。內審則由以賬簿報表監(jiān)察審計轉向制度基礎、風險導向和績效審計,著力體現內審效能。建立網絡審計信息平臺,為審計質量提高提供有效支持。將人力、信息、技術和社會資源與審計資源整合共享,促進新形式下內部審計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孫勇.我國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制度的探討[D]:[碩士學位論文].南昌:江西財經大學圖書館,2006
[2]蔡永超.內部審計的實踐與認識[J].中國農業(yè)會計,2006,(2)
[3]路曉暉.管理視覺下的我國政府審計資源整合[J].財會通訊,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