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洋洋地或坐或站,曬著太陽,瞇著眼睛,頓時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這是多么愜意的享受,而這樣的生活我自認(rèn)為只有在大理才會顯得更加生動更加深刻。
漫步在大理古城,你會瞬間覺得時間凝刻在現(xiàn)在時或者回溯到久遠(yuǎn)的過去時,走在被磨得發(fā)亮的古城街道,聽著道路邊潺潺流水聲,看著張張幸福的笑臉,心靈馬上就進(jìn)入一個幸福之地——在這里,煩惱消失了,嘈雜沒有了,快樂生長了。這應(yīng)該就是大理為何成為人人向往之地的主要原因,因為在大理,人可以暫時返璞歸真,可以自由地按著自己的所想去生活,成為真實自由的自己。
作為一個生長在大理的人,出門在外最是不習(xí)慣。七年的在外求學(xué)生涯使我對大理想念之深切:想念大理的山山水水,想念大理的花花草草。但最讓我想念的是大理那怡然自得的天然生活——與自然親密無間,與親人其樂融融,與友人暢聊人生。這樣的生活我把它歸之為懶生活,我渴望懶在大理,懶在自然生活里。
年少時,讀著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那時的我并不是很能理解其中的意境。隨著年齡的增加,那種和陶淵明一樣向往著“采菊東籬下,悠然現(xiàn)南山”的自由以及純粹自然生活的渴望越來越強烈,也許正是在現(xiàn)代生活的碎片化、速度化、嘈雜化中使得我明白陶老先生的那種羨慕和向往田園生活的心情。再讀梭羅的《瓦爾登湖》,純粹自然的生活真的很美,但是畢竟離現(xiàn)實距離太遠(yuǎn),只能成為難以實現(xiàn)的夢。但是,這樣一折中,我忽然發(fā)現(xiàn),綜合“桃花源”和“瓦爾登湖”的生活并將之折中的話,我就是生活在這樣一個既自然又現(xiàn)實的地方——大理。
你只要進(jìn)入古城,就在進(jìn)入的那一刻,一切就已發(fā)生改變,現(xiàn)代社會帶來的碎片化、速度化、嘈雜化就都消失不見了,繼之而來是一種寧靜、祥和,這種愜意的氣息撲面而來把你包圍在一種幸福感中。來到這里的人可能都是喜歡這種天然的生活,他們懶洋洋地住在古樸的客棧里,一根網(wǎng)線將其連通在世界中,但是周圍的一切又使得時間在靜止,世界在縮小。找上一個安靜的茶館,泡上一壺?zé)岵?,邀約三、五個好友,就可以開始“圍爐夜話”。如果是個喜歡自處的人,找個安靜的住所,拿上一本好書,泡上一壺好茶,愜意地找張椅子,或站或躺,曬著太陽,你就可以細(xì)細(xì)品味人生的意義。又或者,你可以坐上一只小舟,漂浮在洱海之上,讓流水慢慢載著你在人生之河中流淌,耳邊聽著呼呼的風(fēng)聲,臉龐受著海風(fēng)的撫摸,人生的美好在此時定格。
這是一種多么美麗而自然的生活,就在完全不可實現(xiàn)的“瓦爾登湖”和過于隔絕的“桃花源”的中間,在大理既可以享受到遠(yuǎn)離現(xiàn)實嘈雜的塵埃,又可以置身在世界大潮之中。人們在大理可以找到一個美好的立足點,一個自由生活的愜意之地。就那么懶在大理,懶在田園山水間,懶在人生幸福間。
懶在大理,暫時忘記生活的煩惱,暫時忘記工作的繁忙,暫時忘記身心的疲憊。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尋一彎碧水,在有太陽的日子,或呼朋喚友,或獨自一人,手拿一本書,邊放一杯茶,就那么安靜地看書、讀人生、品茶、曬太陽。放任自己的身心,給自己的心情放個假,就讓自己懶下來,什么也不做,懶洋洋地坐在陽光下品茗讀人生。
懶在大理,尋求人生的哲理,尋求幸福的滋味,尋求天然的生活,像陶淵明一樣退而隱于大理。把自己的身心從速度化的現(xiàn)代生活中解放出來,就放任自己懶下來,做一回真實自然的自己,讓自己任著自由的本性去生活,在天與地之間獲得人類的自由本性。
懶在大理,就懶洋洋地什么也不做,倚著窗臺,坐在長凳上,拿一本書,泡一杯茶,曬著太陽,體會人生。
最幸福是時光莫過于如此——懶在大理,看庭前花開花落,看天上云卷云舒。
責(zé)任編輯 彭瓊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