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呼應對留守兒童的關愛教育,物理課堂必須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給留守兒童創(chuàng)造更為舒適的課堂。教師要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結合教材,引導學生多動手多參與;運用現(xiàn)代教學技術,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化;多對教材特點進行研究,從不同角度組織物理教學,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成效。
關鍵詞:留守兒童;物理教學;提高課堂成效
從留守兒童現(xiàn)狀來看,他們缺少家庭溫暖。在物理教學中常會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心神不定,經了解,是家務造成學生課外毫無實踐及思考的時間。沒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和實踐是物理教學的一大弊端,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想辦法提高課堂成效,抓住學生課堂的有限時間,真正為這一代的留守學生“減負”。
一、結合教材加強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
初二學生剛剛接觸物理,很多教師為了能夠提高教學成效,課上進行大量的講述,課后布置很多的習題,使得學生回家后毫無空閑時間,整天只得在題海中掙扎。學生回家既要做家務,又要完成作業(yè),常會因作業(yè)完不成、作業(yè)質量不過關而被教師訓斥。
我們需要分析留守兒童的現(xiàn)狀,將教學任務放在課堂上完成,結合教材內容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如在教學摩擦力一節(jié)時,將關于摩擦的生活實例搬到課堂教學中講解,學生會更加容易理解。學生理解了其中的根源,就解決了課堂教學內容的難題。我首先問學生:“為什么冬天我們走在結冰的路面上容易摔跤?為什么我們在騎自行車時只要剎閘車子就會走不動了呢?”學生回答:“因為冰面較平滑,剎車中閘皮阻礙了車輪的旋轉?!边@都是生活中常見的實例,學生在生活中已經得到了實踐經驗。為了讓學生理解其中的原理,我特地準備一輛自行車模型,問學生:“如何才能讓正在轉動的自行車輪停下來?”學生回答:“剎車?!庇谑俏已菔玖藙x車的過程,在閘皮摩擦到車輪時放慢了速度,讓學生看到車輪在與閘皮之間的摩擦中逐漸慢下來的過程,再由學生自己上來觀察摩擦使車輪停下來的過程。再如在教學力的相互作用時,學生不明白力還會具有相互性,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了解得更為深刻呢?只有讓學生動手操作。我讓學生伸出雙手,使勁擊掌,談談?chuàng)粽坪蟮母惺?。大部分學生的反應是雙手感覺有點疼,為什么呢?原因是當一只手向另一只手施力的時候,另一只手向它有一個同樣的還擊力。此時,學生對力的相互性漸漸清晰。僅僅用口說只能讓學生死記硬背,對學生理解毫無幫助。這就需要由學生動手做出相應的實驗,讓學生在實驗中接受理解知識。
二、運用現(xiàn)代教學技術,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化
現(xiàn)代教學技術的興起,給物理教學帶來了更為靈活有效的措施。農村中學的學生,知識不夠豐富。如很多學生聽說通過電腦能將任何資料查詢得到,但由于自身的知識基礎、條件、運用能力等因素,缺乏對現(xiàn)代化的技術真正認識。在物理課堂上充分運用這些現(xiàn)代化的技術,為學生解開不解之謎,學生就會更加投入課堂教學中。
如在教學物理參照物一節(jié)中,可以在課前做好轎車、自行車、行人在路上前行的Flash。通過Flash的演示,當將行人與轎車比較時,轎車中的人將轎車作為參照物,那么行人是在不斷向后運動的。
三、對教材與學生特點進行研究
物理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需要大量的實驗模擬教材內容,如何通過實驗更為有效地將知識傳送給學生?這就需要我們深研教材的特點。物理教材是對前人總結的經驗給予驗證,指導學生借鑒前人的經驗更為快捷地走出誤區(qū)。如做歐姆定律實驗、焦耳定律實驗、壓強實驗、平面鏡實驗等,都在前人實驗的基礎上驗證他們所總結的經驗。既然是這樣,我們在教學中就不能具有主觀性,而要實事求是地檢驗真理。蘇教版初中物理共分三冊:初二上下冊、初三全一冊,內容逐步加深,初二是對物理知識的簡單呈現(xiàn),初三則是對物理知識進行了引申,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編排教材。
初二學生剛剛接觸物理,對新的學科興趣盎然,在這種情況下就得抓住學生這一特點,接連不斷地激發(fā)興趣,切不可固守陳舊的教學方式不放。同時初中學生多處于思想半成熟狀態(tài),教師需要給予觀點的強化,多做觀點的驗證,讓學生在驗證中得到正確的答案。學生是主體,學生接受多少是判斷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
四、多種教學法相結合增強教學效果
教學內容不同,學生會產生不同的感受。因此,我們需要調整好教學方式。如在教學物態(tài)變化一章時,在講解熔化和凝固的時候,可以采取實驗教學法。通過燃燒蠟燭的實驗讓學生觀察熔化和凝固的過程,既對其產生興趣,又在興趣中學到相應的知識。在教學“光的現(xiàn)象”一章時,可以用演示教學法,讓學生觀察平面鏡成像及光的反射現(xiàn)象。當然還需要根據教學的內容,運用其他的教學方式,如討論法、談話法、啟發(fā)式教學、講授法、練習法等。只有在教學中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這樣課堂教學的效果會大大得到增強,可解決留守學生在家庭中時間不足的問題,真正做到給學生“減負”。
總而言之,物理教師需要遵循學生成長的規(guī)律,讓學生在愉悅的教學氛圍中接受知識,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掌握所要學習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