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學生的思想發(fā)生了極大的改變,課堂教學已經(jīng)不再是獲得知識的唯一途徑,但課堂教學則是學生學習專業(yè)知識的主陣地。要關注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有力地增強學生學習效果和學習自信心,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
關鍵詞:課堂參與度;情感教育;有效途徑
教師的責任是:“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和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敝袑W英語教學如何才能喚醒學生參與課堂的激情呢?要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著力于提高課堂效率。下面我就開拓學生參與英語課堂教學的途徑提出個人建議。
一、從“興趣”著手是建立學生參與課堂的橋梁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常有學生面對課堂教學昏昏欲睡,對教學內(nèi)容絲毫沒有反應。這種現(xiàn)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教師在課堂中所運用的教學方式不對,缺乏激發(fā)學生興趣的焦點。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諸如學唱英語歌、做游戲等方式來滿足初中生年齡階段的需求。當然也可以采用直觀教具、動畫、幻燈片等方式,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印象。如在教授蘋果(apple)、香蕉(banana)、鉛筆盒(pencil case)等實物教學時,給學生新鮮感,在不斷產(chǎn)生的疑惑中參與課堂教學。也可以營造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方式是學生課堂參與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不能合理結合教學內(nèi)容,運用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興趣的課堂,必然是一堂失敗的課堂,更談不上教學效果如何。研究表明,活躍的課堂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從而輕松地學習教學的內(nèi)容。
2.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中學生還處于對任何新鮮事物都會產(chǎn)生好奇心的時期,如果英語課堂還是一成不變地使用一種方式授課,就勢必會讓學生毫無新意,毫無興致。中學英語的學習,不像漢語學習,學生起初就對英語教師充滿好奇,教師要抓住學生這一心理,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平臺,結合教學內(nèi)容,采取不同的措施激發(fā)好奇心,給學生釋疑解惑,讓學生在驚奇中得到知識。
3.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學方式。教無定法,教師需要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為學生準備不同的教學方式。就如我們在反復使用某一種美食時,時間長了會使人對其厭煩。教學也是如此,再好的教學方式不可長久使用,必須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前提,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為學生與教師搭建溝通的橋梁。
二、從真誠關愛開始促進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環(huán)境影響人的發(fā)展,其實最為重要的是人影響人。人是感情動物,教師更是傳達情感的傳道者。這就要求教師,尤其是小學教師面對祖國的未來投以熱情,真情溝通,讓學生如沐春風。
1.彎下腰來看學生。新課標提出,教師與學生要站在平等的立場,為體現(xiàn)教師的關心,可以彎下腰來詢問學生,這就不會使學生產(chǎn)生膽怯心理。讓學生接近自己,可以對學生投以鼓勵的眼神、拍拍孩子的肩膀、撫摸孩子的頭等,這些都會被學生高興地接納,并變之為行動參與到課堂中。師生關系融洽是學生參與課堂的關鍵因素,只有學生參與到課堂中,英語知識才能被學生接受,教學才會有效果。
2.教師的愉悅影響學生的課堂參與。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導演”課堂的我們滿臉嚴肅,學生怎敢發(fā)言?學生關注教師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其面容。教師滿面春風地走進教室,學生就表現(xiàn)活躍,此時教師有序地組織課堂,學生就會輕松地參與其中。
3.常受鼓勵的學生多成才。因為被鼓勵的學生內(nèi)心得到滿足,表現(xiàn)自己的愿望就會油然而生。常被批評的學生就會唯唯諾諾,不敢吱聲。長時間,學生課堂上不敢發(fā)言,下課沒人在意,只有用獨特的方法在課堂引起別人的關注。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是我們在教學中缺少發(fā)現(xiàn)學生優(yōu)點的眼光而未能多加鼓勵。
三、及時溝通交換意見,增強學生參與課堂的效果。
現(xiàn)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在家中受到諸多優(yōu)待,或許會將不高興的事帶進課堂。這時中學英語教師要及時與學生溝通交流,找到學生的心結并疏通他們低落的情緒,學生心情愉悅更容易接受知識。
1.解開學生的心結,意識自身的不足。如有一次因為學生作業(yè)做錯了,所以老師給的評語是“good”或“fine”,但他一直得到的評語是“very good”,繼而認為自己是不是不被老師喜歡,心中“疑惑重重”勢必影響課堂效果,當然更不會主動參與。這就要求教師多觀察,多溝通。再如,學生在課堂回答問題答錯了,需要的不是批評,而是鼓勵,課后老師要及時與學生溝通,以利于學生下次上課時不受影響。
2.多用小組交流,讓學生帶動學生。中學生的發(fā)展特點是好動貪玩,我們抓住這一特點,讓學生圍繞問題去“玩”。如在教授簡單的問路情景時,就可以在小組內(nèi)部相互演練問路的過程,讓所有學生參與到問路的情景中,在課堂上自由說話,提高學習興趣。如在教授學生進行自我介紹時,教師可先做示范,之后再由學生按照這樣的方式把自己介紹給小組內(nèi)的其他同學,既操練句型,又調(diào)動學生的課堂參與性。
綜上所述,中學生處于學習英語的起始階段,一切都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培養(yǎng)學生參與教學,加深師生之間的感情,為學生今后能對英語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奠定基礎。培養(yǎng)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敢于舉手發(fā)言成為中學教師長期的責任。英語教學需尋求各方面的力量引起學生的興趣,積極投入英語課堂。
參考文獻:
[1]王薔.學英語教學法.中央電大,2003.7,(第1版).
[2]黎茂昌,潘景麗.新課程小學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四川大學出版社,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