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文教學向來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而作文評改教學又是制約語文教學發(fā)展的瓶頸。初中作文教學中,教師有計劃地指導學生自評作文,有序地培養(yǎng)學生評改作文的能力,是新課程改革中探索作文教學的一條有益途徑。
【關 鍵 詞】 寫作;初中;教學
作文教學向來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而作文評改教學又是制約語文教學發(fā)展的瓶頸。教作文難,改作文難,語文老師案頭上的一大摞作文本,是壓在老師身上的一座大山。
一般作文教學的模式為“教師指導——學生寫作——教師批改——教師講評”, 往往是老師花了很大的工夫去精批細改學生的作文,然而作文發(fā)下去后,學生卻只關注幾句評語,收效甚微。
初中作文教學中,教師有計劃地指導學生自評作文,有序地培養(yǎng)學生評改作文的能力,是新課程改革中探索作文教學的一條有益途徑。
一、讓學生自己評改作文,好處多多
(一)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改和互改作文,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在評改的過程中,教師隨時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tài)度、過程、內容和方法,使他們逐步熟悉評改要領,提高修改質量。一次作文互評訓練課,就是對學生寫作能力、作文知識等方面的一次大修煉。所以修改文章的過程,就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過程。
(二)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素質
同學們互評作文,除了從立意、構思、選材等方面進行修改外,還需運用書本上學習的語法、修辭等漢語知識對所評改的作文進行語段、字詞,甚至標點方面的修改。學生在評改作文的過程中,通過這一系列綜合的語文實踐活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表達能力和語法修辭能力,整體提升學生的綜合語文素質和文化素養(yǎng)。
(三)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師指導學生互評互改作文的幾個環(huán)節(jié),都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精神。學生從作文到評改的整個訓練過程,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地位,即充分調動發(fā)揮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激發(fā)了學生對作文的濃厚興趣。同學們在互評作文時,共同解決評改中的難題,探究寫作經驗,交流寫作心得,分享感受,取長補短。通過學生互評作文,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協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
二、教師指導學生進行作文修改的方法
(一)自改
我提出自改的要求:第一,檢查自己有沒有寫錯別字。第二,看看自己的作文中有沒有出現病句。第三,從文章整體把握一下,重點的部分有沒有交代清楚、具體,次要的部分是不是可以略寫或干脆刪去。這幾個過程的修改,主要是讓學生學會反思,進行初步的自查。
再讓學生反復輕聲朗讀,邊讀邊推敲、揣摩,借助語感,看看文章的結構布局是否合理,看看自己的習作是否朗朗上口,同一個內容,同一個意思,能不能換上一種具有時代氣息的說法或用上平時積累掌握的詞匯、句式及修辭手法等。這個過程的主要作用是進行提高性的修飾、潤色。
最后進行集體評改。我先瀏覽全班學生的作文,然后根據習作要求,擇出存在普遍性問題或典型毛病的一兩篇文章打印出來,一人一份,再引導全班同學集體評、議、改。這樣能起到示范作用,能讓全班學生在短時間里明白修改作文的方向和方法。
(二)互改
俗語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很(下轉40頁)
(上接37頁)多同學對自己的作文非常偏愛,左看右瞧就是找不出毛病,這時同學之間的互評就顯得十分必要了,彼此“橫挑鼻子豎挑眼”一番,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就難逃“法眼”了。修改同學的作文,等于是在給自己照鏡子;尋找他人的不足,就是在提高自己。可不要小瞧這一位位小老師,工作起來那叫一個認真,也蠻有水平的,不見得比老師差哦!
因此我經常組織學生同桌互改、小組內互改、自由結對子互改。這樣互幫互助、合作交流,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又提高了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我借鑒魏書生老師的作文互批法,作了一些修改后,提出十個標準,每個標準10分,總計100分:卷面整潔,無錯別字、病句,中心突出,立意深刻,選材典型,詳略安排得當,條理清楚,構思新巧,語言生動鮮活,行文前后照應。學生據此酌情扣分。實踐證明,學生的潛力是巨大的。首先,學生對批改同學的作文很感興趣,積極性很高。他們自己寫作時常有粗心大意、馬虎潦草的毛病,看別人的作文卻相當認真、仔細,眼睛尖,會挑剔。更重要的是他們或多或少都能從這種互相批閱、討論、修改中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當然,在實踐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不同層次的學生修改水平差距大,水平高的學生沒問題,但水平差的學生就有些力不從心了,經常出現以錯改錯,甚至以錯改對的情況。再如,本來只有從全篇入手進行修改,才能統(tǒng)觀全局,只有從大的背景上權衡得失,局部修改才能有依據,但是由于學生的能力有限,不可能一開始就能從整體上把握,而只能從小處入手,這樣一來就導致有的修改變得盲目。
盡管這項工作的開展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我覺得自己的嘗試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這種嘗試,不但改變了教學中被動的局面,減輕了教師負擔。同時也收到了良好效果,調動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作文水平。這符合新課程自主學習的理念——把主動權還給學生,一舉而多得。值得我們繼續(xù)嘗試和發(fā)掘。
【參考文獻】
[1] 管建剛. 我的作文教學主張[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2] 沈紅旗. 喚醒生命的作文教學[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3] 周進芳. 中學作文教學研究[M].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