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小學作文教學中最活躍、最現實的因素。愛因斯坦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作文產生了興趣,就會輕松愉快、積極主動地學習。而現實教學中,學生作文時,總是抓耳撓腮、搜索枯腸、言不由衷,甚至在無奈之下說假話或抄襲。長此以往,作文沒有真情實感,胡編亂造,哪還有什么興趣可言!據研究成果表明,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屢寫屢敗、討厭作文造成的。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作文興趣呢?現將我的幾點認識與做法談一談。
一、讀寫結合,模仿作文,激發(fā)寫作興趣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第一篇作文至關重要。教師可先讀范文,以范文引路,實行讀與結合,指導學生從仿寫起步學習作文。范文的來源很廣泛。它既可是教師寫的下水文,也可是一篇教材,或是精選的作文,但不論哪類范文,都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選擇典范的、寫作特點比較突出的文章。如在指導學生描寫自己熟悉的家鄉(xiāng)特產時,我就用《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為范文。仿寫前,我設置了幾個問題:1.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故鄉(xiāng)楊梅的?其中作者又著重描寫了什么?2.作者又從哪幾方面描寫了楊梅果?在描寫時,作者采用了哪種寫作方法?3.這篇文章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為什么?4.你準備描寫什么?將從哪幾個方面去描寫?這樣,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既對文章的寫作特點有了更深的了解,又能使他們明確自己的寫作目的,確定寫作重點,從而選擇適合的寫作方法。
二、放膽作文,滿足學生的表達愿望
雖說引導學生運用范文的直接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其中的語言和寫作技巧,但如果學生只是停留在模仿階段,那也是不行的。仿寫的最終目的是要將模仿引向創(chuàng)造。因此,我又經常鼓勵學生放開寫,開始不命題,學生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要學生寫自己最熟悉的人或事,引導他們在生活中選取材料,多數學生寫了“放?!薄案畈荨薄皫桶謰尫N菜”“學洗衣、做飯”等。這些材料都貼近農村孩子的生活,學生能把自己的親身經歷寫出來這很好。此時巡視,發(fā)現有好段、好句、好詞,乃至一個好字都要予以肯定、鼓勵和表揚,使學生感到:原來作文就是把自己想要說的話寫下來告訴別人,并不是什么困難的事。
三、走出校門,創(chuàng)設意境,增強興趣
農村是廣闊的天地,我經常帶領學生去田間地頭和農家庭院觀察事物。如路邊的野花、地頭的雜草、園里的蔬菜、田里的莊稼、吃奶的小羊、覓食的小雞、籠里的白兔、簸里的小蠶,都可成為學生觀察的對象??纯椿ú莸念伾?、形狀,認認蔬菜、莊稼的名稱,瞧瞧牛、羊、豬、雞吃食打斗的形態(tài),想想逮蟈蟈、編籠子的樂趣,返校后寫成短文。這樣學生就有內容可寫。觀察時,教師可口頭作文以示范,再讓學生口頭作文。對能說比較流利、意思完整的句子的學生當即予以表揚。還可利用課外活動搞野炊、聯歡等活動,讓學生寫活動時的愉快心情。
四、培養(yǎng)觀察能力,提高寫作興趣
小學生的注意力容易輕移,觀察事物往往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指導學生觀察時應注意幾個方面:一是,觀察要有順序。二是,要抓住特征和重點。三是,觀察與思考相結合。四是,遵循兒童的認識規(guī)律,避免對學生有過高的或脫離實際的不得要求,使學生觀察事物有快樂的享受感,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五、運用發(fā)表法,強化寫作興趣
讓學生的寫作在課堂或墻報上得以發(fā)表,并經常組織學生參加各類作文競賽,對學生的優(yōu)秀習作則推薦給報刊發(fā)表。每次批閱學生習作后,我盡可能地為他們提供表現自我的舞臺,使小作者通過對全體同學朗讀優(yōu)秀習作或優(yōu)秀片段,產生一定的成功感。之后再把優(yōu)秀習作貼在墻報上,這大大增強了小作者的榮譽感,使他們感到: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告訴別人是很有意思的,也是生活的需要。于是他們便會想寫、愛寫,“變老師讓寫”為“我要寫”。
總之,只要走上了路子,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對作文有了興趣,他們的寫作素質就會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