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實效,幫助青年學生更好地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政治思想覺悟水平。社會調查就是學生學習運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理論和觀點細致地考察社會觀象,以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增強能力,提高思想政治覺悟的一種實戲活動。社會調查可以由教師帶領學生走出校門去調查,可由學生帶著問題回家鄉(xiāng)調查,也可由學生在校內對師生進行調查。筆者就開展社會調查談點體會與思考。
【關鍵詞】社會調查;思想政治課;途徑;重要性
一、在高二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開展社會調查的重要性
一個時期以來,我國教育領域應試教育傾向比較突出,出現了重智育、輕德育,重書本知識、輕社會實踐,重死記硬背、輕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的培養(yǎng),重校內教育、輕校外社會教育的現象,全社會都來關心和支持教育的風氣還沒有完全形成。高二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容涉及到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等有關經濟學的問題,堅持教育與實踐相結合的方針是極為重要的。開展社會調查體現了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高二思想政治課教學要貫徹實施素質教育,最重要的是在實踐中行動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社會調查就是一種有效的社會實踐活動,是“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tǒng)一”,它有利于學生主體作用、個性的發(fā)展和發(fā)揮,讓學生開展社會調查,有利于學生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現實生活中的政治、經濟、文化、道德觀象,評價各種社會思潮,確立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斗的政治方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社會調查是輔助高二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有效途徑
1.開展社會調查是針對高二學生、教材的特點出發(fā)。現在的高中學生,他們接受各種信息的面和渠道較為廣泛,他們的獨立性和自制力趨于成熟,他們喜歡獨立思考,對人對事有獨立的見解,并逐步開始學會待人處世的方法,逐步形成一定的生活方式及個性特征。他們在學習、掌握知識過程中不“唯書”、不“唯上”,不斷探索,追求新知,他們思考問題時不受傳統(tǒng)觀念束縛,敢于假設,善于聯想,富于想象,勇于探索。但由于缺乏基本理論思維能力、社會經歷少,明辨是非、美丑、善惡的能力還不成熟,往往不能全面地把握事物的本質主流。如果我們政治教師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就教材而教材,空洞單一地說教,只會使學生缺乏興趣,更談不上“信”與“行”,只有在教學中,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組織學生社會調查去讀一讀社會這本無字之書,讓他們接觸社會、獨立觀察思考,判斷解決在課堂中不能解決的問題,才能用于指導他們的行動,達到懂、信、用的統(tǒng)一。
2.針對高二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開展社會調查。針對高二學生特點及高二思想政治課教材的特點,我在教學過程中理論聯系實際,結合教材、社會實際和學生實際有重點地開展社會調查來輔助思想政治課教學,教學質量得到明顯的提高。如在講授第一課《生活消費與消費文明》時,為了使學生學會正確消費,我布置學生向家長調查每月的消費開支情況,以及個人的消費支出占整個家庭消費支出的比例,然后討論誰家的消費是最適度、最合理的;在講授第二課《社會生產和效益觀念》時,我利用高二學農時機,要求學生對自己所在村鎮(zhèn)農業(yè)的現狀及發(fā)展對策進行調查研究,并集體調查本縣拓中企業(yè)發(fā)展情況,在匯報討論中,學生深刻認識到只有科技和管理才能求得經濟效益的增長;在第三課《剩余勞動與社會進步》教學中,請學生結合本市本縣市政建設的有關情況調查,來體會社會主義剩余勞動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在講授第四課《分配制度與分配觀念》時,請學生調查收集先富起來的個人具體事例,正確認識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政策的重大意義;在講授第五課《國民財富與納稅意識》時,請學生對社會保障制度的具體內容進行調查,來認識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及發(fā)展保險業(yè)的重要性。
3.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開展社會調查的主要途徑。為了克服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滿足學生的需要,更好地發(fā)揮思想政治課的功能,貫徹實施素質教育,我們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必須開展社會調查實踐活動。其主要途徑有:首先,調查輔導,擬定調查提綱。在開展社會調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要給予一定的輔導和正確的引導,切忌“放羊式”,我在組織社會調查前請學生對課程內容進行預習熟悉,了解調查目的,明確調查意義,擬定調查提綱。然后,我對調查的要求、注意點、調查報告(或小論文)的寫作給予強調和輔導,對調查提綱進行修改指點,在輔導基礎上的調查,效果是明顯的。其次,選擇對象,進行調查。根據調查的目的和要求,師生對提出的調查對象進行遴選,然后采用靈活多樣的調查過程和調查方式,可由學生分組進行,可集體組織進行,也可由學生分散進行,社會調查也可采用參觀、座談、報告、采訪等形式,靈活多樣的社會調查更有利于學生積極性和獨立性的發(fā)揮。最后,調查反饋、總結提高。這是社會調查中很重要的一環(huán),社會調查結束后,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由學生寫出調查報告或體會文章,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匯報交流。通過反饋總結,學生加深了對調查對象的正確認識,從感性到理性得以升華,從而達到教學目的,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得到培養(yǎng)和發(fā)展。
4.開展社會調查有利于提高高二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實效。開展社會調查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高二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重要任務就是幫助學生掌握理解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有關基本原理,了解黨中央、政府在經濟方面的重大決策、決議、決定等。而封閉的教育環(huán)境是很難完成思想政治課的教育教學任務的。開展社會調查,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接觸和了解社會、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陶治情操、發(fā)掘創(chuàng)造能力,加深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同時在實踐活動中容易發(fā)現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有利于有針對性的克服各種思想障礙和不良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堅強毅力和意志品質,形成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良好思想品質。如:有學生在社會調查中感受到清潔工人的可貴和辛苦后,立志長大后成為一名環(huán)保人員,讓上海的天更藍,水更綠。開展社會調查這一實踐性教學法能克服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為此,我們在高二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必須結合教材內容,認真研究和分析學生的需要,積極開展社會調查,將大千世界生動、形象、典型的材料引人課堂,滿足學生的救知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從中獲得知識,提高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思考
1.抓好社會調查的管理工作。社會調查的開展,切忌“放羊式”和“趕鴨式”,必須落實到位。社會調查的管理工作要有層次進行,可以由教師去聯系、安排、落實調查的對象、內容,然后帶學生去進行活動;可由教師間接聯系,然后請學生帶著介紹信去聯系落實和組織;也可全部由學生自己根據教師的要求,自己想辦法外出聯系、落實和組織,教師不再跟隨。在社會調查組織中,我們感到全部由學生負責,學生的主體參與作用、受的鍛煉更大。
2.社會調查要認真做好評價工作。評價是社會調查工作中很重要的內容,它有利于調動學生參加實踐活動的積極性。社會調查的評價包括質和量兩個方面內容,質的方面包括參加調查的態(tài)度、表現及所取得的效果,可以通過撰寫小論文,調查報告等形式體現;量的方面包括參加社會調查的時間、次數,完成數量以及其它應該完成的內容,我們采用一人一卡的做法,根據調查的實際情況,給予一定的等級評價。
【參考文獻】
[1]《思想政治教育學》.
[2]學科出版社《思想政治課教學參考》.
[3]《思想政治課研究》.
[4]上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探索與實踐[M].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