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語堂的一生,特別癡心和沉醉于研究《紅樓夢》,在他的心目中,《紅樓夢》這部作品一直保留著其他文學作品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位置,并對他的一生尤其是對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影響頗深。在時代背景、人物的設置和情節(jié)的安插以及作品所反映出的哲學意義和文化積淀等諸多方面,《紅樓夢》對《京華煙云》有著極其重大的影響。如果說《紅樓夢》是一部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那么《京華煙云》無疑是一部中國近代社會的百科全書。
【關鍵詞】京華煙云;紅樓夢;林語堂
林語堂先生的長篇小說《京華煙云》是一部在海外享有盛譽的文化小說。小說內(nèi)容博大精深,感情真切自然,品格優(yōu)雅含蓄,集中了林語堂小說藝術的精粹。就該小說而言,無論是人物刻畫還是情節(jié)結構,作者都以一種自然、平淡、真實的藝術加以再現(xiàn),給人以含蓄雋永的魅力。《紅樓夢》這部我國封建社會后期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作為我國小說藝術成就的最高峰,對后來的文學創(chuàng)作有著不可替代的影響力和沖擊力,影響著一大批的作家和作品,《京華煙云》就是其中有著代表性的一部。無論是該書的歷史背景、小說塑造的主要人物,還是作品無形中透露出的作者的哲學觀,以及作品中所呈現(xiàn)出來的文化傳統(tǒng),我們都可以清晰的看到《紅樓夢》的巨大藝術投影,這篇創(chuàng)作明顯的受到《紅樓夢》的影響,是對《紅樓夢》的繼承和發(fā)展。
一、歷史背景
任何偉大藝術結晶的誕生都離不開特定的時代背景,時代造就了一批批優(yōu)秀的作品,一部小說所描繪的人、事都必須置于一個大的社會、歷史背景之下?!都t樓夢》和《精華煙云》這些優(yōu)秀作品的誕生和當時的中國社會環(huán)境是分不開的。曹雪芹創(chuàng)作《紅樓夢》就是在所謂“乾隆盛世”的時候。這時候的封建社會已經(jīng)逐步走向沒落,滿清貴族的統(tǒng)治已經(jīng)在走下坡路,封建社會走向滅亡已經(jīng)是必然的趨勢?!都t樓夢》中描寫賈府由盛轉衰的情形就是當時整個封建社會的一個縮影,尤其是滿清貴族地主經(jīng)濟的一個縮影。掩飾不住對《紅樓夢》的熱愛和癡迷,林語堂決定借鑒《紅樓夢》的藝術形式,寫一本反映中國現(xiàn)代生活的小說,經(jīng)過一年多的努力,70萬言的長篇巨制《京華煙云》終于誕生了,它是《紅樓夢》的“近代版”。整部小說以人物的悲歡離合為經(jīng)緯,以時代變遷為緯,詳述了北平姚、曾、牛三大家庭從義和團運動到抗日戰(zhàn)爭30多年間的恩怨情仇,從側面反映出現(xiàn)代中國的社會歷史。其中安插了袁世凱篡國、張勛復辟、直奉大戰(zhàn)、軍閥割據(jù)、五四運動、三·一八慘案、“語絲派”與“現(xiàn)代評論派”筆戰(zhàn)、青年“左傾”、二戰(zhàn)爆發(fā)等歷史事件,或褒或貶的描寫了新派革新人物和民國特色人物??梢哉f是對中國現(xiàn)代社會的全景描寫。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把愛國精神融入到文學作品中,從而使作品的藝術性和思想性得以升華,增強了作品的可讀性。
二、人物設置
《京華煙云》在人物設置和造型方面借鑒《紅樓夢》的地方有很多,林語堂認為《紅樓夢》、《水滸傳》、《金瓶梅》等名著,“哪一部成功不在于復雜人物之描寫?所以《京華煙云》體裁,也是故意如此”。《京華煙云》人物眾多,在中國現(xiàn)代小說中是比較少見的。林語堂在給郁達夫的信中對小說中人物設置作了這樣的說明:“至故事人物大約以紅樓人物擬之,木蘭似湘云,莫愁似寶釵,紅玉似黛玉,桂姐似鳳姐而無鳳姐之貪辣,迪人似薛蟠,珊瑚似李紈,寶芬似寶琴,雪蕊似鴛鴦,紫薇似紫鵑,暗香似香菱,喜兒似傻大姐,李姨媽似趙姨娘,阿非則遠勝寶玉。孫曼娘為特出人物,不可比擬?!睂?chuàng)作而言,《紅樓夢》這部小說留給林語堂的記憶和表象,直接影響了他對女性形象的審美心理,進而影響到了《京華煙云》中兩位主要女性木蘭與莫愁的形象塑造。對于《京華煙云》的主要女性形象姚木蘭與姚莫愁的創(chuàng)作淵源,林語堂巧妙借鑒了《紅樓夢》中的史湘云,塑造出姚木蘭爽朗樂觀、豁達大度、優(yōu)雅多情、持家理業(yè)之能者的理想女性,將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完美的女性形象賦予了木蘭。而姚莫愁這個人物形象則從《紅樓夢》中的薛寶釵那里得到了創(chuàng)作靈感,也吸收了其中最有價值的創(chuàng)作營養(yǎng),在作品中摒棄了薛寶釵性格中偽善的一面,塑造了莫愁為人大方得體、成熟穩(wěn)健、聰穎圓滑的性格特點。就像林語堂所說,木蘭是“藏豪華于無形,而以淳樸自然為本相”,莫愁則愿意“以豪華為表,以淳樸自然為里”。
三、哲學精神
在哲學精神方面,《京華煙云》以莊周哲學統(tǒng)領全書,要表達“一切人生浮華皆是煙云”的道學思想,林語堂的大女兒林如斯認為,《京華煙云》的主要貢獻不在于創(chuàng)造了哪些藝術形象,而在于傳遞了一種哲學思想,這是林語堂賦予小說的主旨。林語堂根據(jù)莊子的哲學精神強調了人的永生是種族的延綿,新陳代謝是世間萬物永恒的真諦。
在《紅樓夢》中,儒道佛三種傳統(tǒng)文化都有所反映,我們感覺到“紅樓角色”與傳統(tǒng)文化的關系問題,即在“寶——黛——釵”三個主角身上看到了與“佛——道——儒”三種傳統(tǒng)文化之間的對應關系:寶玉最后看透紅塵俗世的紛繁,皈依佛門;道家文化在黛玉身上的反映,如道家講求修養(yǎng)身心,由身及心;儒家文化在薛寶釵身上的反映,如寶釵重視傳統(tǒng)的仕途觀念,一直規(guī)勸寶玉注重“仕途經(jīng)濟”。而真正支配寶玉和黛玉二人生活的精神因素,則是莊子所闡明的道家思想,或者說,道家思想在《紅樓夢》的精神世界中占據(jù)了主導的核心地位。
四、歷史文化
從《京華煙云》所折射的歷史文化來看,它以藝術形象來向外國人全面的描述了中國的歷史文化。林語堂的初衷是把《京華煙云》當做全面介紹中國社會的一扇大門,不熟悉中國國情的異域讀者從這扇大門里了解進而熟悉中國社會。小說如同一位無聲的導游,引導外國讀者跟隨作者一起觀賞各種景致,同中國人一起感受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生活,一起感同書中人物的喜怒哀樂。《紅樓夢》中有非常詳盡的關于飲食方面的描寫,例如許多節(jié)日中的宴會,林語堂對此也非常感興趣。因此在《京華煙云》中,他所描寫的大家族的飲食文化不僅是滿足人們的味覺要求,而且把飲食與藥物聯(lián)系起來。飲食文化同時還從側面反映出中國人的生活哲學和生活情趣。還有對居住、休憩等最貼近人們?nèi)粘I畹膯栴}的描寫。這對生活在充滿現(xiàn)代氣息的“人為”環(huán)境中的西方讀者來說,無疑具有很強的吸引力,西方讀者可以在此深深體會到中國文化藝術的魅力。
五、結論
總的來說,《紅樓夢》作為我國歷史上的經(jīng)典小說,無論從哪個方面所傳達的思想對后世文學作品的產(chǎn)生都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在文學史上有著不朽的地位。《京華煙云》作為我國20世紀初的一部優(yōu)秀小說,真實的再現(xiàn)了20世紀初中國的歷史。作為一部近代版《紅樓夢》,其成就雖不及《紅樓夢》,但其成功的塑造出的一系列形象鮮明的人物以及傳達出的莊周哲學思想,具有很高的參考研究價值。其藝術的獨特性及豐富的內(nèi)涵為中國現(xiàn)代化的小說開辟了道路,為中國藝術創(chuàng)作的現(xiàn)代化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
【參考文獻】
[1]施建偉.林語堂研究論集[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7.
[2]張立國.速讀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大師與名家叢書[M].北京:藍天出版社,2004.
[3]萬平近.林語堂評傳[M].重慶出版社,1996.
[4]林語堂.瞬息京華[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