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高校學生中,90后的學生占據(jù)了很大一部分,這些學生與80后學生相比,突顯出了眾多的不同之處。本文針對 90 后學生的特點,建議對學生實施人本化管理,使高校的管理更有針對性和主動性,切實保障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素質的加強。
【關鍵詞】90后;高職;人本化管理
近幾年,我國的高職教育蓬勃發(fā)展,成為我國教育事業(y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現(xiàn)細觀這些90后高職學生的現(xiàn)狀,我們不免有些擔憂。因此,針對90后學生的現(xiàn)狀,實施人本化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90后高職學生現(xiàn)狀
1.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興趣不高
與普通院校的學生相比,大多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興趣也不高。他們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為了應付家長的要求才到校學習的,有的也僅僅只是為了一張文憑。因此,大學輕松的學習氛圍使他們誤以為大學就是享樂的天堂,得過且過,把大量的時間都用在了玩上,上課不專心聽講,遲到、閑聊、睡覺,作業(yè)不認真,部分學生照抄,有的甚至連作業(yè)的題目都不清楚??荚噭t依賴于考前突擊,更甚者把考試完全寄希望于作弊,在學習上嚴重缺乏主觀能動性。
2.情緒比較敏感,情感比較脆弱
90后的大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家長極其溺愛,由此就容易逐漸造成“以自我為中心”。這些學生心理都較為早熟,主觀意識強,思想更加開放,更容易對異性產(chǎn)生好感,對待感情缺乏理性,容易沖動,一旦感情受挫,心理難以正確對待,往往容易產(chǎn)生自卑,焦慮等情緒,走向極端。
3.世俗觀念盛行,功利色彩較濃
青春期正是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這時的孩子意志力比較薄弱,心智還沒有完全成熟,很容易受外界不良風氣的影響。金錢至上的觀念充斥著許多年輕人的思想。許多學生在學校不把學習當作第一要務,相反的,為了評優(yōu)評先、獎學金、助學金、入黨等等,而交際應酬、籠絡人心、花錢收買、勾心斗角等等,圣潔的大學校園儼然成了社會的一個縮影。
二、教育管理的人本化
由于社會各種因素的影響,特別是社會價值觀以及就業(yè)等客觀因素的影響,90后高職學生在思想、情緒、言行、心理等多方面表現(xiàn)出諸多的復雜性。基于此,對學生管理從認識到實踐上都要及時更新,與時俱進,用新的管理理念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因此,在新形勢下,我們倡導對學生實施人本化管理。
1.人本化管理的實質就班級而言,人本化管理其實就是依靠人、尊重人、凝聚人,發(fā)展人,從而達到班級管理的最終目標。從根本上說,人本化管理就是以人為本的管理。因此,班級人本化管理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從班級學生來說,首先在于學生對自身“人”的發(fā)現(xiàn),學生把自己視作管理的主體,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是“人性化”的一個方面;二是人本化管理高度重視“人”的作用,將“人”的因素放在管理各因素之首,也就是對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的肯定。
2.班級人本化管理的措施
(1)加強與學生的情感溝通。教師是與學生距離最近的人,教師與學生的情感溝通是班級人本化管理的首要的基本的策略,是做好班級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教師只有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深入到學生的內心深處,了解學生的心理需要、學習動機和發(fā)展需求,才能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達到情感溝通的效果。換句話說,教師與學生的情感溝通應當是心與心的深層次的溝通,不能浮于表面。90后的學生都比較自我,自尊心都比較強。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人格,理解學生的思想感情,寬容學生的過失,欣賞學生的進步,讓每一名學生擁有歸屬感和安全感。這樣,學生才能建立起對教師的尊重與信任,感受到教師的真誠與溫暖,感受到教師的愛,進而激發(fā)起強大的學習熱情,為班級的發(fā)展增添生機與活力。
(2)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班級文化是教師與學生在學習、工作和生活的過程中所擁有的價值觀、信仰、態(tài)度和行為準則。其中教師的榜樣和導向作用非常重要。良好的班級文化能夠使學生對未來充滿信心,充滿憧憬,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并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培養(yǎng)學習興趣和團隊合作精神,樹立自信心。教師平時要加強優(yōu)秀班風的建設,克服學生的自我主義傾向,形成一個互相友愛、互相尊重、溫馨和諧的班集體。教師可以結合專業(yè)實際,以自己的工作責任心和親和力來教育和管理學生,時時刻刻提醒學生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梢哉f,這種管理既是無形的,又是有力的,只有學生融人其中,才能使人本化管理的效能最大化。
(3)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管理。學生管理的實質在于最終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管理。這也是學生管理的成功所在。教師要做好積極地引導作用,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自主的去參與學習,積極地投身于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并能從這些日常活動中體驗到快樂與成就感。例如,實行班級干部學期輪換制,而不是終身制,競爭上崗,讓每個有能力的人都能享有管理他人的機會,并體會和理解管理者的辛苦。自信是自主管理的關鍵,學生需要在自主管理的過程中有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激勵,自我評價,自我調節(jié)的自信,使自主管理成為自己的自覺行為。對于大學生來說,自主管理方法是一種終身受益的管理方法,增強了學生的自律性和自控性,學生的責任感也大大增強,這對今后的工作和家庭都大有裨益。
總之,學生管理工作任重而道遠,高職學生管理工作的好壞,不僅影響到一個學校的辦學質量,而且關系到大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對于高校的管理工作者來說,首要任務就是改變傳統(tǒng)的管理理念,不斷探索和學習先進的學生管理思想和方法,并結合學生實際,運用到學生管理的實踐中去,以學生為本,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學校的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劉永芳.管理心理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2]侯書棟,吳克祿.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正當程序[J].高等教育研究,2004,(5).
[3]石莉.學生管理工作的創(chuàng)新探究[J].教學與管理,2006,(9).
[4]王憲平.系統(tǒng)論視野下的高等教育管理[J].高等理科教育,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