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大家認為在三年級以上開設課外閱讀,可以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所以一直以來都把課外閱讀的起步定在三年級后。那么?我們能否也可以在低段開展課外閱讀呢?我在教學中進行了嘗試,發(fā)現(xiàn)在低年級不僅可以很好地開設課外閱讀,還能達到一定的效果。在嘗試的過程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學生課外閱讀的引導:
一、抓住孩子心理特點,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面對剛?cè)雽W的學生,首先應該要讓學生體會到讀書的樂趣,因為他們剛?cè)雽W,認識的字也不多,如果就給他們規(guī)定要讀多少書,那樣學生反而失去了興趣,這時老師就要好好的引導他們讀一些感興趣的書籍,采取形式多樣的閱讀方式來激發(fā)孩子們的興趣,同時要了解學生感興趣的是哪些書,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此時充當?shù)哪_色便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閱讀,不但要“引導”而且要“激發(fā)”孩子內(nèi)心的感受,讓他們嘗到閱讀的快樂,加之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起點,也是啟蒙教學的開端。而一二年級又是學習漢字的主要時期,然而新課標對低年段孩子的識字有以下要求: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根據(jù)《課標》要求,一二年級的教材安排了每課10-14個生字,怎么完成這么繁重的教學任務呢?傳統(tǒng)的教法是老師教,學生被動地學。效果呢?老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很累,一聽到識字,學生就皺眉頭。怎樣讓學生有效的識字,成了低年級語文老師的一大難點。然而,在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只有反復讓課本中出現(xiàn)的生字重現(xiàn),才能把生字變成熟字,使孩子們記住。而開展課外閱讀和實踐,就能讓孩子們通過多種途徑識字,把識字教學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增加孩子的識字量。這方面,我采取了以下的方法:
1、講故事
低年級學生識字量少,要培養(yǎng)他們從小就愛看書,老師首先就要利用每天的晨會或者每周的班隊活動課的時間,結(jié)合實際生活地講述一些孩子感興趣的故事,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看到老師講得有趣,也會無形中受到感染,而且老師要有計劃的堅持每天講一個小故事。同時,我還安排孩子們在班隊活動課中開展講故事比賽,記得在一年級下半學期,要求輪到講故事的學生能把自己在課外書中看到的故事講出來,還要把故事中的情節(jié)講具體,最好還能配上自己的動作,說說自己的感受。這個任務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我讓孩子們請爸爸媽媽幫忙。為了能在比賽中得到好成績,孩子們都能在家長的幫助下精心準備。通過活動的開展,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大大增強,語言的邏輯性也提高了。這樣長期堅持,學生就會覺得書是那樣的好奇,慢慢的也會覺得書里有很多故事在等著他,而且,故事又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一種學習課外閱讀的方法之一。
2、留疑問
老師在講故事的時候,可以設置一些疑問,這樣,一方面吸引學生聽的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他們想讀書的沖動,例如我給學生講生肖的故事,講后我說:為什么老鼠要排在第一位了,它那么小,還怕貓,學生一下子來了興趣,這時我說,想不想知道結(jié)果呢?學生紛紛要我講,我卻故作神秘的說,想要知道答案,《十二生肖的寓言故事》里有哦,這時我就發(fā)給他們關(guān)于十二生肖的故事,此時孩子們可津津有味的讀得可起勁了。
3、進行表演
當學生閱讀一些寓言或神話故事時,老師可以利用班隊活動課的時間,來進行表演訓練,這樣既鍛煉了孩子們表演的能力,也促使孩子認真閱讀書中人物的動作、表情、樣子,孩子的模仿的能力很強,特別是童話故事能給 低年級的孩子充分的幻想,讓他們在動人的故事中獲得美與丑,是與非的學習,記得我講《貓和老鼠》時,學生演三次貓偷吃豬油的情景還記憶猶新,孩子們演得惟妙惟肖,最后連好朋友老鼠也沒逃脫它的嘴,在一陣陣笑聲中孩子們快樂極了,也嘗到了書籍帶給他們的歡樂。
4、教一些讀書方法
當學生有了閱讀的沖動,老師可以利用課堂上的有效時間滲透一些讀書的方法,針對低年級的孩子,我們可以采用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樂于接受的方法。例如,當教一些朗朗上口的課文時,就可以指導學生唱游的讀,還有一些詩詞也可以用此種方法,讓他們記得牢,當遇到日積月累的句子時,可以通過比賽的形式,來激發(fā)他們背誦,課堂上教學生讀讀,畫畫,還可以在書上寫寫你喜歡那個人物或動物,另外,老師可以有計劃、有目標的配合教科書選擇一些孩子們的書籍,制定每期的讀書目標,推薦孩子們喜歡的書目,安排他們有充足的時間閱讀,利用周邊有利的環(huán)境,如書店、學校的圖書室,班上的讀書角,營造讀書氛圍,讓學生從入學就感受到校園的書香氣息,還可以與同學、老師交流中找到好的讀書方法,這樣在他們拿到書的時候就可以用一些好的學習方法來自行閱讀,讓課內(nèi)的方法指導課外的閱讀,當學生找到了打開閱讀的鑰匙,從中便會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那么他就會愛上書籍的,從而就會自覺的去讀自己喜歡的書籍,感受到一種讀書的樂趣。
二、讓綜合實踐活動課成為孩子閱讀的平臺
隨著孩子對閱讀的深入,老師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們充分利用綜合實踐活動課這個平臺,進一步培養(yǎng)他們?nèi)ラ喿x,并且學會有選擇的讀書,查找相關(guān)資料,這樣學生的能力會得到不斷的提高,不僅僅會讀書,還懂得把讀的書為我所用,還可以是孩子們喜歡畫的畫配上一段話,形式多樣,學生很有興趣,這樣改變了一往學生不喜歡寫日記或小短文的毛病,孩子們都變得積極參加了。
三、積累好詞佳句,練好\"一句話\"
我常常要求孩子們能做到用詞準確,語句優(yōu)美。對于低段的孩子來說,這樣的要求顯然有很大的難度。我就安排孩子在課外進行\(zhòng)"一句話\"練習。要寫好話,就要做好練習的指導工作,我先從閱讀中入手,要求孩子們看一篇文章時,能找出用得特別好的詞組讀一讀,圈一圈,標一標,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能把文章中寫得特別優(yōu)美或者精妙的一個句子在摘記本上寫下來。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沒有老師的批改,作業(yè)就等于白做。為了能讓孩子們的課外閱讀能有效地開展起來,我每周定時檢查他們的摘記情況,對做得好的同學進行表揚和獎勵,對做得不好的同學進行認真的指導。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孩子們基本上都能自己摘錄好詞佳句了。然后,我就對\"一句話\"練習進行指導:先讓他們根據(jù)摘下來的內(nèi)容進行仿寫,孩子們在閱讀摘記的基礎(chǔ)上,寫出來的話很不錯。
孩子們能仿寫一句話以后,就可以讓孩子們自己寫一句話了。這時,為他們提供素材很重要。我就在有意無意間告訴他們\"校園里花開了,快去看看吧!\"
總之,在課外閱讀中,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積累和摸索,但如何有效地引導和開發(fā)學生,讓他們都能找到課外閱讀的樂趣,更找到課外閱讀的鑰匙,那我們就從低年級孩子開始訓練吧,有了好的開端,一定會帶來好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