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言文在初中語文中的比重越來越大,但是很多學生對其總是望而生畏。如何讓學生樂于學習文言文呢?首先應分析原因;其次改進教學方法,讓學生樂于學習文言文。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 原因 興趣 積累
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語文中考分值比例中占到了15%以上,但文言文的教學并不樂觀。文言文的課堂上大都是老師在唱獨角戲,學生做最忠實的聽眾和觀眾,勤快一點的學生會拿起筆記一記老師寫在黑板上的重點內(nèi)容。語文課中,學生最怕的就是上文言文的課,常常說“文言文就是學不懂”,“最不喜歡學的就是文言文”。學生平時害怕學文言文,考試更是一塌糊涂。就一張試卷來分析,文言文的丟分最為嚴重。不能準確解釋重點詞語,不能準確地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言語句,等等。面對上述情況,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遠離現(xiàn)在的生活,學生理解困難
由于文言文離我們的生活較遠,學生對文言文的寫作背景不了解。況且近年來對文學常識又不作文考試的內(nèi)容,有的老師在教學文言文時對文學常識及寫作背景只是輕描淡寫地提一下,學生理解起來就難了,有的只能死記硬背。還有現(xiàn)在的初中教學中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知識不作為考試內(nèi)容,老師們基本上將其忽略,更不用說古漢語語法了。本來古漢語語法與現(xiàn)代漢語有很大的差別,這樣更加深了學生畏懼文言文的情緒。
其次是老師教法偏傳統(tǒng),學生缺少學習方法
文言文課堂一般都是以老師“灌輸”為主的課堂,老師解釋詞語的意思,翻譯句子,分析內(nèi)容,而學生只是一味地聽與記,很少看到學生全體參與課堂教學的,種傳統(tǒng)的教法是不利于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的。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是學不到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的。久而久之,學生就失去了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自然也就很少做誦讀、積累等的訓練,所以在考試的時候常常是亂寫一通。
那么,如何學生不畏懼文言文,而是樂于學習文言文呢?
一次,曾經(jīng)教過的一位學生對筆者說:“老師,您以前給我們上文言文時講得好仔細了,每一字每一句都給我們講,現(xiàn)在這位老師就讓我們看注釋,叫我們自己翻譯句子,然后不對的給我們糾正,或者給我們提一些重要的詞和句子,效果挺不錯的?!甭犃怂脑捄?,筆者反思了自己以前的教學。長期以來,筆者在教學文言文時囿于“精華”二字,強調(diào)知識接受,只注重把語法、文法講深講透,而忽視了學習主體,讓學生什么都死記硬背,使得學生對文言文產(chǎn)生厭煩、畏懼、排斥的心理。使整個教學喪失了主體的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文言文教學中都認為“字字落實,句句清楚”,這樣才放心,而對學生來說確是令人厭煩的事。為了讓學生樂于學習文言文,于是筆者便嘗試著以下的教學方法:
一、轉(zhuǎn)變教學觀念,樹立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新課標提倡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于是筆者在課堂上大膽的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老師在課堂上只是一位導演。告訴學生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nèi)容是什么,學不了就一直學習,還將受到相應的處罰。這樣學生就會自覺地去學習。
二、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常言道:“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文言文教學也應該如此。筆者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一組選一位語文成績較好的為組長,讓他們分組學習。例如在疏通句意時,讓學生結(jié)合注釋理解,小組內(nèi)不能解決的在班上提出來師生共同解決。句子全部疏通后,學生對文意的把握就容易了。然后讓學生自己去探究課文,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質(zhì)疑、釋疑,相互討論交流,最后完成學習任務。老師不必顧慮這樣組織教學會影響教學進度,也不必擔心課文的學習沒有做到面面俱到,關鍵的是要看學生的思維是否在課堂上得到鍛煉,能力是否在課堂中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各組學習之后,選一個代表談談本組的學習感受,在學習后老師給各組評分。這樣學生學習起來就很主動,學生之間的關系也更和諧了。
三、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營造氛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便成功了一半。托爾斯泰也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求知的前提,是推動學生求知的內(nèi)驅(qū)力。那么又怎樣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呢?
1、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學生剛踏入中學,對文言文還很陌生,不知怎樣去學習。筆者就在七年級上期時常選一些短小的文言文故事讓學生讀,開始盡量選一些小學白話文中出現(xiàn)過的,如《鄭人買履》、《南轅北轍》、《葉公好龍》、《狐假虎威》等等,讓學生能夠讀懂,覺得文言文不難。八年級就選一些古代名人勤學苦讀的文言文故事練習,如《匡衡求學》、《王冕僧夜苦讀》、《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等等。九年級要求就更高了,就選一些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的故事及《漢書》里的一些文言文讓學生練習。這樣學生日積月累,掌握的就越來越多,在閱讀新的文言文時就能舉一反三,做練習題時得心應手。有的學生在課外自己找一些文言文來讀,有的學生也說道文言文也不是好難,還有的學生在八年級時就在背誦九年級的文言文,他們覺得很好背誦。
2、根據(jù)實際,調(diào)整教材編排順序
到了八年級,文言文增多,而且教材是集中編排在兩個單元。如果按照課文的先后順序來上,后面讓學生集中學習文言
文會感到索然無味。于是我們在集體備課時決定將文言文與前面的現(xiàn)代文穿插起來教學。這樣學生學習起來不覺得枯燥,反而會覺得新鮮。
3、創(chuàng)設情境,以表演形式進行教學
有的文言文故事情節(jié)很豐富,筆者就讓學生自編課本劇并進行表演。這樣促使學生去領悟文言文的內(nèi)容、表達的中心及寫作技巧。如《狼》一文,故事的開端、發(fā)展、高潮和結(jié)局很清楚,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準備在班上進行表演,并進行評分。學生們紛紛準備,有的吧狼的貪婪狡猾的性格表演的很突出,有的把屠夫的遇狼、懼狼、御狼、殺狼表演的淋漓盡致。表演后,學生們已記住了這篇文言文。還有學習《核舟記》一文時,為了記住蘇軾、黃庭堅、佛印三人的神態(tài)、動作,我也讓學生們進行表演,活躍了氣氛,效果也比較好。
四、重誦讀與積累,由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
誦讀也是學習文言文的一個重要方法?!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就是說“讀”的作用。筆者在教學文言文時要學生做到五個“讀”。一讀準字音,掃除文字上的障礙;二讀節(jié)奏,讀通句子;三讀句意,明白意思;四讀懂內(nèi)容,理解文意;五讀課文,賞析寫作特色。通過這五次帶著問題度讀,學生理解背誦文言文也就容易了。
在教學文言文時,對一些精彩的句、段筆者會讓學生摘抄在筆記本上,平時常叫他們吟誦。如《論語十則》中的“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保凹核挥?,勿施于人”;《岳陽樓記》中的寫景的段落,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愛蓮說》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長歌行》中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等等。學生們經(jīng)常吟誦,有的讓學生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每教學一片文言文,筆者會讓學生歸納本課的一些重點詞,如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詞的用法、詞的活用等,并將學過的結(jié)合起來。這樣,學生在自主的學習中總結(jié)了本文,又復習了以前的課文。長期堅持,學生就積累了很多文言文的知識,在學習課外的文言文遇到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總之,筆者通過這些年的教學嘗試,讓大部分的學生對文言文不再感到畏懼,而是樂于學習文言文了。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
[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