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學生計算機能力的高低與否已經直接關系到一個學校的整體教學質量,針對當前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不足,做好其改革工作意義重大。本文分析了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現狀及存在問題,并對其改革的指導思想進行了總結,最后對具體措施進行了探討,希望能給這方面的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2) 15-0000-02
1 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計算機在我們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因此,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做的如何直接關系到高校的整體教學水平。但是,當前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極大地制約了我們教學水平的提高。所以,針對這些問題,做好教學改革的工作對于提升高校教學水平、增強學生綜合實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 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雖然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相對于以往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其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著種種問題,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學生的理論基礎不一樣
出現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因為高校學生往往在入學之前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較為發(fā)達的教育地區(qū)在這方面的基礎相對會好一些,這就導致了針對計算機的應用基礎,部分學生沒有興趣,而對于另一部分學生則又難度過大,加大了教學中兩極分化的問題。
2.2 計算機實踐課程設置不足
在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中,理論知識和實踐是同樣重要的,其課程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的課時比例應該保持在1:1,如果條件允許,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同步進行,可使理論教學的知識更好的被消化,獲得最佳教學效果。雖然在我們的教學中已經基本實現了課時比例的1:1,但隨著近年來高校的擴招,學生不斷增加,同時要對多媒體教室和機房進行協調安排,使得理論教學和實踐同步進行的教學模式尚欠缺的很,這也對上機實驗課的學習效果帶來了很大的不利影響。
2.3 教學內容比較落后
計算機的發(fā)展日新月異,這使得我們對于計算機應用基礎的要求也不斷提升。但是,在高校中,《計算機應用基礎》所涉及的內容一般還是以基礎知識、Office操作以及網絡基礎應用為主,已經很難適應我們的實際需求,嚴重的說,一部分基礎教學甚至會浪費學生時間,壓抑學習積極性。
2.4 成績評價體系不科學、不健全
成績評估體系對于衡量學生的學習水平非常重要,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這一點體現的尤為明顯。但是,當前的評估體系一般還是卷面理論考評,很難對學生的學習水平進行有效地評估,而整體上來看,評估的標準也比較片面,存在著很多的弊端。
2.5 教學水平有待于提升
由于計算機應用技術的變化太為迅速,這就使得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知識衰減期短、技術淘汰快等現象,而在高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這種知識結構的老化表現的尤為明顯。但是,針對這一現象,很多高校都沒有制訂相應的措施對其進行改善,這就使得教學水平有待于提高,否則對于學生的學習水平也有很多不利的影響。
3 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
指導思想能夠給我們的改革工作起到指引的作用,因此我們在工作中,除了要結合具體的情況,還要緊緊地跟隨指導思想,一般來說,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1 對學生的計算機意識進行加強
這主要是指應盡快的讓學生意識到計算機屬于一種工具,這種工具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通過這一意識的培養(yǎng)使學生養(yǎng)成積極主動使用計算機的習慣。此外,我們還應使學生理解流行軟件所帶來的基于計算機工作的觀念的變化,幫助他們適應這種變化。
3.2 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要有別于社會中的短期培訓
我們的教學對象是高校學生,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素質,而非即學即用的技能。這是因為計算機的發(fā)展太為迅速,如果只需學生掌握一些流行軟件,則很容易導致其所學的東西到社會上沒有任何作用。
因此,我們應重點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使其認識到再學習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深入學習計算機的興趣。針對這一目標,我們應制定“以應用為基礎,以發(fā)展為目標,操作技能和理性思維相結合”的教學指導思想,并以此來指導我們教學工作的開展。
4 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
根據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針對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現狀及存在問題,我們應做好以下的具體措施以改善我們的教學情況。
4.1 做好調研工作,以保證我們教學改革有據可尋
調研工作主要可以通過調查問卷的方法進行開展,一般來說,調研的內容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學生對于計算機知識的了解度、學生使用計算機的情況以及學生對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拓展教學的接受度。通過這種調研工作,我們就能夠很好的了解學生的基礎以及對于教學的期望,這可以幫助我們很好的開展教學改革工作。
4.2 采取分層次教學的方法
入學新生由于其對于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適應性有很大的差別,如果統一教學很容易影響教學質量,因此應采取分層次教學的方法。在實施的過程中,可以先根據自愿原則參加學校組織的摸底考試,然后再根據考試成績對學生分層次。分層次以后,我們可以將基礎好的學生集中進行更高層次的教學,而針對基礎差的學生,我們則需選擇層次較低的教學,這種教學方法極大地提升了教學時的針對性,對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及效率也會帶來很大的提高。
4.3 加強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健全與應用
這主要是指我們要加強網絡教學平臺的利用以及做好在校園網支持下現代化教學環(huán)境的建設,使得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能夠使用開放性的實驗教學方法,對教學效果進行提升。一般來說,我們可以設置不同層次實驗和作業(yè),并詳細地列出其要求,讓學生首先獨立完成“基礎與驗證型”實驗。然后,允許學生結合成不同的小組,共同完成老師布置的“設計與開發(fā)型”實驗和“研究與創(chuàng)新型”實驗,共同完成課堂作業(yè)。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共同討論解決問題,對于不能解決的問題,向老師請教。
4.4 適時的更新教學內容
我們可以選擇含有新知識的教學教材,此外,我們還可以開展各種專題活動,使學生能夠對各種最新的教學動態(tài)有所了解,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幫助教師明白以后的教學需求,對于后續(xù)的教學能夠起到指導作用。
4.5 以人為本,因材施教
學校的計算機教學資源應該進行一定程度的整合,通過整合我們才能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使用不同層次的教學課程。通過這一因材施教的方法可以擴大學生學習選擇空間。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我們可以根據各專業(yè)所涉及到的信息處理技術不同,使用“1+x”方案,也就是《大學計算機基礎》+若干門必修/選修課程。而其中的必修/選修課程應選擇本專業(yè)和計算機相結合的課程。
4.6 對以往的考核方法進行改革
這主要是指建立一個非常完善科學的考核體系。在考核體系的建設過程中應充分結合《計算機應用基礎》的特點,將考核成績分為兩部分:期末考試和平時成績。其中,期末考試成績占70%,平時成績占30%,此外,考試應使用網絡考試的方法。另外,在考試的過程中要根據知識點的不同來設置合理的組卷方案,并使用隨機抽題組卷的方法使每個學生的考試內容有所不同。通過這種考核體系,我們既避免了學生作弊的情況,又減少了閱卷的工作量,對于學生的學習水平也能夠比較可觀的進行掌握。
4.7 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應進行改革
我們應做好這一改革工作,以提升課程的教學質量。在具體的工作中,我們可以通過定期的征集任課教師對本課程的教學建議來作為改革的依據;定期開座談會,加強關于教學方法的交流,對于普遍認為教學效果比較好的教學方法應進行合理的推廣。收集任課教師的教學案例,對這些案例進行整理工作,并選出比較優(yōu)秀的教學案例來供教師們交流學習??傮w來說,這些措施對于從整體上提高本課程所有任課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5 結語
總體來說,針對目前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不足,我們應做好調研工作,在教學中使用分層次教學的方法,加強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并不斷地對教學內容、考核方法以及教學手段進行改革,以實現以人為本,因材施教。
參考文獻:
[1]劉耀南.Blog在高校計算機公共課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福建電腦,2008,2
[2]陳桂珍.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福建電腦,2009,3
[3]臧桂美.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設置初探[J].福建電腦,2009,4
[4]齊波.高職學校計算機教育更要注重實踐能力[J].華商,2008,14
[5]李娜.高校計算機教學方法改革相關問題探析[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0,2
[6]魯菁,馬繼軍,包佃清.高職“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0,1
[7]劉寧,趙建華,地方高?!洞髮W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探索[J].價值工程,2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