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課本選了莊子的《逍遙游》《庖丁解牛》,蘇軾的《赤壁賦》《定風(fēng)波》,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選修課本選了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李白的《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等篇目。這些文章或詩歌內(nèi)容和形式達(dá)到完美的統(tǒng)一。其流傳千古的原因是文章蘊(yùn)涵深邃的道家思想。本文嘗試從順其自然,和諧,豁達(dá)三個層面去闡釋。
順其自然
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中郭橐駝種的樹“或移徙,無不活;且碩茂,蚤實以蕃。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逼渲械拿卦E是“順木之天”,即順應(yīng)樹木的生長規(guī)律,而其他的種植者就不明白這個道理。他們“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殷,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fù)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p>
最終樹被折磨死了。柳宗元的目的是通過種樹闡釋治民的道理,呼吁官吏不要好煩其令,讓百姓有時間生產(chǎn),“順民之天”才是治民之本。和老子《道德經(jīng)》中的“治國如烹小鮮”的觀點不謀而合,順其自然,無為而治,從而達(dá)到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莊子的《庖丁解牛》中的庖丁解牛技藝高超的原因是對牛的結(jié)構(gòu)了解十分清楚,他“依乎天理,批大卻,導(dǎo)大窾,因其固然,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蔽幕菥龔闹形虺鲳B(yǎng)生的道理:“人即刀,刀即人,人刀合一?!钡俄槕?yīng)了牛的自然,種樹順應(yīng)木的自然,治民順應(yīng)民的自然,養(yǎng)生固然要順應(yīng)人的自然。
人的自然是什么呢?
和諧
《易經(jīng)》是諸子百家思想的源頭,道家思想繼承發(fā)展其中理念,按照道家學(xué)說“順其自然”就符合“道”的要求。古人認(rèn)識世界從觀察天地開始的,《易經(jīng)》中的第一卦是乾卦,第二卦是坤卦,天云行雨施,春夏秋冬,日出日落,四季循環(huán),大自然生生不息,用“健”字概括。大地平直寬廣,容納萬物,用“坤”字概括,合在一起就是《易經(jīng)》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qiáng)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碧斓卣驗樘幵谝粋€和諧的循環(huán)過程中,才孕育了萬物。如果天地不和諧了,該下雨不下雨,該日出不日出,恐怕就沒有我們這個美好的世界了。從這里古人明白了順其自然的深層含義是“和諧”。大自然是和諧的,人是大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那么養(yǎng)生中的順應(yīng)人的自然就要求人要和諧,人怎么才能和諧呢?關(guān)鍵有一顆“和諧”的心。
塵世中的人的心靈被外在事物羈絆太多,所以不和諧?!都t樓夢》中的《好了歌》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笆廊硕紩陨裣珊?,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p>
人只是天地之間一過客而已,正如李白所說:“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只是從青埂峰上拋下的一塊頑玉,幻影入世,暫寄于世。什么是自己的?連自己的名字還是別人用的最多。既然來塵世走一遭何不走出自己的特色呢?何不瀟灑走一回呢?《逍遙游》中的“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边@句話,讓我們明白只有超脫功名利祿,酒氣財色,擁有一顆和諧寧靜之心,讓自己的內(nèi)心不被外在的事物羈絆,才能活出真正的自我!
豁達(dá)
明白這個道理做人就會頂天立地,不會不三不四。(天在五六位、人在三四位、地在初、二位)從天行健那里學(xué)會自強(qiáng)不息,從地勢坤那里學(xué)會厚德載物。一個人走到哪里都走在天地里。而這個人擁有一顆“天地和諧之心”,擁有天地的優(yōu)秀品質(zhì),內(nèi)心寧靜,不為外物所累。走到哪里都會受人敬仰。他會認(rèn)真地走好這一遭,珍愛自己的生命,快樂的活著,唯美地接人待物,少了一點功利,多了幾分真誠。他會豁達(dá)地面對人生的苦難,活出真正的自我!塵世中的我們走地太遠(yuǎn)了,卻找不到回家的路。渾渾噩噩過一生,到最后為別人做嫁衣裳!
所以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在極端貧困的生活條件下還能詠出“寓形宇內(nèi)復(fù)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fù)奚疑!”“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蘇軾在人生的谷底還能唱出“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于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fēng)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崩畎啄鼙3炙爬瞬涣b的性格“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薄叭松谑啦环Q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比~倩文唱出了《瀟灑走一回》真正含義?!疤斓赜朴七^客匆匆潮起又潮落,恩恩怨怨生死白頭幾人能看透,紅塵啊滾滾癡癡啊情深,聚散終有時,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至少夢里有你追隨。我拿青春賭明天,你用真情換此生。歲月不知人間多少的憂傷,何不瀟灑走一回?!?/p>
綜上所述,順其自然,和諧,豁達(dá)是道的三個方面的表現(xiàn)。做人之道就是保持一顆和諧寧靜之心,活出自己的個性。不為外物所累,珍愛自己的生命,快樂地活著,豁達(dá)地面對人生的苦難,唯美地接人待物。
(作者單位:安徽省滁州市定遠(yuǎn)縣第三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