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高效課堂”就是使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而獲取最大效益的教學活動。它是相對于目前課堂教學普遍出現(xiàn)的高耗低效提出來的。高效課堂沒有什么明確的量化指標。但總的說來,高效課堂必須達到以下幾個要求:(1)節(jié)奏明快。教師的情緒要平和,既不能過分激昂和也不低落,讓學生在心理上處于興奮和抑制的最佳狀態(tài)。讓學生充滿求知的愉悅感,要積極調動起學生的情緒,形成互動。課堂的節(jié)奏感和邏輯性要適合當時的課堂教學內容。(2)氣氛融洽。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關系要融洽。教師要創(chuàng)設融洽的氛圍,要能進行學生情緒和求知欲的引發(fā)。(3)支出少,收入多。這就是效益。課堂時間是固定的。在這個時間內圓滿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就是高效。構建初中化學高效課堂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自主學習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基石
當今時代是信息時代,學生僅僅靠課堂上的學到的一點知識是不能立足社會的。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是學校教學的首要任務。現(xiàn)在知識的更新很快,所以當今社會對公民提出了要終身學習的要求。如果自己不會學習,又怎么能適應社會的需要呢?
在學習活動中,學生應該是去主動的獲取知識,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學生應該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而自主學習是一種把學生置于主體地位上的學習,在這種學習狀態(tài)下,學習成了學生自己的、自覺自愿的事。作為教師,要精心準備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問題,關注每一個學生、每一個細節(jié),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能,增強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可以就學生所要學習的內容設計合理的活動方案,讓學生自己通過這些活動的參與,從而獲得知識。例如,我在講《氧氣》這個課題時,為了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了解氧氣的物理性質,我設計了如下方案。
【案例1】認識氧氣的物理性質
1.觀察講臺上的一瓶氧氣,閱讀教材,完成下列各題。
(1)在_____狀況下,氧氣是一種____色____味的氣體,密度____空氣,_____溶于水,在-183℃時變?yōu)開___色液體,-218℃時變?yōu)開___色______狀固體。
(2)實驗室中暫時貯存氧氣的集氣瓶應__________放在桌上,原因是____________,工業(yè)制得的氧氣一般______貯存在_______中。這樣的活動方案,好像看上去可有可無,因為學生通過實驗觀察可以知道,但如果沒有這個方案,他們可能不能形成這樣全面的知識點。而為了讓他們理解氧化反應,我又設計了如下方案。
【案例2】認識氧化反應
1.木炭和氧氣反應,硫和氧氣的反應,鐵和氧氣的反應這三個反應,都是物質與氧氣中的______元素發(fā)生的反應,這類反應屬于氧化反應。物質在氧氣或空氣中的燃燒是較劇烈的氧化反應。
2.閱讀下列資料,思考下列問題。
剛收的稻麥種子遇雨天堆在一起,一段時間后,稻麥堆內感覺溫度較高,這是種子呼吸產生的熱量,種子呼吸實質上是種子內的營養(yǎng)物質與氧氣發(fā)生的緩慢氧化反應。
(1)進行得較慢甚至不易察覺的氧化反應叫緩慢氧化,比較緩慢氧化與燃燒(劇烈氧化):相同點:________,不同點:________。
(2)說說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緩慢氧化現(xiàn)象。
這個活動方案讓學生初步形成氧化反應的概念,不會簡單的認為,氧化反應就是物質和氧氣的反應。并且知道根據(jù)反應的劇烈程度可以區(qū)分表面上沒有聯(lián)系的燃燒和緩慢氧化。
二、合作交流是構建高效課堂的生命線
俗話說得好,“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人的智慧畢竟是有限的,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一些障礙。所以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提倡同學間的合作交流顯得尤為重要。把班級的同學分成若干小組。根據(jù)班級的學生數(shù),每組可以6到8人。分組時要做到合理,要注意男女比例,本學科學習好的與有困難的,性格外向型和內向型要合理搭配,從而能夠形成一種互補。另外,小組要定期調整,重新分組,讓學生有更加廣闊的交流空間。在遇到學習障礙時,先是在小組內部討論,然后小組展示討論結果,進而轉變成組與組之間的交流合作。
學生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很大的。教師已經由傳統(tǒng)的演員變成了導演,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做到以下作用:首先要注意觀察各個小組的活動情況,發(fā)現(xiàn)充當觀眾的學生,要想辦法讓他變成演員。其次,要能夠發(fā)現(xiàn)學生交流過程中思維的火花。這些火花常表現(xiàn)為有哲理的話,有創(chuàng)意的想法,獨特的解題方法等等。再次,學生畢竟是學生,他們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當大家都遇到障礙時,教師要及時地點撥。幫他們排除障礙。最后,教師還要能夠引導深化,學生有時可能只是滿足于解決了一些表面的問題,可能不能夠想到一些深層次的東西,老師的總結,引導還是不可或缺的。
通過合作交流,學生可以相互取長補短,實現(xiàn)信息與資源的整合,擴展和完善自我認識。能夠學會交往,參與,傾聽,能學會尊重他人,能讓他們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能讓小組成員相互信任,有效地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問題。
三、自主探究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必要條件
化學本來就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所以很多的化學問題由學生自己動手實驗,通過自己的探究獲得知識。要比老師通過說教把現(xiàn)成的知識告訴他們要好得多。有些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究而獲得的知識,可能會一輩子記得。教師必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放開學生的手腳,讓他們去做,允許學生實驗時失敗,鼓勵他們從失敗中找原因,直至實驗成功,要讓學生從實驗中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更要從實驗中學到自己應該掌握的知識。
比如對于排水法收集氣體,老師講要怎么做,要注意什么等等。學生是一知半解。不如什么都不說,就給他水槽,可彎曲的塑料導管,集氣瓶,玻璃片,看誰能收集滿滿的一瓶自己呼出的氣體。同學們這時候都知道主動的去看書,邊看邊做,最后個個是收集了滿滿的一瓶氣體。此時再去問該怎么做,該注意什么,個個對答如流。
在介紹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藥品時,對不好用石灰石和稀硫酸反應制取學生是將信將疑,這時,我讓學生做石灰石和硫酸反應的實驗,學生會看到只有剛開始冒出一點點氣泡反應便停止了。對此結果學生會產生疑問,我再引導學生分析,學生很快弄明白了。
對于NaOH和CO2能否反應,教材是直接給出的,學生很難信服,因此我設計而讓學生動手做了“噴泉實驗”。具體做法很簡單,在一個干燥的燒瓶內收集滿CO2氣體,向瓶內迅速倒入NaOH溶液,用一個帶有導管的橡皮塞塞緊,導管的中間夾一個止水夾,把燒瓶倒放,等把導管的另一端伸入水中,打開止水夾,會有水上升到燒瓶了,形成美麗的噴泉。也就證明了NaOH和CO2發(fā)生了反應。學生個個心服口服。
其實教師的語言藝術,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感興趣的、真實的生活情境等都是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保證??傊處熤挥袕亩喾矫嫦鹿し?,多渠道多途徑打造高效課堂,讓學生做到所有的學習內容都能在課堂上掌握,才能真正減輕學生的負擔。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花果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