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教師因心施教,開啟外來務工子女的心靈之門,往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和工作效益。
【關鍵詞】城鄉(xiāng)外來務工人員子女 因心施教
我校位居城鄉(xiāng)結合部,每年都接收不少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讀。民工子女入校后,隨之而來的教育教學問題相當嚴峻,通過初步的調(diào)查,我們發(fā)現(xiàn):由于沒有很好的家庭環(huán)境,沒有合理的引導和約束,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性格、行為習慣、學習成績等方面與本地學生有著不同程度的差異,面對這一特殊群體的教育,學校如何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實施有效教育,是我們近幾年面臨的一個新的課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作為新時期一個獨特的弱勢群體,其心理健康問題已日益受到關注。切實探討并化解其心理健康問題的策略在倡導和諧社會的今天顯得尤為重要。怎樣讓他們積極融入、適應現(xiàn)有的生活成為了我們教育工作者探討的焦點。
一、心理健康對孩子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性
世界衛(wèi)生組織認為:“健康,不僅指沒有疾病,而且也包括體格、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健全狀態(tài)?!?001年5月國務院頒布的《中國兒童發(fā)展綱要(2001-2010年)》中也強調(diào):“兒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發(fā)展的關鍵時期。為兒童成長提供必要的條件,給予兒童必需的保護、照顧和良好的教育,將為兒童一生的發(fā)展奠定重要的基礎?!?/p>
陶行知先生曾這樣說過,“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世界的溝通,在人的溝通,而人的溝通在心靈的溝通”。每一個學生的內(nèi)心都是一個豐富的世界,這個世界充滿著求知的渴望、自我實現(xiàn)的設想、社會交往的需求、兩性關系的迷茫、五花八門的矛盾、突如其來的異想天開……教師因心施教,開啟學生心靈之門,往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和工作效益。
二、我們在研究
務工人員大多從事體力活,工作時間長,工作不穩(wěn)定整日為生計奔波勞碌,根本無暇顧及孩子。由于長期缺少父母關愛及有效的教育、引導和管理,民工子女往往在心理上產(chǎn)生一定時期的不適應感,嚴重的則會導致心理畸形發(fā)展。這對民工子女學生教育、心理發(fā)展等都會產(chǎn)生巨大的不良影響。
(一)現(xiàn)象重現(xiàn)
1.物質(zhì)環(huán)境糟糕
我校外來務工子女多數(shù)來自邊遠、貧困地區(qū),他們的父母由于文化水平不高,造就了他們生存就業(yè)的艱難。大多數(shù)是攤販、臨工、鐘點工、跑運輸、送水、營銷、等,居住的環(huán)境簡陋、陰暗、擁擠,缺少合理的照明、可供書寫的桌椅等,糟糕的吃、住、學條件,無法保障子女最基本的學習條件,沒有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由于受到這樣的條件限制,外來務工子女成為了一群既敏感而又自卑的弱勢群體,在性格上、習慣上都有一定障礙。
2.人文環(huán)境復雜
外來務工生活居住的地方多如菜場、工地等,人員嘈雜。年幼的學生接觸著各式人群,在耳濡目染間,對打架、罵人等不良習氣習以為常,給學校的正面教育帶來困難。
3.家庭教育缺乏
外來務工子女家長大多每天早出晚歸,大多忙于生計,根本無暇顧及孩子,更沒有時間督促孩子學習,對子女放任不管,加上外來學生的父母多半未經(jīng)過正統(tǒng)的教育,文化素質(zhì)比較低,很多都沒有能力輔導孩子學習,也不知道何為良好的學習習慣。有的則在望子成龍心情的驅(qū)使下做出過激的行為,使學生出現(xiàn)明顯的厭學傾向。
4.學習缺乏連貫
外來務工子女家長工作極不穩(wěn)定,今天在這個工地,明天換那個菜市。他們的子女跟隨父母迫于生計輾轉(zhuǎn)于各個城市,今天可能在這所學校,明天則又換了一所學校,轉(zhuǎn)學過于頻繁,使學生得不到一貫的學習指導,一直處在不斷的適應過程中。各自所學的教材不統(tǒng)一,進度不統(tǒng)一,教師的要求不一致,學習習慣差。外來務工子女中能主動學習、有著良好學習習慣的學生只是其中的很少一部分,多數(shù)學生學習興趣低、學習成績無法跟上,飽嘗失敗的滋味,嚴重地影響了他們的自信心。
(二)現(xiàn)象透析
1.部分教師缺乏耐心
我校位居城鄉(xiāng)結合部,外地、本地、插班生等魚龍混雜,學生學習成績參差不齊,很多外地孩子學習態(tài)度欠佳,學習積極性不高,行為習慣比較差,雖然教師努力輔導教育,但是達不到理想的效果,使部分教師對一些外來務工子弟缺失了關愛之心,在失望之余常會甩出一句:“我真教不了你!”老師對孩子的錯誤評價更是加速了自卑心理的形成。
2.受本地學生歧視
本地學生的家庭普遍比較富裕,有的家中也租住著不少外來打工人員,受家庭教育和地區(qū)觀念影響往往認為“外地佬”如何的不講道理,不講衛(wèi)生等,而且容易將這種歧視心理帶進校園,在與外地同學的相處中表現(xiàn)出來。一旦發(fā)現(xiàn)外來學生身上的缺點、弱點便會大加取笑,使得這些孩子不敢在大家面前大膽表現(xiàn)。
3.自身存在自卑心理
挫折與失敗都是人們難以接受的,多次的挫折與失敗會打消孩子的積極性,使他心理產(chǎn)生自卑。但外地生的心理自卑卻是因為把一次的失敗與事事失敗相混淆,形成錯誤的自我認識。他所確認自己的錯誤和失敗,不是說“我考試失敗了”,而是認為“我是一個失敗的學生,一個不行的人,一個低等的差生”;不是說“我這門課不及格”,而是說“我是一個不及格的學生”,很容易給自己定性。由此,失敗引起自卑,自卑又會導致更多的失敗。
4.家長不懂心理教育
許多外來務工人員文化層次比較低,從事的基本上是體力勞動職業(yè),他們重視的是解決生活的困難,根本沒有多余的精力去關心和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父母對孩子的評價會對孩子的心理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孩子會把父母的錯誤指責當作“真理”,自尊心深受傷害,從而產(chǎn)生自卑感。外來務工子女的家長都是那些苦中出來的,再加上文化水平低,教育手段缺乏,他們認為辛辛苦苦都是為了子女,孩子表現(xiàn)不好,孩子達不到“好學生”的標準,他們就會恨鐵不成鋼,罵聲不絕,責備不停,更甚至是棍棒交加。這些都嚴重地傷害著孩子,加重他們對自己無能、沒用的錯誤認識。
三、我們在行動
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心理,特別是幫助學校中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提高心理素質(zhì)、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一)創(chuàng)設和諧的教育環(huán)境
學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我們努力營造適應學生發(fā)展的育人環(huán)境,使學校成為設備先進、方法科學的育人校園,愛生如子親如一家的師生家園,流連忘返終生不忘的學生樂園,四季常綠三季有花的美麗花園。
1.創(chuàng)設安全舒適的物質(zhì)環(huán)境
蒙臺梭利說:“教師不僅是一個教師,還是一個心理學家,因為他要指導兒童的生活和心靈?!睂τ谕鈦韯展と藛T子女,他們的居住環(huán)境可能不是那么好,在學校就應給他們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場所。
2.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精神環(huán)境
校園的精神環(huán)境是指校園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及校園校風、氛圍等,它包括學生生活、學習、人文因素和活動空間。
教師是精神環(huán)境的核心因素。良好的精神環(huán)境依賴于教師完美的形象、高尚的品德和對教育事業(yè)執(zhí)著的追求。教師要不斷地加強心理保健,提高心理素質(zhì),以自己的言行、健康的人格給學生以積極的感染。教師不僅是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者,還要做學生的觀察者和引路人。
(二)創(chuàng)設多維的溝通渠道
1.個別疏導
學校不但注重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而且注重個案研究,對個別心理障礙的學生,老師會給予特別的關愛,特別是心理障礙型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更是特殊關愛的對象。從心理上開導,生活上指導,學習上輔導,行為上引導,減少和避免對他們心理健康的各種不利影響,使孩子真切地感受到學校和老師的溫情。
2.生生互導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缺乏歸屬感,而良好的生活學習氛圍,能緩解他們心中的憂慮,因此,我們應該發(fā)動全體學生,相互關心,相互協(xié)作,共同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創(chuàng)建心靈港灣。
(1)組建活動小組
經(jīng)常組織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參加文體娛樂活動,充實業(yè)余生活,多與他們溝通交流?;顒有〗M主要開展以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個性特長為內(nèi)容的興趣活動,如小制作、參觀、實踐活動等,不但豐富學生課余生活,更重要的是減輕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孤獨感。
(2)組建學習小組
由于外來務工家庭的特殊情況,學生更需要學習上的幫助。因此,除老師熱心輔導外,班級也應組建學習小組。學習小組內(nèi)學生互相交換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學習難題時能夠得到及時解決。
3.家校攜手
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家庭、社會有密切聯(lián)系,我們努力整合家庭和社會資源,打造適宜學生心靈成長的綠色通道。如:辦家長學校,開家長會、搞家長開放日、家訪、開通校訊通,定期與家長溝通探討。學?;顒友埣议L參加。學校的家長委員會都有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家長。家校形成合力,可以更及時地了解家庭、孩子心理狀況,及時疏導,指導家長開展正確的家庭教育。學校成為家長教育孩子、理解孩子的再進修學校,家校合作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徑之一。
(三)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重視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要開設符合青少年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心理課程,定期為學生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開設“悄悄話信箱”,建起心理咨詢室,配備專職心理教師,對外來務工子女的心理壓力和障礙進行疏導,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1.建立心理檔案
班主任要做好外來務工子女的摸底工作,將這部分孩子家庭狀況、父母親務工地、臨時監(jiān)護人姓名、年齡、住址及監(jiān)管兒童個數(shù),外來務工子女的心理品質(zhì)、學習行為、生活習慣、心理測試結果等諸多方面進行了詳盡記載,將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現(xiàn)記人檔案,及時向監(jiān)護人通報外來務工子女的成長情況,形成學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
2.開通心理輔導熱線
由專門的老師幫助解答一些外來務工子女的心理問題。讓家長定期與子女交流,班主任每月至少電話聯(lián)系家長一次,反饋子女的學習生活情況。心理輔導熱線幫助外來務工子女解決無人傾訴、無處傾訴的問題,解決心靈的“疙瘩”。
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懂得:正確地調(diào)適自我,提高自己對挫折的容忍度是十分必要的。懂得人的本性是積極的、向上的、富有理性的,是有建設性的,可以通過自我教育不斷地自我完善、達到自我實現(xiàn)的目的。
總之,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關愛,學校應給這些特殊學生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心理健康教育,給這些“流動的花朵”的心靈帶來健康成長的“一米陽光”,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zhì)和綜合素質(zhì),使他們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
【參考文獻】
[1] 張大均.《教育心理學》第二版.
[2] 李百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3] 王建平.《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實踐》.
[4] 吳增強、蔣薇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
[5] 中國教育學刊.《流動兒童少年就學暫行辦法》,甘肅科技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qū)槐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