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港府民政事務局局長首次披露過去3年香港公務員宴會開支賬單。從2008年到2010年,港府用于宴請的公款只有600多萬港元。
原來,香港公務員出差以及其他公干時,必須嚴格遵守《公務員事務規(guī)例》。在吃飯方面,港府規(guī)定非常細:公務午宴及晚宴開支上限分別為每人350和450港元;每筆招待費清單上,主客人數(shù)都得一清二楚。曾蔭權也不例外。前段時間公布的一份曾蔭權外訪開支記錄上記載:2007年11月底至2010年10月,3年外訪40余次,支出98.7萬港元,其中,赴上海世博會參加香港活動周開幕儀式等6次活動都是當天往返。
在辦公用品開支上,港府也有嚴格規(guī)定。比如,港府辦公室地毯使用年份不少于6年才可更換,辦公室內(nèi)墻不少于4年才可以重新粉刷。
香港近17萬公務員擁有不到7000輛公務車,想公車私用,報批手續(xù)相當復雜,基本難以實現(xiàn)。香港只有20多名政府高層擁有專用公務車,這些車的車號完全被媒體掌握,隨時隨地接受媒體和民眾監(jiān)督。
一次,記者單獨到一偏遠中學采訪?;顒咏Y束后,時任教育署署長的張建宗正好坐專車準備離校,便邀記者一同離開。上車后,張建宗嚴肅地對記者解釋:“我請您跟我一起坐車,是因這里交通實在不方便,我才破例帶上您,這中間沒有涉及任何利益,希望您能明白。”他還告訴記者,平時如果他不在車上,就算是他家人,也不能坐他的這部專車。
港府能做到這一點,沒什么訣竅,無非要過以下三大關。
第一關是立法會。立法會要對每年年度預算進行質(zhì)詢和審核。2011年初,香港媒體披露曾蔭權外出訪問的明細賬單精確到了每一港元,出訪期間的各項活動日期、地點、行程、費用等所有開支情況都有詳細記載,這都是按立法會的要求而做的,以確保每分每毫公款都用于社會。
第二關是民眾和媒體。制定財政預算時,政府要向社會和民眾匯報階段性進展,民眾若有質(zhì)疑,政府要給出解釋,再根據(jù)民眾反饋進行修改,如此往復。每年3月,香港財政司司長會宣讀新一年度財政預算案。預算案文本非常詳細,政府部門添置座椅或更換燈泡的支出都列在其中。
第三關是審計署。預算在實施過程中,要由香港審計署負責審計。審計署會每年兩次向社會披露審計結果。某年,香港政府某部門為兩任前負責人舉行餞別晚宴,人均支出分別為750港元和650港元。審計署認為這不符合香港財政適度和保守的原則,要求兩位前負責人退還相關款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