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以來,“吃應季食物”漸漸在國際上成為一種健康潮流。現(xiàn)在,人們又進入了一年一度的水果盛宴。應季的新鮮水果熱鬧登場,而其中最寶貴的,大概就是脆嫩甜美的鮮棗了。
鮮棗營養(yǎng)豐 食療效果好
民間有“一日食仨棗,百歲不顯老”、“要使皮膚好,粥里加紅棗”之說。鮮棗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100克鮮棗果肉中含維生素C300~600毫克,比蘋果、梨、葡萄、桃、山楂、柑、橘、橙、檸檬、獼猴桃等水果均高,為“百果之冠”。此外,棗中還含有維生素A、B、P、E等,素有“活維生素丸”之美譽。棗果肉中還含有適量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每100克鮮棗果肉中含鈣12毫克、鉀402.26毫克,磷18毫克、鎂20毫克、鐵0.32毫克、鋅0.265毫克、銅0.12毫克、錳0.214毫克、硒0.08毫克。這些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適量攝入對人體非常有益,其中鉀能增強肌肉的興奮性,參與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熱能代謝:鈣和磷是人體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成分;鎂具有抑制神經的過度興奮性,參與體內蛋白質的合成,并有肌肉收縮和調節(jié)體溫的作用;硒具有提高人體智力的作用等。
鮮棗的好處還不僅僅限于這些。其中具有抗氧化作用的類黃酮含量十分豐富,包括蘆筍中引以為傲的蘆丁這種預防癌癥成分在棗中含量也很豐富。鮮棗還含有熊果酸、齊墩果酮酸等能夠改善脂質代謝和提高免疫力作用的皂苷類物質,環(huán)腺苷酸等能量增強物質,以及具有抗衰老和抑腫瘤作用的多糖類物質。
鮮棗中富含鈣和鐵,它們對防治骨質疏松及貧血有重要作用,特別是更年期的女性更易發(fā)生骨質疏松,正在生長發(fā)育高峰的青少年和女性容易發(fā)生貧血。大棗對他們都有十分理想的食療作用,其效果通常是藥物不能比擬的。
棗對病后體虛的人也有良好的滋補作用,紅棗為補養(yǎng)佳品,脾胃虛弱、腹瀉、倦怠無力之人,每日食適量紅棗可健脾胃,增食欲。每日吃大棗三次,每次10枚,有養(yǎng)血美顏的功效。這是因為大棗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鐵等礦物質,能促進造血。防治貧血,使膚色紅潤。加之大棗中豐富的維生素C、P和環(huán)磷酸腺苷能促進皮膚細胞代謝,使皮膚白皙細膩,防止色素沉著,達到護膚美顏效果。棗還具有抗過敏、除腥臭怪味、寧心安神、益智健腦等功效。
食量有限制,并有禁忌證
棗雖然有這么多的營養(yǎng)價值但食用量也不是多多益善。中醫(yī)學家認為棗吃多之后可能引起腹脹,棗每天以吃一兩把為好,日日常吃才是獲得益處的關鍵。此外,鮮棗含糖量高達20%~30%,是各種新鮮水果中最高的一種,故吃了棗之后應當適當減少幾口主食,避免能量過剩。糖尿病人更應注意這一點,保證每日碳水化合物數量不會突破限制。
冬天患呼吸道疾病的兒童不宜吃棗,因為棗味甘,在中醫(yī)學里甘能助濕、助痰,因此患有呼吸道疾病的兒童不宜食棗。
鮮棗皮含有大量的不可溶纖維素,吃時盡量別“囫圇吞棗”,應細嚼慢咽,否則可能引起腹脹等不適。同時,慢慢咀嚼也是釋放壓力、平靜心情的一種方式。另外不要空腹或睡前吃鮮棗,否則易有“燒心”的感覺。上班族不妨在上午十點或下午三四點把鮮棗作為加餐的水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