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路遙在《平凡的世界》里向世人曲筆闡發(fā)了他的“愛情進化論”。從孫少安的不敢愛,到孫少平的敢愛卻沒結(jié)果,再到孫蘭香可望有情人終成眷屬,小說主人公的靈與肉由分離、矛盾而漸趨和諧,恰與孫氏家族的奮斗史、發(fā)展史步調(diào)一致。這說明:愛情不可能脫離經(jīng)濟、政治而獨立存在;作家的愛情觀受其人生觀、世界觀的決定性影響而體現(xiàn)出“三觀”的高度一致性。因此,對于涉及愛情的文學作品,鑒賞時可根據(jù)主人公的愛情故事來領悟作家的人生觀、世界觀,也可反過來根據(jù)作家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來解讀主人公的愛情故事。
【關(guān)鍵詞】路遙;平凡的世界;愛情進化論
我受身邊的大學生影響,忍不住瀏覽了一下他們所鐘愛的《平凡的世界》,深感意外地發(fā)現(xiàn):路遙筆下的愛情是理想化的,同時又是極其現(xiàn)實的。這豈不是很矛盾?于是又細讀了一遍,覺得書中的愛情故事大有深意,其蘊涵之豐富遠遠超出了愛情的范疇。再三品讀,終于悟出:路遙在《平凡的世界》里,借孫氏三兄妹的典型藝術(shù)形象向世人曲筆闡發(fā)了他的愛情觀——愛情是苦難中的奢望,是奮進中的失望,只有在新生活里才真正有希望。本文姑且稱其為“愛情進化論”,下面圍繞這一命題做些探討。
一、孫氏三兄妹的愛情接力
當愛情遭遇到苦難生活,它純粹是奢望。當愛情在奮進的路途上,它可能會是一個失望。然而隨著生活逐年向好、社會漸趨和諧,與人為善、自強不息的人們終會實現(xiàn)龍鳳呈祥的愛情理想。
(一)田潤葉之于孫少安:苦難中的奢望
小說的主人公之一孫少安,是窮苦農(nóng)民孫玉厚的大兒子。田潤葉向他求愛的時候,孫少安和父親一樣,是個窮苦農(nóng)民。而田潤葉的父親當時是“雙水村的主宰”,她二爸是“縣上的大干部”,無論從家庭條件還是文化程度上說,雙方都分別屬于兩個不同的世界。因此,少安沒有勇氣接受田潤葉。在小說第一部第二十章,當少安收到田潤葉“那張一目了然的紙條”(求愛信),他感到“突然福從天降”,但是“溫暖而幸福的潮流很快就退潮了”,因為他知道自己配不上青梅竹馬的“親愛的潤葉”——“一個滿身汗臭的泥腿把子,怎么可能和一個公家的女教師一塊生活呢?”[1]孫少安雖然深深地愛著田潤葉,卻連接受對方的勇氣都沒有,更不用說主動追求了!為使自己、也讓潤葉死心,他很快就迎娶了名叫秀蓮的山西農(nóng)民為妻。
(二)田曉霞之于孫少平:奮進中的失望
孫少平是小說的另一主人公,是窮苦農(nóng)民孫玉厚的二小子,少安的弟弟。田曉霞向他求愛的時候,孫少平是個攬工漢,而且總是在當小工,從一個工地到另一工地,漂泊不定。還是在曉霞的幫助下,少平成為一名掏炭工——沒有正式編制的煤礦工人。身為省報記者的田潤葉,她父親田福軍當時已經(jīng)是地委書記,后來又很快升為省委副書記。無論從家庭條件還是文化程度上說,雙方的社會地位、家庭環(huán)境都有著天壤之別,作家路遙也知道這種事情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大可能發(fā)生,所以在小說的后半部分,讓曉霞在洪水中為搶救他人生命而光榮犧牲。這樣一來,自然就回避了一個問題:她與掏炭工少平的愛情究竟會不會有結(jié)果?曉霞死后,小時候和少平親如兄妹的女大學生金秀也屈尊向少平求愛,而且還是在少平受了重傷、臉上落下一道傷疤的情況下。這怎么可能?連少平本人都覺得不太可能,他當然沒有接受。小說結(jié)尾是這樣寫的:“他(少平)遠遠看見頭上包著紅紗巾的惠英、胸前飄著紅領巾的明明,以及脖項里響著銅鈴鐺的小狗,正向他飛奔而來……”[2]這里的明明、惠英,是已故的采煤班長留下的孤兒寡婦。此前,少平對“惠英”的稱呼一直是“惠英嫂”,在小說結(jié)尾處卻直呼惠英,作者的用意是不言自明了。
(三)吳仲平之于孫蘭香:新生活里有希望
在愛情上,孫蘭香顯然比她的兩個哥哥幸運得多,因為她考入了“北方工業(yè)大學”,并且是在家庭狀況大為好轉(zhuǎn)的基礎上和她的同學吳仲平兩情相悅。吳仲平是個什么人呢?省委常務副書記吳斌的寶貝兒子!這樣的愛情會不會有結(jié)果呢?從小說的倒數(shù)第三章可以看出,孫蘭香和吳仲平的愛情已經(jīng)明朗化,“關(guān)系”基本上確定下來。[2]
表面看來,作家路遙在愛情上夢想著“攀龍附鳳”,他讓孫氏三兄妹都和領導干部的子女糾纏不清。但是如果往更深一層去想,對于出身寒微的有志青年來說,領導干部的子女或許象征著某種高度。無論我們怎樣標榜眾生平等,而在事實上,設若不同出身的青年同樣具有自強不息的品質(zhì),那么無論從起點還是所能抵達的高度來說都是有差距的,這就是現(xiàn)實。出身于寒門的青年,渴望通過自身努力和家族奮斗獲取真正意義上的與貴族子弟平等的社會地位,這樣的揪心夢想也只有在新生活里才有變現(xiàn)的可能。
二、孫氏三兄妹愛情“三級跳”的象征意義
(一)愛情不可能脫離經(jīng)濟、政治而獨立存在
路遙深深明白,現(xiàn)實終歸是現(xiàn)實,正如他在《平凡的世界》里所說的:“豆角只能和玉米、而不能和小麥種在一塊兒”。孫少安所處的那個時代,其家庭出身和成長經(jīng)歷都決定了他在選擇婚配對象時只能“退而求其次”。在平凡的世界里,“退而求其次”的婚姻時時都在上演,這還不只是門第觀念的問題,更多的時候是受自身條件所限,人們在擇偶時總要考慮是否般配。既然婚姻由不得愛情來做主,“先結(jié)婚后戀愛”就會成為特定時代里一種無奈之下的必然選擇,否則人類無法延續(xù),遑論其他?
路遙在賴以成名的中篇小說《人生》里,也流露出同樣的愛情觀:愛情不可能脫離經(jīng)濟、政治而獨立存在。生活在現(xiàn)實中的孫少安,當然無法超越傳統(tǒng)的擇偶觀念。“很多羊都有可能愛上鳳凰,但是很多羊中的大多數(shù)會忘記或壓抑對鳳凰的愛,轉(zhuǎn)而去追求異性的羊”[3]。像孫少安這樣一個有為的青年才俊,當他在經(jīng)濟、政治地位極為低下的時候,即使有了愛情,那愛情也是“奢侈品”。就像張潔在《揀麥穗》一文中所嘆惋的:揀麥穗的女孩子長大后,到了要出嫁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她們要嫁的那個男人,和她們在揀麥穗、扯花布、繡花鞋的時候所幻想的那個男人,有著多么大的不同,又有著多么大的距離??!但是,她們還是依依順順地嫁了出去……”[4]孫少安和那些揀麥穗的女孩一樣,盡管在愛情上有著命中注定的缺憾與憂傷,卻只能匍匐于現(xiàn)實的地面而無法超拔。這不能責怪作家路遙,因為他寫的是“平凡的世界”,而不是“不平凡的世界”。
從某種意義上說,愛情是感性的,而婚姻是理性的,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是物質(zhì)的勝利,同時也意味著精神的失敗。這是靈與肉的分離,沒辦法,現(xiàn)實中能有多少人的感情從來不受經(jīng)濟社會的現(xiàn)實所壓迫呢?可是問題在于:如果很容易就放棄自己的初衷,不懂得堅持本身就具有感天憾地的力量,感情的悲劇便是注定的。試想,一個有發(fā)展?jié)摿Φ那嗄昴凶?,因為配不上“極品美眉”就轉(zhuǎn)而找個“次品”,還自欺欺人地認為“次品”也是“極品”,那么當他日后功成名就,配得上“極品”的時候又當如何呢?也許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路遙在寫到少安成為農(nóng)民企業(yè)家之后,讓秀蓮這個“家常女子”患上了不治之癥,既回避了“糟糠之妻不下堂”,又否定了“男人有錢就變壞”。愛而不敢愛,這不止是孫少安個人的悲哀,也是苦難生活中所有平凡人的共同缺憾。于是,路遙便讓孫少平和孫蘭香承擔起彌補這一缺憾的神圣使命。
(二)堅守愛情理想,終會美夢成真
路遙絕不甘心“退而求其次”。少安和少平的愛情,雖說同屬無疾而終的悲劇結(jié)局,然而“各有各的不幸”。在小說第三部第九章,當身為省報記者的田曉霞“公私兼顧”地來到礦區(qū)“采訪”孫少平的時候,少平一味地沉浸在無比的幸福之中,“所有關(guān)于他和她關(guān)系的悲觀想法,此刻都隨著她的到來而煙消云散了。”顯然,相比少安,少平對于愛情的追求是勇敢而熱烈的。當他得知田曉霞的死訊,他依然如期趕到和曉霞約定相會的古塔山后面,并且堅信“愛情將永存”[2]??梢?,少平對于美好愛情的追求比少安“進化”了許多。雖然他也常常懷疑純真的愛情會否有結(jié)果,可他還是接受了曉霞的愛。當整個社會行進在“脫貧致富”的路上,人們也開始關(guān)注、關(guān)照精神上的需求,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來看這一問題,少平之于少安的進化是歷史的必然。不過凡事都有一個量變到質(zhì)變的過程,如果說少安的愛情悲劇在于靈與肉的分離,那么少平的愛情悲劇則表現(xiàn)為靈與肉的矛盾。
孫蘭香見證了大哥、二哥的愛情悲劇,她不僅沒有屈服于傳統(tǒng)的門第觀念,而且將“攀龍附鳳”的精神發(fā)揚光大,以接力之勢完成了兩位哥哥的未竟心愿,變相地實現(xiàn)了“家庭夢想”。從小說的結(jié)尾看,她和吳仲平有望終成眷屬,這是顯而易見的。
從少安的不敢愛,到少平的敢愛卻沒結(jié)果,再到蘭香有望美夢成真,孫氏兄妹循序漸進地走向了靈與肉和諧發(fā)展的美好境界。這就是路遙在《平凡的世界》里借藝術(shù)形象而曲筆闡發(fā)的愛情進化論。又因為愛情并非這部史詩性著作的主題,所以它只能作為陪襯穿插于少安、少平的成長故事之間。令人嘆服的是,路遙曲筆闡發(fā)的愛情進化論恰與孫氏家族的奮斗史、發(fā)展史步調(diào)一致。一個人的愛情觀受其人生觀、世界觀的決定性影響,因而“三觀”通常是趨于一致的。在路遙筆下,抱定了自強不息信念的人們,就像骨髓里奔涌著永不絕望的熱血,無論前進的道路有多么艱難,無論會遇到多少挫折,只要信念不滅、精神不倒,遲早會讓平凡的世界不再平庸。
參考文獻:
[1]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部)[M].北京: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團,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9.
[2]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部)[M].北京: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團,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9.
[3]賈勇.每一種生命都是萬物之靈[C]//姜波.教育科學研究(原創(chuàng)天地)[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4]張潔.揀麥穗[C]//錢谷融.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選(下卷1949-2007,第三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賈勇(1967—),陜西西安人,碩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