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網絡成癮影響了青少年正常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從元認知的角度對這一現象進行了分析,本文分別從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和元認知技能的角度分析網絡成癮,探究網絡成癮的形成原因。
【關鍵詞】青少年;網絡成癮;元認知
網絡越來越影響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而過度使用網絡,影響了人們的身心健康,出現了“網絡成癮”,或者稱為“網絡成癮癥”或“病態(tài)網絡使用”[1]。隨著我國網絡用戶的迅速增加,網絡成癮的問題也日益突現出來。而在其中,又以青少年為主,他們正處于身心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各方面還不成熟。因此,我們要密切關注網絡成癮,深入研究網絡成癮。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網絡成癮的比例、危害、原因和模式等方面。李寧、梁寧建通過研究[2]發(fā)現了大學生網絡元認知的特點。本文從元認知的角度對網絡成癮進行分析,探究網絡成癮的形成原因。
1.元認知的的概念及其研究
在20世紀70年代,Flavell提出了“元認知”的概念。他認為“元認知是個體關于自己的認知過程及其認知結果或者其他相關事情的知識”。后來,他做了更為簡練的表述,認為元認知是“反映或調節(jié)人的認知活動的任一方面的知識或者認知活動”。[3]心理學家一般認為,元認知是指個體對自己認知活動的認知,是個體對自己的心理過程、心理狀態(tài)、目標任務、認知策略等的認知,是以認知過程和認知結果為對象,以對自身認知活動的監(jiān)控和調節(jié)為外在表現的認知活動過程。[3]
國內一些學者認為,元認知包含三個要素成分,即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和元認知技能。[4]元認知知識指個體對于影響認知過程和認知結果的因素的認識,是元認知活動得以進行的基礎。元認知體驗是個體對認知活動的有關情況的覺察和了解,這是元認知知識和技能之間的重要中介因素。元認知技能指認知主體對認知活動進行調節(jié)的技能。
2.從元認知成分的角度進行分析
元認知知識是為元認知活動提供基本的知識背景,元認知體驗是使元認知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中介與橋梁,元認知技能是一個人進行元認知活動所必須具備的根本條件。它們相互聯系和相互制約,從而構成了元認知的整體。[3]
2.1 元認知知識的分析
元認知知識指個體對于影響認知活動的過程和結果的各種因素的認識。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關于認知主體的知識、關于認知客體的知識和關于認知策略的知識。[12]
在網絡成癮中,認知主體是成癮的網絡用戶,認知客體指網絡本身的特點、網絡所承載的信息以及上網帶來的一種情感或精神反應,認知策略則是為了上網而采取的一切手段和方法。關于認知策略本文暫不做分析。
青少年相對于身體的巨大變化,他們心理發(fā)展的速度則相對緩慢,心理水平正處于從幼稚向成熟發(fā)展的過渡階段。所以,青少年的身心處于一種非平衡的狀態(tài),出現了心理發(fā)展上的矛盾,如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閉鎖性和開放性、情緒和理智等。他們的心理發(fā)展特點,思維上,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但容易受到情緒、興趣等的影響,具有片面化和表面化;情緒上,情緒豐富易變,沖動、偏激,自控能力差,行為不易預測,常常把自己的內心封閉起來,感到孤獨,是最令人操心的危險的年齡;意志上,其行為中已經有明確的目的性和主動性,逐漸擺脫草率、盲目的行為,但易受個人利益驅使,意志不堅定;個性上,自我意識迅速發(fā)展,能獨立、自覺、客觀地評價自己和他人,但還不夠成熟、全面、穩(wěn)定。
網絡具有隱蔽性、虛幻性、迅捷性、欺騙性、安全性等特點。在網上可以做現實中不能做的事情,逃避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梢越柚诰W絡獲得更好的自我形象,滿足青少年理想主義的需要,創(chuàng)造幻想的人,擺脫孤獨的生活。上網不受時間限制,方便快捷。可以把平時的不滿發(fā)泄在游戲或和別人的交談中,而不用擔心后果和影響。網絡的安全性還可以使青少年放縱無意識的欲望和做禁忌的事或發(fā)泄被抑制的情感。
網絡的這些特點正適合了青少年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為網絡成癮的形成提供了可能。當兩者結合在一起時,自然會發(fā)出碰撞的火花,青少年沉溺于網絡世界中,出現網絡成癮。網上內容廣泛,有一個廣闊的世界,而青少年比較貪玩,也喜歡探索未知世界,網絡正好迎合了他們的這種心理需求。網絡創(chuàng)造出一個非客觀的象征性現實,現實中被壓抑的攻擊和禁忌的幻想可以用象征的方式得到釋放和滿足,在虛擬世界中“實現”對權力、財富、性幻想等的追求,來代替現實中的行為。
2.2 元認知體驗的分析
元認知體驗是個體在認知活動過程中,對有關情況有所覺察和了解時產生的認知與情感體驗。元認知體驗往往與個體正在進行的某項認知活動,以及與正在取得或可能取得的認知活動的進展狀況有關。元認知體驗可以激活相關的元認知知識,把處于靜態(tài)的元認知知識與動態(tài)的元認知調節(jié)過程連接起來,成為溝通兩者的橋梁。個體通過其獲得的當前正在進行的認知活動的有關信息,并利用相關的元認知知識,對自己的認知活動進行有效的調節(jié)。[3]
對于網絡,青少年經歷了從不熟悉到熟悉、從陌生到沉溺于其中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網絡帶給他們的心理體驗越來越深刻,越來越強烈,滿足了他們的心理需要,更強化了他們的行為。網絡世界滿足了青少年在生活中無法得到滿足的心理需求,減輕了他們生活中的煩惱,形成強烈的吸引力。這種高度愉悅的心理體驗,使青少年越來越喜歡上網,沉溺在網絡提供的虛擬世界中不能自拔,以至成癮。在網絡成癮的形成中,這種心理體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3 元認知技能的分析
元認知技能指個體將自己正在進行的認知活動作為意識的對象,對其進行自覺的監(jiān)視、控制和調節(jié)的過程中,所使用的方式和手段。[3]
青少年的心理正處在發(fā)展之中,不是很成熟,也沒有最終定型。他們的個性不完善,意志力不夠堅定,思維的批判性還處于發(fā)展之中,自制力不強。所以,他們還不能很好的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監(jiān)控和調節(jié),網絡行為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較差。即使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可能會帶來不利的后果,但也無法控制自己。他們上網前缺乏明確的目的,沒有計劃,受沖動支配,情緒化色彩濃郁。缺乏控制上網欲望的經驗和技巧,往往不考慮自己的經濟條件、時間和精力,不善于檢查在網絡活動中自己是否出錯或有哪些不足。對自己上網的時間、次數缺乏有效的控制,往往表現出時間觀念的徹底喪失。對自己的上網行為可能有反饋,但缺乏積極地自我調整,不能采取適當的矯正性或補救性措施。[5]
3.小結
元認知的三個方面——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與元認知技能對網絡成癮不是單獨發(fā)生影響的,而是交互在一起的,它們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共同影響了網絡成癮的形成。網絡與青少年的身心特點為網絡成癮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上網帶來的強烈的心理愉悅體驗進一步強化了他們的上網行為,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參考文獻:
[1]Young K S.Internet addiction: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J].CyberPsychology and Behavior,1996,1(3):237-244.
[2]李寧,梁寧建.大學生網絡行為的元認知研究[J].心理科學,2004,27(6).
[3]梁寧建.當代認知心理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11(第1版).
[4]汪玲等.元認知要素的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2(1):
44-49.
[5]李寧,李東斌.青少年網絡成癮的認知基礎初探[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6(2).
作者簡介:
冉丑龍(1976—),男,四川達縣人,陜西國防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師,主要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健康。
孟祥輝(1980—),男,山東菏澤人,寧波工程學院人文學院心理學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大學生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