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蔥為百合科蔥屬,兩年生,耐寒、抗熱、適應(yīng)性強的蔬菜。從播種到收獲新種的整個生長發(fā)育可分為營養(yǎng)生長時期和生殖生長時期。以鮮嫩的蔥葉、蔥白上市的大蔥主要在營養(yǎng)生長時期采收。文章介紹了大蔥栽培無公害生產(chǎn)技術(shù)。
關(guān)鍵詞:大蔥;無公害;育苗;定植;管理
中圖分類號:S633.10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432(2012)-02-0090-1
1 茬口安排
在茬口安排上因為大蔥的病蟲害較輕,但長期連作病蟲逐年加重,會造成某些營養(yǎng)物質(zhì)缺乏,必須實行3年以上輪作。一般前茬以瓜類、豆類、葉菜類和糧食作物為宜,前作收獲后,再栽培大蔥。大蔥收獲后,深翻炕土,第二年春季定植茄果、豆類、瓜類蔬菜,或在大蔥畦埂上間套種植適銷的葉類蔬菜,以充分利用地力,提高復(fù)種指數(shù),增加經(jīng)濟收入。
2 播種育苗
2.1 苗床的選擇
大蔥育苗應(yīng)選擇地勢開闊、向陽,土層比較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距水源較近的壤土作育苗地最好,既有利于幼苗生長發(fā)育,又便于苗期管理。
2.2 整地、作畦、施基肥
大蔥育苗時間較長,一般約80-90天幼苗密度較大,隨幼苗的生長發(fā)育需肥量亦逐漸增加,播種之前施足基肥對培育健壯秧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大蔥苗床地以1.33-1.66m寬開廂。畦面中耕炕土,施基肥,一般用腐熟的堆廄肥750-1000㎏/畝,草木灰1000㎏/畝,過磷酸鈣15㎏/畝,腐熟人畜肥500㎏/畝等混合堆制15-20天后撒施在苗床土上,與苗床土拌混均勻,鋤細整平待播種。
2.3 催芽播種
大蔥種子較小,種皮厚,吸水力弱,出土較慢,出土后幼芽生長緩慢,育苗期較長。在生產(chǎn)上大多采用種子消毒,浸種催芽,播種培育健壯秧苗后再移栽到大田。種子消毒:將當年采收的種子用紗布包好后置于55℃溫水中,自然冷卻浸泡8-10小時;或用55%的多菌靈500倍液浸種30分鐘,然后用清水沖洗15-20分鐘,再置于清潔水中浸泡8-10小時,使種子充分吸水,增強種子活力,促進種胚萌動,為催芽作好準備工作。催芽播種:將消毒浸泡的種子吊在深井距水面33-66㎝處,或置于水廂內(nèi)貯藏室最底層進行變溫催芽。每天把種子取出用清潔水漂洗一次,一般經(jīng)4-5天后出芽,當種子出芽達80%以上及時播種。種子撒播均勻后,施清淡人畜糞水,再覆蓋細石谷子土或河沙約0.5-1㎝厚,以不見種子為宜,用地膜或塑料薄膜蓋,保溫保濕,促進種子迅速出苗。
2.4 苗期管理
加強苗期管理,才能培育出健壯的秧苗。播種后約5-6天幼苗出土,揭去地膜,待子葉伸直后,澆施一次清淡豬糞水,促進幼苗根系生長發(fā)育。秋播秧苗,較春季栽培應(yīng)適當減少施肥數(shù)量,使根系和植株強健生長,幼苗具2-3片真葉,株高10㎝左右,假莖粗0.4㎝以下,既可安全越冬,又可防止幼苗過大引起先期抽薹。秧苗具5片真葉時勻苗假植,達到培育壯苗的目的。
3 土壤選擇
在大蔥栽培上,應(yīng)選擇向陽、疏松肥沃、保水保肥力強、排水良好、酸堿適度(Ph值7-7.4)的壤土或沿江沖積土作栽培土,或與其他蔬菜糧食作物輪作栽培,切忌連作。
4 定植
4.1 整地筑溝,施基肥
定植前、前作收獲后清除殘株落葉及田間雜草,深翻炕土10-20天。青蔥栽培,不必筑溝,翻耕后欠細整平便可定植。軟化栽培必須筑溝,施基肥后再定植。筑溝:溝距的寬窄、深淺依土質(zhì)、品種及收獲時期而定。重慶大蔥軟化栽培,溝走向一般以東西長較好,充分植株接受陽光,每溝隔55-60㎝開一溝,溝寬20㎝,溝深22-25㎝,溝土放在溝埂上,備軟化培土用,溝底挖松19-20㎝,溝壁垂直,溝背捶緊,按溝距順延開溝作畦溝。施基肥:畦溝做好后,在溝底施基肥。基肥以腐熟的對廄肥為主,施5000㎏/畝,配合適量化肥10-15㎏/畝,磷肥20㎏/畝,鉀肥15㎏/畝,與堆廄肥拌勻后施入溝底,基肥與溝底土壤混合均勻,鋤細待定植。
4.2 定植
當蔥苗高33㎝,具6-7片真葉時即可定植。定植前除去病、弱苗和抽薹苗,選擇葉片較多、高度一致的幼苗,分級定植。株距1.6㎝,1.7萬株/畝。蔥苗靠北壁,將蔥秧莖部按入溝底松土內(nèi),在覆土埋至蔥秧外葉分杈外,然后稍壓緊,將蔥擺在溝埂上,順溝澆施清淡畜糞水,使蔥苗迅速返青成活。秋播或早冬播種者,在早春定植培土。
5 培土
大蔥軟化栽培一般培土3-4次為宜。第一次培土在蔥株旺盛生長之前,將溝壁泥土拌細,填溝深的一半;大蔥植株旺盛生長時期,進行第二天培土,擺溝壁泥土削下拌細,將溝填平;再間隔15天左右進行第三次培土,將壁土欠細培在蔥株基部形成低埂:再間隔15天左右進行第四次培土,將余下的埂土挖松欠細,填在低埂上形成高埂。通過四次培土,使栽蔥的溝變成埂,取土的埂變成了溝,大蔥植株隨培土次數(shù)的增加而向上生長,蔥白逐漸增長,品質(zhì)、商品性和產(chǎn)量逐漸提高。
6 田間管理
6.1 中耕除草
大蔥定植后,結(jié)合培土進行中耕除草,清除田間雜草,增加土壤通透性能,保持土壤肥力,促進大蔥植株生長。
6.2 追施肥水
大蔥肥水管理應(yīng)根據(jù)蔥株生長發(fā)育和氣候變化情況,不誤農(nóng)時地加強水肥管理。秋后到冬季,氣溫逐漸降低,蔥株進入旺盛生長時,應(yīng)結(jié)合第二、三次培土進行追肥,以適應(yīng)蔥株生長發(fā)育的需要。
6.3 加強病蟲害防治
大蔥的病蟲害主要有大蔥霜霉病、大蔥銹病、大蔥灰霉病、蔥薊馬。蔥斑潛蠅及蔥地種蠅等。防治上要實行農(nóng)業(yè)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jié)合的綜合防治技術(shù)。
7 采收
大蔥從幼苗至蔥白形成時期,隨市場銷售行情,均可陸續(xù)采收上市。大蔥栽培季節(jié)不同,栽培方式不同,生長期長短不同,其含水量和耐貯運性也不同。露地不培土栽培,生長期短,含水量較高。因此,距銷售市場較遠的菜區(qū),適宜發(fā)展大蔥軟化栽培,增加蔥白長度,提高商品性和品質(zhì),增加耐貯運能力。收獲后,適當晾干蔥表水珠,及時用通透性好或大小適中的竹筐或塑料箱裝箱運輸,嚴防擠壓,減少腐爛損失。
作者簡介:邵穎(1978-),女,本科學歷,就職于錦州市綠色農(nóng)業(yè)管理辦公室,研究方向:農(nóng)產(chǎn)品質(zhì)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