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響大豆產品質量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內部因素生長環(huán)境、田間管理,外部因素生產加工環(huán)節(jié)、流通貯存環(huán)節(jié)等。文章主要研究了影響大豆產品質量的外部因素。
關鍵詞:大豆產品;品質;因素;研究
中圖分類號:TS2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432(2012)-02-0006-1
1 生產加工環(huán)節(jié)
大豆不僅含有高量蛋白,而且油脂含量也十分的豐富,可謂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同時工業(yè)原料價值和飼料價值也非常高。大豆是世界上蛋白餅粨和植物油的主要提供者,如果不對大豆進行深加工,難以體現其經濟價值。因此,大豆真正的價值來源于其產品的生產加工,只用將大豆生產加工成大豆產品才能體現出大豆的營養(yǎng)價值。
1.1 大豆的油脂加工
大豆是我國食用油的主要原料之一,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豆油的需求也在不斷的增長,同時豆油的質量安全和營養(yǎng)性也備受關注,目前我國豆油的產品質量和營養(yǎng)價值還有待提高。在豆油的生產加工過程中,精煉環(huán)節(jié)使豆油的營養(yǎng)含量損失極大,豆油中還殘留著異構化脂肪酸和黃曲霉素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豆油的質量安全令人擔憂。
近些年來,我國國內的大豆油脂加工設備和技術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但是就整體而言,我國國內的大豆油脂加工企業(yè)使用的設備與發(fā)達國家相比尚有很大的差距。在大豆油脂的生產加工過程中,因為使用設備的陳舊和技術的落后,使大豆的營養(yǎng)成分損耗較大,對大豆中含有的農藥的化學成分清除的不徹底,致使豆油中還殘留著對人體有害的化學成分,且豆油中含有的營養(yǎng)成分低,對豆油的產品質量造成了非常巨大的影響。此外,在大豆油脂的生產加工過程中,由于工作人員的操作不規(guī)范,將有害的化學成分摻雜在大豆產品中,對大豆的產品質量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1.2 大豆的蛋白加工
我國大豆蛋白生產加工由于歷史原因和工藝原因,大豆蛋白產品的品種單一,核心競爭力低,難以在品種和質量上與國外大豆蛋白產品在市場上進行角逐。我國大豆蛋白的生產加工,由于采用的設備陳舊、工藝落后,科技力量難以與外商相比,還停留在比較原始的基礎上對大豆蛋白進行生產加工,沒有先進的、適用的專用大豆蛋白的生產加工技術,難以推動我國大豆蛋白生產加工的多元化,提高大豆產品的質量,對大豆產品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1.3 大豆的食品加工
我國的大豆食品加工從技術和設備上較之于其他食品行業(yè)還是比較落后,而且創(chuàng)新能力弱,大豆食品的營養(yǎng)含量、附加值和質量都與其他食品有著一定的差距。
我國的大豆食品生產加工中,成長最快的便是豆乳和豆乳粉類產品,但是雖然豆乳和豆乳粉類產品發(fā)展的很快,卻并沒有像牛奶那樣形成完善的體系,在技術上還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阻礙了豆乳及豆乳粉類產品質量的提升。我國豆乳及豆乳粉類產品在生產加工的技術上還采用著傳統(tǒng)的工藝,科技創(chuàng)新的能力低下,資源浪費現象嚴重,形成規(guī)模的生產加工企業(yè)較少,在產品的質量上參差不齊,許多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如豆乳粉類的快速分散和分散穩(wěn)定性的問題,這種種原因造成了我國豆乳及豆乳粉類產品質量的低下,這些都是制約我國大豆產品質量提高的因素。
2 流通存儲環(huán)節(jié)
大豆的種皮極薄,具有很強的吸濕性,因此,在大豆的流通存儲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對環(huán)境的觀察,在流通存儲中一定要做好大豆的防潮工作。大豆種皮的透性好,所以吸濕能力非常強,在大豆的流通存儲中,如果水分超過13%—16%,大豆在吸濕后,豆粒往往就會變軟,進而體積膨脹,加強呼吸的強度,并加強生理活性,進一步導致大豆堆的溫度升高,從而誘使大豆發(fā)生霉變。大豆吸濕后,除了會出現霉變現象外,還會出現“浸油赤變”的現象。在大豆的流通存儲環(huán)節(jié)中,出現大豆霉變和赤變現象的原因便是因為大豆的水分高和溫度高。通常情況下,大豆的水分如果超過13%,溫度高于26℃時,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儲存后,就會出現大豆豆粒變軟、葉子向靠近臍部的位置顏色變紅,隨后子葉變紅的位置和顏色會越來越大并且越來越深,這便是大豆的“赤變”現象。當大豆赤變的現象嚴重時,就會有明顯的浸油脫皮現象出現,子葉呈蠟狀透明,俗稱為“浸油”。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是因為在高溫的作用下,大豆中的蛋白質會凝固變性,并將大豆中脂肪和蛋白質共存的平衡性打破,使脂肪呈現出游離的狀態(tài),從而導致大豆浸油。大豆如果發(fā)生浸油赤變后,會極大的降低大豆的發(fā)芽率和出油率,大豆產品的工藝品質和食用價值也會明顯的降低,在生產加工的過程中會加大損耗,減少大豆產品的數量,對大豆產品的質量影響非常明顯。
大豆對于溫度很敏感,流通存儲中溫度對大豆品質的變化影響較大。大豆在20℃的恒溫條件下,各項品質都隨存儲時間的延長而發(fā)生緩慢的變化,在存儲一年的時間后大豆的發(fā)芽率下降了38%左右,總酸度上升20%,大豆油酸上升了35%,大豆品質基本上保持正常;而在35℃的恒溫條件下,大豆的各項品質都會隨著存儲時間的延長而發(fā)生劇烈的變化,在存儲4個月之后,大豆的發(fā)芽率基本上完全喪失,總酸度上升了88%,大豆油酸上升140%左右,而在存儲五、六個月之后,利用大豆制成的豆腐具有苦味,基本完全喪失了食用價值。由此可見,高溫對大豆的品質有著劇烈的影響,大豆需要在較低的溫度下存儲,才能夠保證大豆的品質不受到損害。
作者簡介:李紹坤(1985-),男,黑龍江牡丹江人,黑龍江省綏濱農場農業(yè)科科員,研究方向:作物栽培。